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留學巴黎》在線閱讀
我曾在國內學音樂有好些年。在廣州南大教音樂的時候,感到國內學音樂的環境不方便,很想到法國去。同時,我奢想把我的音樂技巧學得很好,成為“國際的”音樂家。正在考慮之際,湊巧得兄的幫忙,介紹了他在巴黎的先生奧別多菲爾給我,于是我下了很大的決心,不顧自己的窮困,在1929年離開祖國到巴黎去。到了巴黎,找到餐館跑堂的工作后,就開始跟這位世界名提琴師學提琴。奧別多菲爾先生,過去教兄時,每月收學費200法郎(當時約合華幣十元左右)。教我的時候,因打聽我是個做工的,就不收學費了。接著我又找到路愛日.加隆先生,跟他學和聲學,對位學,賦格曲(一種作曲要經過的課程)。加隆先生是巴黎音樂院的名教授,收學費每月也要200法郎,但他知道我的窮困后,也不收我的學費。我又跟“國民學派”士苛藍港.多隆姆(唱歌學校--是巴黎最有名的音樂院之一,與巴黎音樂院齊名,也是專注重天才。與巴黎音樂院不同之處,是它不限制年齡。巴黎音樂院則只限廿歲上上下下才有資格入學。此外,它除了注意技巧外,對音樂理論更注意)學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學作曲,他算是第一個教我作曲的教師。以后,我又跟里昂先生學指揮。這些日子里,我還未入巴黎音樂院,生活窮困極了,常常妨礙學習。
我常處在失業與饑餓中,而且求救無門。在找到了職業時,學習的時候卻又太少。在此時期我曾經做過各種各樣的下役,像餐館跑堂,理發店雜役,做過西崽,做過看守電話的傭人和其他各種被人看做下*的跑腿。在繁重瑣屑的工作里,只能在忙里抽也一點時間來學習提琴,看看譜,練習寫曲。但是時間都不能固定,除了上課的時間無論如何要想法上課外,有時在晚上能夠在廚房學習提琴就好,最糟的有時一早5點鐘起來,直做到晚上12點鐘。 有一次,因為白天主課弄得很累,回來又一直做到晚上9點,最后一次端菜上樓時,因為眩暈,連人帶菜都摔倒在地,被罵了一頓之后,第二天就被開除了。
作者簡介:洗星海1905-1945)原 籍廣東番禺,生干澳門一個貧 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人嶺南 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人 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 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 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表 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 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 從師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 保羅·杜卡。1931年考八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 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游子吟》、《d 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國后。積 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 曲,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 《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后參加上海 救亡演劇二隊,后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 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 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 利亞》、《莫提起》、《黃河之戀》、《熱血》、《夜半歌聲》、 《頂硬上》、《拉犁歌》、《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 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 延安魯藝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創 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 品。1940年丟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 科。此間,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管弦 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 《郭治爾—比戴》等,現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還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 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表的有 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 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上一篇:《留學巴黎》教案2
下一篇:《琵琶行》詩體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