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年級下學期綜合性學習
自己給自己“出”一本書教學要求: 了解與書有關的一些常識,如編排體例、目錄、序、跋等。能對自己寫過的文章進行篩選、修改、編輯出版。在成果展示中,能聽取同學、老師、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揚長避短。對其他同學的成果能提合理化的建議。教學內容:一、實施步驟1.可對三年來做的作文進行整理,確定入選篇目,并對入選文章進行修改、潤色。2.可對三年來進行的語文單元測試、中期測試、期末測試中的作文進行選擇,確定入選篇目。3.可對自己三年來寫的周記、日記、隨筆等進行整理,確定入選篇目。4.確定編排體例,或按時間順序,或按文章體裁,或按文章主題等進行分類編排。5.用a4紙統一打印,進行必要的美術設計,如插圖等。6.編好目錄,自己寫一篇序言,請有名氣的老師給你寫序或跋。7.給集子擬一個能體現自己的書名,設計好封面,并裝訂成冊。8.將自己的“書”放在班上,供大家欣賞,并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二、有關資料1.圖書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將知識內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號(文字、圖畫、電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體例,系統地記錄于一定形態的材料之上,用于表達思想、積累經驗、保存知識與傳播知識的工具。2.圖書的開本:開本是指一本書幅面的大小。是以整張紙裁開的張數作標準來表明書的幅面大小的。把一整張紙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頁,叫16開,切成32小頁叫32開,其余類推。由于整張原紙的規格有不同規格,所以,切成的小頁大小也不同。把787毫米×1092毫米的紙張切成的16張小頁叫小16開,或16開。把850毫米×1168毫米的紙張切成的16張小頁叫大16開。其余類推。3.序跋:一種用來著述經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的文體。有的“序”“跋”還直接對作品發表評論,研究闡發有關問題。“序”一般列在書籍前面,“跋”列在后面。有的如“引言”、“前言”、“寫在前面的話”也是“序”。有的“后記”、“編后”也是“跋”。“序”和“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寫的,有的則是由別人或編者寫的。4.編排體例:按照著作的編寫格式或文章的組織形式排列其先后次序。5.目錄:按一定次序開列出來供查考的事物名目。也指書刊前后的篇目。三、試題樣式初中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近三年來,有很大的收獲,你能否將你這三年寫的作文進行整理,準備出版,你該怎樣進行這項工作?請回答下面的問題。1.你將按照什么編排體例進行? 2.你確定的書名叫什么?準備選多少篇作文? 3.你寫的序言大致包括哪些內容? (答案:1. 或按時間順序,或按文章體裁,或按文章主題。2.言之有理即可3. 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 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教學要求:“尊老、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作為中學生,應該關注這一社會問題。圍繞老年人生活狀況進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得出調查結論,寫出調查報告。本地區屬于新興的小工業城市,最近三年來,初步建成比較完善的社區體系,這是本活動得以開展的有利的客觀條件。其次,本地區文化氛圍比較薄弱,學生們學習語文主要局限在教室中,因而,這次活動可以使學生體會“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學文的意義,溝通課內與課外學習,拓寬語文學習的范圍,促進學生關注身外事物發展,養成在生活中自覺培養語文素養的習慣。第三,引導學生關注老人關心他人,培養學生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敬老愛老的愛心。教學內容:一、實施步驟1.老師先向學生進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項活動的意義。調查前,讓學生搜集古今中外有關尊老敬老的故事或名言,激發學生關注老人的情感。2.分組。學生自愿組合,老師協助調整。5-6人為一組,分成6組,任命或推舉一人為組長,由組長與組員協商分工:聯系社區者,訪問老人時提問者,速記者,制表者,填表者,寫總結者。3.確定調查對象、范圍:每組就近聯系社區,確定訪問對象,一般定為5-6位老人。請社區負責人推薦不同層次的老人。4.調查內容:制成表格式樣,教師與學生共同協商列表內容和形式。(1)老年人基本生活情況:姓名,性別,經濟收入,身體健康狀況,有無伴侶,醫療保健情況(公費,私費),子女情況;(2)日常生活情況:每日生活程序,主要活動;(3)精神方面:有何種愛好,特長,參加什么文化活動;(4)愿望:最希望什么。鼓勵學生探詢老人的性格,情感,思想等深層次的問題,自行設計問題,鼓勵有個性的訪談。5.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得出調查結論,寫出調查報告。6.在班上宣讀調查報告,并談自己的感想、體會。二、有關資料(一)有關尊老敬老的故事或名言(1)孔融讓梨 (2)張良拾履(3)父慈子孝(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6)《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7)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走到何處都帶著父母.(8)自己觀察感受到的孝敬老人的事。總結敬老的理由:(1)老人用一生奉獻給社會和家庭,他們是功臣(2)老人節儉,付出多,索取少。(3)老人牽掛兒女,對兒女有無私的愛(4)老人有智慧,有經驗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于1996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共計五十條,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基數大、速度快,而又底子薄、負擔重,是“未富先老”,被稱為“跑步進入老齡化”。2001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7.1%,達到9062萬,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從1982年開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我國就完成了發達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轉變。根據預測,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7%上升到14%所需時間作比較,中國為28年,法國115年,瑞典85年,英國和德國45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增長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長率。至205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0%上升到20%,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老年及高齡老年人增加所帶來的養老、醫療和照料的負擔,會使我們真正感到老齡問題的壓力。(四)調查舉例老年人生活狀況目前,國際上已普遍進入老年型社會,1999年已被定為國際老年人年。為此,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ssic)進行了一次“中國老年人狀況”調查,以此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心老年人的生活。此次調查通過電話訪問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北京、上海、青島、武漢、重慶、廣州六市的老年人,有效樣本為1756份。1.多數家庭幸福和睦本次調查顯示,有77.4%的老人表示,子女對他們是尊重和關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非常尊重和關心。有12.8%的家庭關系一般,只有9.8%的老人認為家庭關系不和睦。約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兒對他們的關系更細致一些。在本次調查的家庭中,幾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邊,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經常回來陪陪他們。約有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西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但約有10%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表示,能夠接受西方的觀念。幾乎所有的家庭中,子女都要定期給父母一定的生活費。在子女向父母要較多的錢時,有三成父母會無償提供,有超過六成的家庭會明確“借”的關系。絕大多數老人都承認子女存在“代溝”問題,在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地開誠布公,有47.7%的家庭會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擾,同老人住在一起的子女平均每天陪伴老人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內的占38.4%,在一到兩個小時之間的占49.3%,三個小時以上的只占12.3%。在這種情況下,割代親現象就十分自然和普遍。2.身體和醫療狀況在本次調查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病,在常見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只有不到兩成的老人每年到醫療機構進行全面體檢,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在500元以下占62.3%,在500元至1000元的占27.5%,1000元的以上的占10.2%。究其原因,有37.5%的老人認為家里不寬裕而不能多花錢,有31.2%的老人認為人老有病是常事,不必太在意,有25.4%的老人認為老年病不好治,不想花冤枉錢。在醫藥費的負擔上,有53.4%的費用有社會系統承擔,其次是由老人自己承擔,占35.5%,再次是子女,占9.7%,最后是其他親屬,占1.4%。有七成的老人表示,醫療機構對老人就醫還是照顧的,在掛號、取藥、診病、住院方面有優先權。3.老年人的生活日趨豐富本次調查顯示,有76.3%的老年人養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40.3%的老人經常下棋、大撲克,有36.4%的老人經常讀書,有34.5%的老人學習書法和繪畫,有21.5%的人參加過老年協會,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參加過老年大學。還有許多老年人熱心參加社會活動,希望發揮“余熱”,老有所為。4.存在的問題約有三分之一的老人反映企業拖欠過工資和醫藥費,約有七成多的老人還不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法》的具體內容,在遇到個人不能解決,需要找有關的老年機構時,有時解決得不能滿意后有扯皮現象,有些地區對老年人工作不太重視,在申請老年大學或其他老年機構時常會遇到諸多困難,一些老年機構也缺乏規范化和制度化,處于較低的層次等。 (摘自《大眾醫學網》)三、試題樣式1.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 。2.寫出兩句尊老的名言(1) (2) 3.如果要你去調查你所住地方的老年人狀況,應該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1. 基數大、速度快,而又底子薄、負擔重,是“未富先老”,被稱為“跑步進入老齡化”。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3. (1)老年人基本生活情況;醫療保健情況;子女情況;日常生活情況;主要活動情況;文化活動情況;有什么愿望。)中考連接:[05河池市]綜合能力考查。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我過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作為中學生,我們也應該關注這一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