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感受 品位──《雨的訴說》教學案例分析
【關鍵詞】學習過程 主體地位 文學鑒賞 探究【摘要】
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過程,要讓學生人人有用武之地,個個有學習資源。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教師要提出具體的活動目的和要注意的問題等,又要檢查進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在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閱讀和朗誦文學作品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均得到鍛煉。
【案例背景】
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過程,并非僅僅是結果。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而且在設計每一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時,不能拘泥于單一的聽說讀寫的訓練,要體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使學生在多方面學有所得。特別要注重對學習態(tài)度、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性、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yǎng)。
另外,把學生感興趣的、有學習研究價值的、有助于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力所能及的主題都可納入綜合性學習之中,讓學生人人有用武之地,個個有學習資源。
【教材分析】
《雨的訴說》是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本單元以抒寫大自然的詩為主題,讓學生從欣賞詩詞作品中更好地體味自然的詩意,感受人生情趣。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去傾聽大自然的雨聲,了解雨的功過,感受雨的韻律,品味雨的詩意,并在此基礎上,以雨為對象,寫一篇抒情文章。
【學情分析】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會說。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說是對學生的解放。因此對于綜合性學習,學生很感興趣。已經具有的興趣加上前兩年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所以這次綜合性學習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
【教學設想】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雨”,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錄雨聲,可以搜集雨的資料,也可以閱讀、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等等。
綜合性學習的主角是每一個學生,因此從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安排,到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都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多數(shù)學生的選擇,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條件、能力等自主選定要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在活動中教師著重鍛煉學生的三個能力:
其一:通過搜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并鍛煉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其二:通過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和朗誦能力。
其三:通過分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但是,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這次活動中,教師要提出具體的活動目的和要注意的問題等,又要檢查進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⑴ 本次活動若想開展得深入、成功,須做較長時間的準備。比如錄制雨聲,要在各個季節(jié)、各個地方去“采風”,這不是幾天可以完成的;搜集關于雨的知識和文學作品,也難以在短期內做得系統(tǒng)、豐富。因此,教師提前兩周就把這項活動布置下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時留意、多方搜集。
⑵ 錄音機、投影儀等教學輔助器材,應盡可能地準備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