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閱讀教案
a.通過具體形象,象征社會的環境。
b.通過具體形象,進行生動的比擬。
c.通過具體形象,烘托真實的意境。
d.通過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
補:賞析《也許》的表達效果:
用詩開頭的詞語作詩題,是我國詩歌的傳統。“也許”用一種不肯定的語氣渲染出一種氣氛,加強了對愛女夭折的悲痛和愛憐的情感,寫出了詩人內心不愿相信、不愿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的心理。
2、對沙鷗詩《新月》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鄉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么?/我在你夢中靠岸。
a.入手擒題,詩一開始就把銀鉤似的一彎新月比作“一條小船”,使之成為詩人情感的閘門。
b.“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兩句寫詩人以虛當實,憑借想象踏上返回故鄉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就從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方面向讀者正面立體地展現了故鄉春夜的迷人美景。
d.詩的結句情深意美,詩人借新月之船,將綿綿不盡的游子之情,灑落在故鄉的土地上,灑落在故鄉的夢里。
3、閱讀流沙河《小院的夏天》(1956年),指出分析最為貼切的一項 ( )
鄰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過院墻,/帶須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窗外的牽牛花爬上瓦檐,/太陽透過青葉在我桌上灑下綠光。/一只蜜蜂飛進小屋嗡嗡地唱,/推開窗子又吹來茉莉花的清香。
a.作者通過寫葡萄藤的嫩芽、牽牛花、蜜蜂、茉莉花等表現夏天的到來,突出了對夏天小院的喜悅之情。
b、作者先寫窗外的植物,次寫這些植物在陽光下將影子投映在窗內的桌上,后寫蜜蜂的歌唱,從側面襯托出作者的煩躁之情。
c.詩中動植物的形與色、光與影、聲與味,配合得非常和諧,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d、作者通過寫葡萄藤嫩芽的“偷”看,牽牛花的‘爬”,以及蜜蜂的“飛進小屋’等,表現出一種時時處處被別人監督的無奈心情。
4、閱讀舒婷的《思念》,指出說法不夠恰當的一項 ( )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少線條的掛圖,/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一具獨琴弦,撥動檐雨的念珠,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蓓蕾一般默默等待,/夕陽一樣遙遙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呵,在心的遠景里,/在靈魂的深處。
a.詩的第一節用了比喻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在“思念”牽纏中最真切動人的體驗,是美麗的惆悵和失望的茫然。
b.詩的第二節用了比喻與襯托相結合的手法:前兩句用比喻,極言時間之長和距離之遠,寫出了“思念”的難以等待和可望而不可即的焦灼感;后兩句用襯托手法,以“只有兩顆淚珠”反襯思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