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市長》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2、完整的居情,尖銳的戲劇沖突。
本課雖屬選場,但本場戲相對獨立成章。整場戲圍繞“夜訪”這一中心事件展開劇情,揭示戲劇沖突,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戲劇的基本要素是戲劇沖突,沒有矛盾,就沒有戲劇。在戲劇文學中,把握戲劇沖突,就等于把握住了事物的關鍵。本場戲矛盾的焦點是齊仰之出山與不出山,戲劇圍繞這一焦點展開了沖突。
四、問題探究
1、本課選自《陳毅市長》第五場,請推理第四場和第六場都寫了什么?
話劇《陳毅市長》采用“冰糖葫蘆式”的結構;它突破了一般常見的結構方式:全劇沒有一個貫穿到底的中心事件,只以陳毅這一主要人物的活動來組織情節,每一場都可獨立成章,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每場之間作簡單鋪墊,勾聯上下場。那么根據本課劇情應該能推理上一場及下一場的內容。
本文寫陳毅夜訪海內知名的化學家齊仰之,陳毅夜訪的目的是為了建全國第一個盤尼西林藥廠。我們再想,陳毅為什么急于要建藥廠,那肯定是缺藥,這樣看來,上一場戲應該與缺藥有關。
本場結尾寫到“停電了”,陳毅要馬上趕到發電廠去,連三分鐘也不能耽擱。
2、句段理解:
⑴“我知道齊先生是學者,是起居室,只可就見,不可屈致,所以我才親顧茅廬,如一顧不成,我愿三顧。”此話如何理解?
這句話體現出陳毅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他禮賢下士,非常希望齊仰之能“出山”,為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⑵“不,我馬上就要趕到發電廠去,連三秒鐘也不能耽擱。”如何理解?
陳毅作為上海市市長,心里裝著全上海,他怕敵人破壞電廠,于是在完成了請齊仰之“出山”的任務后,急忙離開,由此引出下一場劇情的展開。
【練習解答】
一、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總的來說,是陳毅說服齊仰之參加祖國醫藥事業的建設與齊仰之不問政治、閉門治學之間的矛盾沖突。可分為三個回合:第一個回合:請帖請不來齊仰之,陳毅便親自夜訪,親顧“茅廬”又吃了“閉門羹”。但陳毅不達目的不罷休,堅持按門鈴,以“我……也是為了工作”破了齊仰之“恕不接待”之例。第二回合:陳毅觸景生情,引用劉禹錫的《陋室銘》盛贊齊仰之,真誠表達自己的敬意,贏得了齊仰之的好感;然后又巧用“激將法”,以“有一門化學齊先生也許一竅不通”引起齊仰之的注意,從而破了他“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的慣例,允許陳毅“盡情盡意言之”。第三個回合:陳毅道出“共產黨人的化學”的真意,齊仰之頗不以為然,于是陳毅說到齊仰之回國后遭受的冷遇和今日之變化,以實現齊先生“多年夢想”動之以情;最后說明來訪之意,言辭懇切。齊仰之深受感動,決定出山。至此陳毅市長巧妙而妥善地解決了被拒門外、談話限時、難以說服的種種矛盾,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二、陳毅是一個野戰軍司令員,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詩人。他的語言機敏生動、風趣幽默而且意味深長,談話中夾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產黨高級領導者的身份,又給人以誠懇、親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養及堅毅干練、豪爽直率的性格特征。如:當齊仰之問他:“你究竟是干什么的?”陳毅說:“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長。”在這一番答話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陳毅豪爽風趣中帶點滑稽的形象。又如他幽默地說自己身上有“不少堿性”,可以和齊仰之身上的“酸性”“中和”。言外之意是說可以使齊仰之產生深刻變化。齊仰之是一位愛國的老化學家,昔日從海外學成歸國,曾為振興中國的醫藥工業奔走呼告,因為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只好深居簡出,閉門專心研究化學,不問政治。所以性格顯得清高固執。如:他把元素、分子量說成是自己的朋友,表明他與化學實驗工作密不可分;他用“絕不會溶解”表明即使泡在政治里,自己也不會變化。這些語言形象地表現了他埋頭工作、不問政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