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說課設計
一、 說教材(一)對課文的理解: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敘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寫人。2、 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了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3、 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敘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二、 說教法學法。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采用資料搜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四、 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第一課時: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1、 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2、 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為了尋求救國之路。3、 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1)在 ,表達對 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