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課堂教學實錄 2份
師:你認為這個同學對課文主要情節的復述完整嗎?你覺得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內容嗎?
生:小說寫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節公開課,老師預先指定了六個她信任的學生朗讀課文。李京京很想朗讀這篇文章,因為李京京和課文《萬卡》中的主人公有著許多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可老師卻因為他聲音沙啞,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京京的請求。李京京只好躲進小樹林里去讀這篇深深打動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為同學糾正不正確的朗讀卻遭到同學無端的嘲笑。公開課上,老師預先指定朗讀的同學由于f去場沒有站起來,京京卻勇敢地舉起手朗讀了這篇文章,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師:比較兩個同學的復述,我們發現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第二個同學的復述更完整,他補充了兩個重要情節,一個是李京京在小樹林里讀課文,另一個是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師:很好,大家聽得很仔細。的確,經過第二個同學的補充,故事的主要情節我們就基本上整理出來了。通常我們學習;小說,可以將小說情節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哪四個階段?
生: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師:好!本文的開端是……?
生:區教育局要在“我們班”組織一次公開教學課,李京京想朗讀課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師的拒絕。
師:故事的發展是……?
生:李京京躲在小樹林里朗讀課文;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師: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往往聯系在一起,本文呢?
生:本文的高潮和結局是:李京京勇敢地舉起手,在公開課上用真情朗讀課文,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師:綜觀情節發展的全過程,你找到小說中的主要矛盾沖突了嗎?
生:本文主要的矛盾沖突是李京京想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程老師卻以李京京嗓子沙啞念不好為由不同意他讀。
師:不錯。一個想讀,一個不讓讀,課文好像正是圍繞這一矛盾沖突展開情節的。果真如此簡單嗎?那么,這個看似簡單的沖突與課文標題“心聲”有什么關系呢?作者以“心聲”為標題究竟要表達什么深刻含義呢?
小組討論。由表及里
師:請大家先思考兩個問題:李京京為什么渴望有機會朗讀這篇課文?程老師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讀課文?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文,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將你的依據提供給大家。
(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紛紛舉手)
生:李京京想在公開課上朗讀這篇文章,是因為李京京與萬卡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文章中萬卡的經歷與李京京相似,讀《萬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師:你是根據什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是根據課文第19—24段中的敘述得出這個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