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
課文分析:《談讀書》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首先論述讀書的正確目的。一開頭提出三種不同讀書目的,重點分析讀書和才干的關系,而依次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進而歸結讀書目的。第二,論述讀書的方法,指出對好于一般的書、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書方法,分析了讀書、討論、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多讀書、多討論和多作文。第三,論述讀書(好處)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以“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來彌補”對比并舉例論證,再聯系讀書作具體論述,最后歸納結論。
《不求甚解》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從“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題。接著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意,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最后進一步強調能只求記住一些字句和“甚解”,要“活”讀書,要理解“精神實質”。引用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的例子、諸葛亮的例子、宋儒陸象山的話,說明應該怎樣讀書,結論是:“書必須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課堂設計:
(一) 培根《談讀書》
一、 導入:有一句名言叫“知識就是力量”,聽說過嗎?知道它是誰說的嗎?
介紹弗蘭西斯•培根。(結合搜集的資料或者書后“附錄”中的相關內容。)
二、 自由散讀,讀懂文字。
三、 集體朗讀,讀出文字的“味道”(注意部分詞句、修辭手法)
四、 默讀思考:寫到了哪些內容?要表達什么樣的中心意思?
①讀書的目的(作用)——怡情、傅彩、長才
讀書的方法——選讀、瀏覽、通讀、精讀、讀摘要……
讀書塑造個性,彌補精神上的種種缺陷。
②中心:讀書有益。
五、 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請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劃出最欣賞的句子,細細品味,感受富有詩意又精辟透徹的隨筆語言。
方法提示:從句式、修辭、詞語運用、思想深度……等角度進行賞析。
——了解“隨筆”的一些知識。
六、 開放延伸:
選擇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話作為論點,補充論據材料,寫一個完整片段。
七、課外作業:搜集一些名人讀書故事和名言,豐富自己的積累。
(二) 馬南邨《不求甚解》
一、 導入:
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培根的《談讀書》,明白了讀書實在是有著千般好處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那么,今天,我們就再走進一步,一起來說說關于“讀書方法”的問題。
解題。出處?意思?
——作者是怎樣理解這種讀書方法的呢?
二、 自由朗讀課文,解決這個問題——理清內容。
三、 學習駁論文的一些結構、語言等特點。
四、 比較學習:與《談讀書》之間的異同。
方法提示:可以從語言(句式、修辭、文采等),也可以從論證方式、論證方法
等方面進行比較。
五、體驗發表:
①說說自己對“不求甚解”這種讀書方法的看法,最好能夠結合生活實際來說,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來。
②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讀書方法?與同學們共享吧。
六、課外作業。
資料鏈接:
讀“死”書與讀“活”書
蔣孔陽
讀“死”書好,還是讀“活”書好?看起來,自然是讀“活”書好。讀“活”書,可以聯系實際,可以活學活用,可以打開思路,可以進行創造……一些舉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學上的創造發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