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閱讀教案
現代詩歌閱讀(一)[方法索引]
1、從意象入手進入意境
2、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要結合關鍵詩句(抒情句、哲理句、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
3、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分析
4、分析具體意象可能存在的象征意義
[分步解析]
1、感知主題:
對曾卓《我遙望》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當我年輕的時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遙望六十歲,像遙望/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經歷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而今我到達了,有時回頭/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
a、詩歌前后照應,"年輕的時候"與"而今","偶爾回頭"與"有時回頭"相照應。
b、"遠在異國的港口"和"煙霧中的故鄉"分別是詩人年輕時對年老時、年老時對年輕時的兩種感受和認識。
c、詩人把人生比作一段遠洋航程,在寥寥數語中,寄托了詩人對人生的體念。
d、這首詩采用對比、比喻的手法,表達了詩人飄泊在外對故鄉的眷念之情。
分析:這首詩從兩個階段展示人生體驗,一個是年輕的時候,一個是年老的時候,而這兩種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2、把握意象:
對艾青《煤的對話》(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萬年的深山里,/我住在萬年的巖石里。
你的年紀--/我的年紀比山的更大,/比巖石的更大。
你從什么時候沉默的?/從恐龍統治了森林的年代,/從地殼第一次震動的年代。
你已死在過深的怨憤里了么?/死?不,不,我還活著,/請給我以火,給我以火!
a、詩中"我"經歷了自然界的災難,失去了昔日的榮華,被埋到地層深處,滿懷怨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歷史。
b、詩中"我"歷經滄桑,長久地沉默過、怨憤過,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渴望火的到來,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詩中"我"是中華兒女的寫照,有熾烈的情感,昂揚的斗志,不甘沉淪,自強不息,要摧毀黑暗,迎來光明。
d、詩中的"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熱量,憧憬著光明燦爛的前景的到來。
分析這是一首詠物詩。準確解讀詩歌,就必須準確把握詩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榮華痛恨以往不公平的歷史"等語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3、體味意境:
對艾青《盼望》一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最使他高興的是 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
a、詩人抓住輪船起錨出發和到港拋錨的兩個瞬時場景,將現實生活中看得見的圖景融入了對盼望的哲理思索,構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兩位海員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們不同的追求,暗示人們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