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年級下學期綜合性學習
1.試就某村(社居)老年人生活狀況開展一次社會調查活動,請你以調查活動小組組長的身份,擬一份調查計劃(提綱)。(3分)調查計劃(提綱)
一、
二、
三、
2.就當前孤寡老人的社會的救助問題,請你向有關部門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2分)
答: 1.答:(1)調查某村(社區)總人口數,老年人人口數,老年人所占比例;(2)調查某村(社區)孤寡老人數,孤寡老人占老年人比例;(3)調查某村(社區)孤寡老人的吃住、娛樂、醫療衛生等受助程度。評分標準:列出一點給1分,共3分。2.開放題:評分標準:能從如何解決孤寡老人吃住、娛樂、醫療衛生等三個方面提出合理建議且語言通順的給2分,答得不完滿的酌情扣分。 主題探究學習:初識“諸子百家”教學要求: 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基本范例。了解“諸子百家”學說的大致內容,體味其博大精深。了解“諸子百家”在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教學內容:(一)基本內容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礎。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產生的諸子百家學說,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千秋萬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為人類文化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蕩、大變革、風云變幻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諸侯國的階級關系不斷出現新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的代表人物,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于是“諸子百家”便應運而生。諸子百家主要學派是道家和儒家,傳統劃分是根據《漢書·藝文志》而來,共分為十二家,分別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小說家、農家和方技家,兵家在現代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醫家則被放在了方技家中,顯得有些冷落。“諸子”,是指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漢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屬春秋后才產生的私學。“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呂不韋等。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我們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二)有關資料1.“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1)孔子周游列國(2)老子騎青牛出關(3)莊子夢中化蝶(4)孟母“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的故事2.“諸子百家”的名言(1)有朋至遠放來,不亦樂乎?——孔子(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4)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5)兼相愛,交相利。——墨子(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7)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3.“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1)《鄭人買履》——《韓非子》 (2)《濫竽充數》——《韓非子》(3)《買櫝還珠》——《韓非子》 (4)《守株待兔》——《韓非子》(5)《杞人憂天》——《列子》 (6)《歧路亡羊》——《列子》(7)《兩小兒辯日》——《列子》 (8)《愚公移山》——《列子》(9)《匠石運斤》——《莊子》 (10)庖丁解牛》——《莊子》(11)《陷井之蛙》——《莊子》 (12)《東施效顰》——《莊子》(13)《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14)《揠毛助長》——《孟子》4.“諸子百家”中的成語哀而不傷《論語》 安不忘危《周易》 安常處順《莊子》揠毛助長《孟子》 濫竽充數《韓非子》 守株待兔《韓非子》 杞人憂天《列子》 買櫝還珠《韓非子》 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東施效顰《莊子》 安如磐石《荀子》拔毛連茹《周易》 白駒過隙《莊子》 百戰百勝《孫子》半途而廢《禮記》 飽食終日《論語》 抱關擊柝《孟子》杯水車薪《孟子》 比肩繼踵《晏子春秋》 避實就虛《孫子》鞭辟入里《論語》 變化無常《莊子》 冰炭不相容《韓非子》兵不厭詐《孫子》 兵貴神速《孫子》 并日而食《禮記》并行不悖《禮記》 博聞強志《荀子》 跛鱉千里《荀子》不豐不殺《禮記》 不共戴天《禮記》 不茍言笑《禮記》不教而誅《論語》 不近人情《莊子》 不可終日《禮記》不愧不怍《孟子》 不肖子孫《莊子》 不亦樂乎《論語》不恥下問《論語》 溫故知新《論語》 學而不厭《論語》誨人不倦《論語》 擇善而從《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采薪之憂《孟子》 察言觀色《論語》 沉魚落雁《莊子》寵辱不驚《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爾反爾《孟子》川流不息《論語》 創巨痛深《荀子》 春露秋霜《禮記》刺刺不休《管子》 從容不迫《莊子》 從心所欲《論語》大惑不解《莊子》 呆若木雞《莊子》 道聽途說《論語》5.對“諸子百家”的評述(1)《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紀錄。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出現。(2)《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文章很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辭鋒犀利。蘇洵曰“其鋒不可犯”。漢趙岐說《孟子》的文章“長于比喻,辭不迫切,而意以獨至”。(3)《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學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荀子的文章,不少地方運用對偶式的句法,以鋪列論據作論證,已開駢儷先河。荀子尤其善用比喻。如《勸學》千余字中,連續使用了六十多個比喻,比喻套比喻,比喻證比喻,大大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4)《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戰國末年秦相呂不韋集合眾多門客共同編輯,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該書是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以封建大一統政治需要為宗旨,熔諸子百家之說于一爐的理論巨著。(5)《老子》先秦道家典籍。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比較系統地揭示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轉化,但又把事物變化看成是循環往復的,且忽視了轉化的條件。文章中的語言如詩一般有韻律,但它不是抒情和敘事,而是闡述哲理的議論文。(6)《孫子》是我國最早最杰出的軍事著作。它在《武經七書》中居于首位,其中許多著名的論斷,至今仍是不可違背的軍事規律。日本人稱之為“兵學圣典”,“百世兵家之師”,“世界古代第一兵書”。明代傳人歐洲各國,有許多種文字譯本。在世界軍事理論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克勞塞維茨《戰爭論》齊名,但成書卻比《戰爭論》早兩千多年。它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7)《墨子》是先秦墨子著作。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并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愿望。其文章樸實無華,不尚文采,但邏輯性強,注重說明理論,善于運用具體事例進行概括性的推論。(8)《韓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在政治上,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哲學上,繼承荀子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又吸取了老子哲學個的某些辯證法因素。其文章絕大部分屬于論辯文,重在演繹、歸納、分析、綜合,觀點鮮明,語言犀利,說理透辟,辨駁有力,具有很強的邏輯性。(9)《莊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著作。書中許多文章大都是由寓言故事組成。文章語言豐富文辭華贍,揮灑自如,機趣橫生,加上它的大膽想像和對神話題材的運用,形成一種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獨特風格。魯迅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王方,晚周諸子之說,莫能先也。”(10)《列子》,相傳戰國時鄭人列御寇所作。原書已佚。起思想內容較駁雜,有宣揚順應自然、消極無為的,也有包含樸素唯物論和辯證觀點的。書中保存了一些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書中的民間創作所特有的清新活潑的風格和豐富的想像,對我們今天仍有一定的啟發和教育意義。6.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的總稱。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五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左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公羊傳》、《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后有《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后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三)試題樣式1.除了道家、儒家,還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請按要求填寫下表: 代表人物思想內容墨家墨子 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提出合理使用自然資源。 “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韓非子認為歷史后代總要超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提倡法治。兵家孫武 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2.寫出《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成語四個。 3.四書是: 、 、 、 。 五經是: 、 、 、 、 。4.看《楊布打狗》后思考: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面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選自《列子•說符》(1)這則寓言,如果從狗認不出主人的角度來看,有什么寓意? 2. 這則寓言,如果從楊布不應該打狗來總結,有什么寓意? (3)從這則寓言可看出列子的什么思想內容? (答案:1. 代表人物思想內容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 儒家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提出合理使用自然資源。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法家韓非子認為歷史后代總要超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提倡法治。兵家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2.溫故知新 學而不厭 不恥下問 擇善而從 3.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4.(1)告訴人們看待事物不要僅從它表面來判斷,而應看到它的內在、它的實質,這樣才不會犯錯誤。(2)告訴人們對待別人的反應、態度,要分清原因,不能簡單地處理。(3)包含樸素唯物論和辯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