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教案
第三個特點,是氣勢磅礴,寓剛于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則氣勢。二,擅于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diào)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zhuǎn),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如比如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jié)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么也不要做,墨守常規(guī)就行,那我是不敢領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
第六項疑難詞句。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竊,猶“私”自的意見,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每,是往往經(jīng)常,術:方法,此處指政治主張。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重念:又考慮的意思。視遇,是看待,反復,指書信往來,具道:詳細的說出,冀是希望的意思。
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辟是批駁,抨擊,難是責難,壬人是小人,是*濘之人。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通與,相與之意,又“皆”義。非特:不僅僅。
第七項古文今譯。
安石啟:
昨日承蒙賜教,我私下以為跟君實您相處,彼此相好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而議論問題常常看法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張多有不同的緣故。即使我強做解釋,最終也一定不會被您所諒解,所以只簡略的給您回封信,不再一一加以辯解了。可是又想到您以厚遇待我,在書信往來時不宜草率失禮,所以今天我詳細地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原諒我。
大凡讀書人所爭論的,最主要的是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的問題。如果名和實的關系明確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可以認識清楚了。現(xiàn)在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說侵奪官利職權,無端惹事生非,與民爭奪財利,拒絕旁人勸告,因而招致天下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接受皇帝的命令,議定法律制度而在朝廷上討論修正,再交給有關部門去執(zhí)行,不能算是侵奪官吏的職權;實行先王的政治主張,用以興利除弊,不能算是惹事生非;替國家整理財政,不能算是與民爭奪財利;清除荒謬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小人,不能算是拒絕進諫。至于埋怨和指責的人很多,那是我本來就預料到會這樣的。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的生活已經(jīng)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們多已不關心國家大事,附合流俗,討眾人的歡心為好,皇上卻要改變這種情況,而沒有考慮敵人之眾多,想出力幫助皇上跟他們相對抗,那他們怎么會不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怨恨反對的是百姓,不僅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因為怨恨就改變他的計劃,這是由于他考慮這樣做適宜,然后采取行動,認定做的對,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緣故。
假如您責備我在位的時間長了,卻未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以造福于百姓,那么我知罪了;假如要說今天應當什么事也不做,只要默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仰慕您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