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教案3
六、 小結
課文前半部分回憶了自己與海棠花與周恩來之間的生活片斷,表達了對周恩來無限的思念與崇敬之情。
第二課時
一、 齊讀課文第三部分(7-9)
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并歸納:
第7段:概述“我們”的愛情總是和革命交織在一起。
第8段:詳細寫了在革命斗爭中的相見,建立了純正的友情,為了共同革命理想,從友誼發展到相愛,定約。
第9段:寫在革命之花開時,我們愛情之花也開放了,1925年8月,結婚了。
二、 探究
1. 找出文中鄧穎超與周恩來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奮斗的句子,體會其思想感情。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那樣,一同上斷頭臺。我們都下定決心,愿為革命而死,灑熱血、拋頭顱,在所不惜。我們的愛情總是和革命交織在一起。只是為著我們共同的斗爭,發揚愛國主義,追求新思潮,追求進步。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為共產主義奮斗。文中多次出現“我們”的共同理想,及為理解共同理想奮斗的句子,這說明了“我們”之間的關系是同志、戰友、伴侶的關系,“我們”始終把革命放在首位。
2. 第8段中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寫周恩來同志曾主張獨身主義,而“我”也對婚姻抱悲觀的想法?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為了革命事情無暇談及個人問題,說明兩人的交往全是為了革命事業,沒有任何個人的目的,它使兩人的抱定獨身的兩個青年走到了一起,從友誼發展到相愛。
3. 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進步學生組織的“覺悟”起到了什么作用?
說明兩人相識的時代大背景,作為進步的熱血青年,他們為了反帝,反封建、肥賣國賊,為了救亡圖存他們走到了一起來,在那個年代注定了他們的愛情要與革命交織在一起,注定了他們要共同出生入死,艱險困苦患難與共。
三、 品味本文的語言
從全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作為均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婦女運動領導的鄧穎超具有堅強,剛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細膩,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緬于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憶之中給我們的鼓舞,以力量、以啟發。
四、 小結
鄧穎超在該文中稱自己的這篇文章既不是詩,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紀念戰友、伴侶的偶作和隨想”84歲的鄧大姐在文章中深情回憶了她與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和相伴度過的數十年革命歲月。
文間情深感人,令人動容,“我們的愛情總是和革命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們革命幾十年,出生入死,艱險困苦,患難與共,有時戰斗在一起,有進分散兩地,無畏無私,在我們的革命生涯里,總是堅定地、泰然地、沉著地奮斗下去。我們的愛情,經歷了幾十年也沒有任何消減。”
五、 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