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教案、練習
注釋: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十字街頭》第二期,署名明瑟。②學生的請愿指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間全國各地學生為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到南京請愿的事件。對于這次學生愛國行動,國民黨政府于十二月五日通令全國,禁止請愿;十七日當各地學生聯合向國民黨中央黨部請愿時,又命令軍警逮捕和槍殺請愿學生,當場打死二十余人,打傷百余人;十八日還電令各地軍政當局緊急處置請愿事件。③哀求國聯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多次向國聯申訴,十一月二十二日當日軍進攻錦州時,又向國聯提議劃錦州為中立區,以中國軍隊退入關內為條件請求日軍停止進攻;十二月十五日在日軍繼續進攻錦州時再度向國聯申訴,請求它出面干涉,阻止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④馮庸大學奉系軍閥馮庸所創辦的一所大學,一九二七年在沈陽成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停辦。⑤中大,南京中央大學。⑥中公,中國公學;復旦,復旦大學;復旦附中,復旦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東亞,東亞體育專科學校;上中,上海中學;文生氏,文生氏高等英文學校。這些都是當時上海的私立學校。
1、選文中擺出的敵論論點是 ,論據是 。
2、文章用了“友邦人士”的三個“不驚詫”和一個“驚詫了”的事實,有力地批駁了“友邦人士,莫名驚詫”的謬論。請回答:
⑴第一、二個“不驚詫”,說明“友邦人士”是( )
⑵第三個“不驚詫”說明“友邦人士”是( )
⑶一個“驚詫了”,說明“友邦人士”是( )
a、日本帝國主義的同伙 b、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后臺 c、中國人民的死敵
3、解釋加點的字詞。
⑴長此以往,國家不國(國: 國: )
⑵永遠國下去(國: )
⑶驚詫:
4、本文的語言感情色彩非常鮮明,試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⑴擺什么“驚詫”的臭臉孔呢?
擺:
⑵放下書包來請愿,真是已經可憐之至。
可憐之至:
⑶好個“友邦人士”!
好:
5、本文最后一段是什么時候寫的?為什么要寫這一段?
(參考答案:1、論點: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論據: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攢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 2、依次填:abc 3、⑴國家;成為國家⑵像個國家⑶驚訝,詫異 4、⑴活畫出了“友邦人士”故作文明的丑態。⑵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學生的同情。⑶反語,以正說反,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友邦人士的激憤之情。 5、寫完前文之后過了一天寫的。這段內容摘引了《申報》南京電文與《教育消息》欄內官員無恙,學生死傷的事實,與國府通電中的“毆傷中委”等捏造事實對比,有力地駁斥了誣陷學生的無恥之詞。由此可見,“后 記”的內容是用事實痛斥國民黨政府殺戮愛國學生的罪行,是用來批駁反動電文的,是駁論據。)
上一篇:《事事關心》教案3
下一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