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練習
練習測試之二一、柳枝的變化是文中天色的變化的線索。天色灰紅時,柳枝是 ;天色像“極熱的屋里從門縫進來一點涼氣似的”時,柳枝 ;天色“一陣亮,一陣稍暗”時,柳枝 ;“北邊的半個天烏云如墨”時,柳枝 ;“云還沒鋪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時,柳樹
;“黑云鋪滿了天”時,柳枝 。
二、舉例說說文中怎么恰當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景物的同一特征。
三、完成下列語段后的要求。
進入瘦西湖,我便處處留心她的秀美與神韻。但見湖面狹長、曲折,兩岸花木扶疏。時下正值煙花三月,柳絲依依拂湖面,桃花艷艷映碧波,岸邊一株楊柳一株桃,紅綠相間,如詩似畫。又逢煙雨蒙蒙,給瘦西湖蒙上一層薄薄面紗,給人以一種特有的朦朧美。地上岸邊青枝綠葉被雨水沖刷得青翠潔凈,桃花被雨水濕潤,花瓣上滾動著晶瑩的詩句,柳絲上縈繞著多姿的畫魂,連空氣也散發著鮮嫩濃郁醉人的馨香。雨中的瘦西湖,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1.反復朗讀上段文字,理解其內容,領會其情感,把握其特征,品味其語言。
2.說說上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么?(包括地點、時間及要點)
3.上段文字所描寫景物的特點是: 。
a.秀美 b.朦朧美
c.別有韻味 d.如詩似畫
4.上段文字所描寫景物的全景是: ;近景是: ;特寫是: 。
a.岸邊一株楊柳一株桃,紅綠相間。
b.花瓣上滾動著晶瑩的詩句,柳絲上縈繞著多姿的畫魂。
c.湖面狹長、曲折,兩岸花木扶疏。
5.上段文字從 、 、 、 等方面,運用 、 等修辭手法來展示景物之美。
答案:
一、“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
“微微地動了兩下”;“飄灑地搖擺”;
“隨著風狂舞”;“驚疑不安地等著點什么”;“橫著飛”
二、如描寫烈日之酷時,就分別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以街上景物襯托天氣之熱。
三、1.這段文字主要寫了瘦西湖的秀美及其所具有的神韻。表達作者對瘦西湖的喜愛,語言清新,俊逸,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如詩似畫”、“朦朧美”“花瓣上滾動著晶瑩的詩句”等等,讓人領略到瘦西湖的“韻味”。
2.地點:瘦西湖
時間:煙花三月
景物:湖面、楊柳、桃花
3.a
4.全景:c
近景:a
特點:b
5.色、形、味、態;
比喻、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