《心聲》課堂教學實錄 2份
湖北省宜昌市外國語學校徐詠梅
教學依據
《心聲》是一篇新課文,但它卻悄悄傳達著一個信號:曾幾何時,那個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被全社會所忽視的問題已走到了我們的面前:教師——那個在傳統意義上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重大職責的“絕對權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對象面前悄悄動搖著:社會生活如滾滾洪流,沖擊著學生的心扉,他們帶著自己對生活獨特的經歷與體驗走進我們的課堂,他們對生活有著自己雖然稚嫩但卻珍貴的思考與感受。
作家與常人的不同在于,他總是以獨特的眼光審視人生。作者正是透過這節不同尋常的公開課向我們發出了沉重的質疑:“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公開教學課難道是上臺表演嗎?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樹林子里讀他喜歡的課文嗎?”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細致的心理描寫表達著李京京的心聲,表達著她對教育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她是成功的!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而這一觀點不正是作者力圖通過她的作品告訴我們的嗎?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過對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題含義,進而結合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將在學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給學生二個冷眼,收獲的將是無數個輕蔑;你給學生一張笑臉,收獲的將是無數個尊敬。特別是在新課改下,老師,請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實的“師道尊嚴”的籬笆,給每個學生以寬容和愛,讓師生成為一對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語)吧!
教學設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學習本文,首先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沖突,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和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矛盾沖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以“心聲”為標題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教學方式
嘗試多種閱讀方式: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按每分鐘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情節,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而達到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目的。
培養表達的勇氣和習慣:能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疑問;能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適當地運用聯想和想像表達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