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2、認識生命的木質、生命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一學生談談對這兩篇文章的感想。
三、回顧課文內容。
男、女同學分別集體朗讀《短文兩篇》。
思考:兩位作者對待生命的看法有哪些相同之處?最好能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 明。你更喜歡哪篇文章,為什么?
四、比較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教師明確比較的幾個方面)
1.討論相同處。
"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堵d有珍重生命的意思。
兩篇文章都談到了生命值得珍重的理由。《敬畏生命》認為大自然傳遞生命的壯舉是"驚心動魄"的,生命是"豪華"、"奢侈"的,因而是可貴的,彌足珍惜。《熱愛生命》認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因而值得"熱愛"。
對于生命的本質,兩篇文章的觀點相近。《敬畏生命》的作者之所以"震撼"于飛絮飄種的情形,是因為她被大自然傳遞生命的無私、執著、不求回報所感動,由此第一次發現了生命的本質。《熱愛生命》的作者也認為"生之本質在于死",有生有死,生命才得以延續,因此"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兩位作家都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態度。"敬畏生命"有不敢輕慢的意思,可以推斷作者不會隨便打發日子,游戲人生。《熱愛生命啪作者更是積極進取,"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
2.比較不同之處 ①"你更喜歡哪篇•為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話題;,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來談。討論中自然會接觸到兩篇文章的不同處。
《敬愛生命 》側重于對生命的認識,《熱愛生命》側重于對生命的"利用"。 《敬愛生命》是文章的結論,《熱愛生命》是文章議論的前提。
《敬愛生命》是文章的結論,《熱愛生命》是文章議論的前提。
②哪篇文章對我們更有啟迪?為什么?
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如: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輕視生命的現象?你怎樣看
待"享受生活"的觀點?你認為應該怎樣度過"令人不快的時候"?你有沒有"細細品嘗"
"生活樂趣"的習慣?你認為熱愛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目的在于樹立生命意識,倡
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五、比較兩篇文章的寫作特色。
討論:
l..兩篇文章的表達方式各以什么為主?
2.《敬愛生命卜文的描寫和抒情是怎樣相互照應的?"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樣。我感到詫異和震撼"。哪些描寫性句子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3.《熱愛生命)}一文談到了哪兩種相對應的人生觀?文章有幾處對比?對比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對比中觀點更鮮明更突出。通過對比,批判悲觀厭世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給人以警醒;倡導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給人以啟迪。)
4.兩篇短文寫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各是什么?(前者即景生情,后者對比論證。)
六、比較兩位作家的風格。
1.作者介紹。
張曉鳳,1941年生,中國臺灣女作家,散文往往以自己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為引子而生發開去,在連翩浮想中探索一些關于生命意義、善良和美的主題,以細膩、敏悟見長。
蒙田,法國文藝復興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與培根、莎士比亞等偉大作家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辯精于心理分析","文風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