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失眠》教案2
[教學目標及重點][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自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學生自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文章的自讀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用課件打出詩歌《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讀完這首詩后,你的腦海中形成了幾幅畫面?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學生探究討論,然后發言,不求統一。
同學們想象得都很好!可是,作家張曉風卻有另外的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跟隨作家張曉風筆墨,來共同游覽欣賞《楓橋夜泊》這首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它的美麗的景色肯定會令我們游賞者目不暇接。 好,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張曉風的短篇小說《不朽的失眠》。
二、解題
用課件引出對作者張曉風的介紹。張曉風,中國臺灣女作家。散文、戲劇、小說三棲,尤以散文成就為文壇矚目。江蘇銅山人,1941年3月29日出生。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給你瑩瑩》《愁鄉石》《曉風散文集》等十余部,另有小說、劇本多種。1997年,她36歲時被中國臺灣地區的評論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狹風雷”的“淋漓健筆”。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一)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見題設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失眠?失眠何以會不朽? (要求學生拿到一篇文章先不要急于進行閱讀,要先對文章的題目進行一番思考,發揮發散思維的能力,或提出一些疑問,或設計一些問題。)
2.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明學生復述情節,說一說《楓橋夜泊》這首詩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作者是怎樣成功地描摹主人公的內心波瀾的?
(在“設疑”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在興奮狀態下整體把握小說的內容。盡可能發揮想像力,將小說情節再現在腦際,細膩入懷。)(解說:這個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開掘自身的感受,提高欣賞能力;同時了解作品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篇作品。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