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熟悉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準確、精煉、生動、傳神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景物描寫的魅力及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祥子在烈日下拉車所受的煎熬和矛盾心理,體會其悲慘命運。
教學重點:
學習自然環境的描寫對烘托人物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在暑假里如果趕上驕陽似火或暴雨傾盆的天氣,同學們沒有非辦不可的事,一定會躲在房間里,足不出戶。可是在黑暗的舊社會,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力車夫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烈日和暴雨下掙命“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反映舊社會人力車夫的悲苦命運的文章《在烈日和暴雨下》。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本文選自《駱駝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他出身貧苦,長期與打拳的、賣唱的、人力車夫等窮苦人來往,不僅熟悉他們,而且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創作的小說,多取材于下層社會受壓迫人們的生活,反映舊中國勞動人民的不幸,無情揭露舊社會的罪惡。同學們可能不會想到,就在老舍先生寫《駱駝祥子》三十年后的1966年,他會遭遇到和祥子一樣的社會的暴風雨!面對“文革”的暴風雨,
他的命運也曾如風雨中哆嗦的樹葉!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茶館》等。
2.簡要介紹《駱駝祥子》的內容。
祥子原是農民,早年喪失父母,18歲時帶著使不完的力氣和希望來到北京謀生。他是一個不甘受人擺布的強者,決心用自己的勞動去掙得一輛屬于自己的人力車。然而他經過三年奮斗的血汗錢換來的第一輛車,才拉了半年就被匪兵奪去。第二輛車的錢又被國民黨的一個偵探敲詐一空,選文部分就是他兩度失車后,滿懷希望,想再掙一輛車的情節的繼續。他為此忍受了諸多的苦難,我們今天要學的便是他受到的諸多苦難中的一個鏡頭。以后的情節發展是:命運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輛車,因妻子虎妞的難產死去而被迫變賣。從此,他孑然一身,萬念俱灰,終于被舊社會的惡勢力吞沒,變成了一個消極混世,屈從于命運擺布的沒有職業的城市游民。
三、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掃清字詞障礙。
2.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劃分課文結構。
學生讀書,劃出重點字詞,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情形。課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6)天氣酷熱,祥子在烈日下拉車所受的煎熬。第二部分(7—16)祥子在暴雨中拉車的拼命情況和痛苦感受。
四、研讀第一部分內容
1.根據日常觀察,說出“烈日”下人的各種表現,然后其他同字說出聽的感受。
2.閱讀1、2、5節,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天氣特點的?
學生閱讀,并劃出相關詞句加以分析。
指名學生回答,其余人補充。
明確:
正面描寫如:
“發了狂”、“下了火”、“憋氣”總寫赤日炎炎、熱得失去控制、熱到極限、無法忍受。
“地上像下了火”“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運用比喻,寫出烈日下的酷熱。
側面描寫如:
分別寫了街旁的景:柳樹無精打采;馬路干巴發光;便道塵土飛揚,灰沙燙人。動物:狗吐舌頭,馬張大鼻孔。小販們不敢吆喝。銅鐵鋪發出的的使人焦躁的單調的丁丁當當感覺:悶熱使人透不過氣來,焦躁。從多角度側面表現天氣的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