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整體感知兩封家書的內容和蘊涵其中的感情,體會作者嚴密的思維特點、富有邏輯性的表述方式,把握主題思想。繼續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在反復朗讀中理解書信的內容;通過仔細研讀,再聯系生活實際認真品味“堅強”、“孤獨”、“赤子之心”等飽含哲理、耐人尋味的語句的含義。鼓勵學生對文中提到的藝術、人生等問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體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知、理解父母對孩子的舐犢深情、殷殷期望,對于“人生”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 導入:由介紹傅聰引出《傅雷家書》,了解傅雷和《傅雷家書》的主要內容。
二、 通讀兩封家書,感知內容:
從信的內容看,這兩封書信分別寫于什么時候(什么樣的情形下)?傅雷在信中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感情創傷、精神消沉——勸慰、鼓勵兒子,希望他堅強、勇敢。
成功之時——祝賀、告誡兒子,希望他頭腦清醒。
三、 研讀分析:
1、把兩封信結合起來看,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堅強、勇敢、有赤子之心)
2、怎樣理解成功以后也需要“堅強”?
3、從文中的議論來看,什么樣的人是有“赤子之心”的人?
四、揣摩語言: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為難懂的句子與大家一起交流,爭取解決。
五、開放探究:
閱讀講義上另一則傅雷家書,理解父子之間的感情特點,并用具體語句加以印證。
六、課外閱讀:《傅雷家書》。
資料鏈接:
傅雷家書一則
一九六一年七月八日上午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里,人的生活比較閑散,周圍沒有緊張的空氣,隨遇而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還能對付,F在時代大變,尤其在西方世界,整天整月整年社會像一個瞬息不停的萬花筒,生存競爭的劇烈,想你完全體會到了。最好作事要有計劃,至少一個季度事先要有打算,定下的程序非萬不得已切勿臨時打亂。你是一個經常出臺的演奏家,與教授、學者等等不同:生活忙亂得多,不容易控制。但愈忙亂愈需要有全面計劃,我總覺得你太被動,常常be carried away〔失去自制力〕,被環境和大大小小的事故帶著走,從長遠看,不是好辦法。過去我一再問及你經濟情況,主要是為了解你的物質基礎,想推測一下再要多少時期可以減少演出,加強學習──不僅僅音樂方面的學習。我很明白在西方社會中物質生活無保障,任何高遠的理想都談不上。但所謂物質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準,其次要看你會不會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經常有規律的儲蓄。生活水準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壞程度、高低等級多至不可勝計的;究竟自己預備以哪一種水準為準,需要想個清楚,弄個徹底,然后用堅強的意志去貫徹。惟有如此,方談得到安排收支等等的理財之道。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錢不解決問題;相反,正因為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的奴役。單身漢還可用顏回的刻苦辦法應急,有了家室就不行,你若希望彌拉也會甘于素衣淡食就要求太苛,不合實際了。為了避免落到這一步,倒是應當及早定出一個中等的生活水準使彌拉能同意,能實踐,幫助你定計劃執行。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你既要保持你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成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決條件。孩子,假如你相信我這個論點,就得及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