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析小說題目“心聲”的內涵,能正確理解、評價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3.通過學習本文,掌握文學作品欣賞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題目的深刻涵義,把握小說主題。
2.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過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
教學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于現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心聲”的內涵。
2.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熏陶,獲得啟迪。
3.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一種想說、敢說、樂說的情境中訴說自我“心聲”,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首頁,引發學生對小說情節的回顧
要求:
轉換敘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復述情節。鼓勵學生加上自我生活體驗,有創意地表達。
二、探究“心聲”內涵
1.引導學生質疑
(1)抓住情節開端及結局的強烈反差,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示:程老師先前拒絕李京京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的請求,在公開課上程老師卻聲音發顫地要求李京京把課文讀完。面對這一強烈的反差,同學們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2)引導學生將發散的問題進行整合,提出能關涉全篇的干問題。
明確:李京京為什么執意要閱讀這篇文章?
他為什么能讀好這篇文章?
2.師生探究、解疑,歸納“心聲”內涵
(提示:人物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請同學們結合李京京所處的學校、家庭環境進行探究)
明確:在學校里,老師的忽視、同學的嘲笑,讓李京京倍感孤獨;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讓他壓抑、苦悶。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使他總沉湎于對鄉下爺爺及兒時玩伴的懷念之中。小說中的萬卡與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閱讀萬卡時,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靈碰撞交匯、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萬卡,喜歡《萬卡》,想讀《萬卡》,借以表達自我內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結“心聲”的內涵:
三、組織討論,深化主題(多媒體分步出示討論題)
1.你認為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發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聯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體驗或見聞?)
2.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結果。
(提示:可以客觀評價這一現象,也可以與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師進行換位思考,談看法。)
3.從普通學生李京京聲情并茂的朗讀中,你得到了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要求:師生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自身閱讀經驗談啟示。
明確:
四、小結主題思想
學生總結歸納,教師點評,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思想。
本文作者通過區公開課上李京京執意要朗讀課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天真、純樸,特別是銘記親情和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形象。啟事教育工作者應當尊重、關愛每一個個體,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同時也從一個側面批評了我們教育上嚴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