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課堂教學實錄 2份
(評: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強調基礎知識及時準確)
師:同學們認為誰讀得最好?
生(齊):張--!
師:為什么?
生1:聲音洪亮,有感情。
師:是啊,聲音洪亮,語句流暢,感情充沛,的確很好。還有誰比較好?
生2:張--!
師:為什么?
生2:她模仿老師的語調特別逼真。
師:有同感嗎?
生(齊):有!
師:這組同學的表演還有什么優點嗎?
生1:我覺得他們對課文進行的刪減處理得好,既節省了時間又沒丟情節。
師:你聽得很認真!這組同學創造性的處理課文的方法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大家發現沒發現,這個小組的朗讀有一個小問題呀?
生2:爺爺沒說話。(笑)
師:可憐的“爺爺”沒有說話的機會。看來,我們在準備分角色朗讀前角色間讀前充分的的溝通是很必要的。現在誰能給大家說說,下一次讓你組織分角色朗讀你會怎樣做?
生:我首先選人,選朗讀好的。(師生笑)然后,給合聲音特點分工,然后按分好的角色試一遍,看看要多長時間,如果時間過長,就考慮刪去一些內容,留下重要的,就像張--這組這樣。(師生笑)要是時間太短,還得讓平時寫作文好的組員,給臺詞少、又挺重要的人物加幾句話,然后再全體練幾遍。保證萬無一失。(師生再笑)
(評:對分角色朗讀,有評價,有指導,引導學生做總結,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加深了學生對該項知識的認識)
師:看來受了這一組的啟發之后,我們的同學足可以兼職當編劇和導演了。(學生笑)
好了,同學們,剛才這組同學幫我們回顧了課文的情節及人物形象,現在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請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用幾個詞語概括出你們對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說出你這樣概括的依據。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針對性點撥指導)
(評;學生討論氣氛熱烈,不走形式,不走過場。討論中,教師邊巡視,掌握討論進程,一邊又選擇的加以點撥。有效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的思考)
師:現在誰來先說說隊李京京的印象?
生1:李京京:勇敢——在課文的第2和4自然段,他在公開課上,沒有人敢舉手朗讀的情況下舉起了手,表現他勇敢。
師:嗯,不錯。(教師板書)
生2:在課文的第20和59自然段,他每次讀到這個故事就想起鄉下的爺爺,這說明他銘記親情, 渴望親情。(教師板書)
師:京京讀到這個故事時除了想起鄉下的爺爺還想起誰了?
生3:想起了妮兒。
師:這說明什么?
生3:他不僅渴望親情,也渴望友情。
師:很好。(教師板書)還有誰補充?
生4:他還天真率直——趙小楨讀得不好,他當眾指出來,一點也沒考慮可能會得罪別人。
師:同意嗎?
生(全體):同意。(教師板書)
師:還有補充嗎?
生1:李京京還很固執。
師:怎么知道的?
生1:當他第一次要求讀課文被拒絕后,沒有放棄,自己偷偷在樹林里讀,還聽同學們讀,而且誠懇地提出建議,被同學們奚落后,在公開課上,冒著可能被老師再次拒絕、被同學嘲笑的危險,再一次舉手請求讀課文。
師:你分析得很細,很好,但是從感情色彩上“固執”多用作貶義詞,你能換一個褒義詞,或中性詞嗎?
生1:……堅持,不好。想不出來。
師:其他同學幫他一下忙吧!
生2:執著。
師:(向生1)怎么樣?
生1:好!(教師板書)
(評:不包辦代替,體現學生主體性,發展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