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友誼篇·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一曲友誼之歌》教案
(四)分析論證過程。
所謂論證,就是運用論據,通過分析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它是連接論點與論據的紐帶和橋梁。以2-3自然段為例分析:
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論據,并說明表達手法的特點。
哪些句子屬于對論據本身的議論?是如何議論的?
哪些句子是推而廣之,指出這~論據的普遍意義的?
哪句屬于過渡句?
引用話有什么作用?
論據:寫了呂岱與徐源的友誼,既寫了徐源公正無私地批評規勸呂岱,又寫了呂岱正確對待徐源的批評。
議論性句子;“為人坦率耿直,真誠地對朋友負責,這是徐源的長處。而喜聞己過,樂于從朋友的批評和規勸中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可看出呂岱的胸懷。”這里先贊美了徐源對朋友坦率、耿直、真誠的品質,再贊美呂岱謙虛、坦蕩的胸懷。是對論據本身的議論。
引申:“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了過失,在別人的幫助下及時發現并進而改正,就意味著新的進步的開始。……這一條對朋友雙方都大有益處。”指出了其普遍意義。
過渡句;“他們如此處理朋友間的關系,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使結構顯得更為嚴謹。
引用話的作用:進一步強調朋友間互相幫助、互相批評的重要性,使文章更顯說服力。
分析《一曲友誼之歌》一文的詳略處理。
1、文章詳寫什么?略寫什么?為什么這樣處理?
詳寫了班主任及班里同學來我家看我生病的孩子,這里又著重寫了慰問信信封上的題詞,賀卡上的視語及簽名。略寫了兒子及我們全家的感激之情。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是歌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
小結兩種文體的結構特點。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概述及議論性語言的特點;
找出《歌》文描述性及抒情性的語言,領會其生動性與感染力。
能根據要求作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導人教學。
上節課我們著重從文章的結構及文章內部的邏輯關系的角度導對兩篇課文進行了分析,這節課,我們著重品味一下兩文的語言,然后利用文后練習一進行遷移訓練,在此基礎上,再編寫文提綱,按要求作文。這便是本課時的學習任務。(二)品味語言。
1、你最欣賞或最喜歡的語句是哪幾句?請說明理由。(或: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
(提示: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巧;可以是修辭運用恰當;可以是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些描寫優美的語言。)
學生自找,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題目:勇、樂的呼應。
“直陳其過”這~詞語運用得恰到好處。
“……這是徐源的長處。……也可看出呂岱的胸懷。”句子既對應又富有變化。
“他們如此處理朋友間的關系,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承上啟下,邏輯嚴謹。
“一般說來”語言嚴密、準確。
文章第二段故事的敘述概括而又條理清楚,語言簡潔、明確。
“作庸俗的吹捧,唱廉價的贊歌。”對偶,含有諷刺意味。
文章結尾處的兩個設問句,既點題,又加強了語氣。
“就像一股熏風撲面吹來,我們全家人的心中流溢著溫馨。”句中熏風和流溢、溫馨等詞語運用恰到好處,體現了師生之間濃濃的情意。
“同學們的一聲聲問候,是那么親切,那么溫柔,那么婉轉。”排比句式的運用突出了同學情意的真摯、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