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通用12篇)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2.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夠領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和過去、的人生境地.
教學重難點:
1.讀懂兩封家書,休會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堅強”的內涵.
教學設想: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結合.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以積極心態迎擼未來
人生之路并不處處是坦途,它有坎坷,有鮮花,當我們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我們又該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呢?請看一位智者的回答吧.
探究分析
(一)傅雷其人一一多角度評說人物
1.介紹傅雷:(出示多媒體課件)
傅雷,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畢生翻澤巴爾扎克學名著,翻譯作品達34部.傅雷一生創造了三個第一羅曼羅蘭、伏爾泰等作家的文中國當代翻澤界第一人;培養教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文革中以死抗爭的第一名人。其子傅聰早在六十年代就被《時代雜志》贊譽為“中國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是華人音樂家揚名國際樂壇的典范。
2.速讀課文,以課文為載體認識傅雷,并用一句話評價傅雷:
我認為傅雷是一位——的人。
(二)傅雷其文一一多方位品讀內容
土.介紹背景:(出示多媒體澡件)
《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1.954—1966年;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教師講述:
這兩封家書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傅聰當時在國外學習音樂,傅雷通過家書這種形式,關心和教育兒子,給兒子智慧和鼓舞,同時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青春之心和舐犢之情。
2.比較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出示多媒體澡件)
小組討論:
(1)這兩封家書,分別是針對兒子什么境遇而寫的?
(2)作者寫這兩封家書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三)傅雷其情一一深層次感悟父愛
1.閱讀思考:
閱讀第一封家書,思考(出示多媒體課件)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閱讀第一封信,找出作者鼓勵安慰兒子的話浯?
(3)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教師小結:告訴兒子如何面對挫折
閱讀第二封家書,思考(出示多媒體澡件)
(1)閱讀第二封信,當兒子成功之時,做父親的一定非常高興激動,那么父親究竟都為什么而感到高興呢?
(2)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惜中?他還寫了什么?
(3)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教師小結:告訴兒子如何面對成功
2.主旨領悟(出示多媒體課件)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
(1)從文中找出能貫穿兩封信主旋律的一個詞
(2)在兩封信中,傅雷0b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
夠從兩封信中找到對“堅強”內涵的直擼解說嗎?
(3)作者認為“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4)結合兩封家書的內容來談談什么樣的心靈才稱得上“赤子之心”?
(5)請你說說傅雷希望兒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3.體驗父愛
仿句說話:父愛是重重的一把掌.
父愛是——•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海,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四、拓展實踐
寫信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展開深層次心靈交流的方式,它與面對面的交談有著不同的效果,請你也試著某一話題,跟父母進行一次朋友式的交談。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2
傅雷家書兩則
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杰出的翻譯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書信的格式
能力與方法
體會文章中講道理和 抒發情感的兩種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能力
情感態度世界觀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的才是真正的 堅強
2、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父子之間真摯的 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把握兩則書信的 內容
具體學習第一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全班同學以“那回,我給爸爸(媽媽、爺爺、姐姐)寫了一封信”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要求:寫出何時、何地、因為何事給何人寫了一封信,別人又是怎樣回信的 ,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動的 話。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寫作背景:
簡略的說,《傅雷家書》是一位翻譯家與國外學習的兒子通信。通信時間XX年,信的數量有180多封,這些“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 信件,起先是父親給兒子的訓誡,中途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最后是兩位藝術家之間平等的交流。
3、學生通讀兩則家書,填寫下表
第一則
第二則
寫作時間
主要內容
情感特色
語言特點
相同點:
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 不懈追求,對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讀第一則
閱讀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謂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傅雷在信中寫了幾層意思
。1)首先寬慰自己的兒子,別為父母擔心
(2)父母永遠是孩子傾訴的 對象
。3)情緒起伏是人生難免的
(4)怎樣面對情緒的起伏
3、學生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因為它告訴我 ” 或者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它使我聯想到 ”這樣兩個句式說話。
3、文章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古戰場的 比喻和 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結:本文的 說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說理
b、舉例說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聰,讀了這封信以后,你會對傅雷說……
(2)以”情緒消沉時,我是這樣度過……為開頭說一段話。
。3)將本文改寫為傅雷父子的 心靈的 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閱讀欣賞第二則家書
教學過程:一、導入
。ㄒ唬⿲W生自讀課文
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收到兒子的來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樣的 ?從那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種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禮物”。表現了 傅雷夫婦對兒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兒子來信,告訴傅雷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樣的,文章是怎樣表述的 ?
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悅
傅雷把自己的喜悅和激動,表述為三個層次
①父母對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谛蕾p藝術的 喜悅
③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雷僅僅是為兒子的 成功而激動嗎?
——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 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 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 “快樂與茅盾”的問題,比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總結文章中”做堅強的人“的 具體含義。
(二)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解決疑問
。ㄈ┰僮x課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語句,或從哲理或從情感或從技法的 角度進行賞析。
設計者:湖北麻城市閔集中學 陶建軍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3
傅雷家書兩則 jcfei
學習目標:1、了解文章的主題。
2、體會堅強內涵。
3、學會賞析名著
一、導入:老師想采訪幾位同學,請實話實說:
1、當你遭受困難時,你的父親是如何對待你的?
2、當你獲得成功時,你的父親又是如何對待你的?
不管父親用何種方式對待子女的成功和失敗,都包含了他的愛,只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其實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位父親的教導,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智者之言。
二、作者簡介:
傅雷,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畢生翻譯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作家的文學名著,翻譯作品達34部。
傅聰——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時代雜志》贊譽為“中國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是華人音樂家揚名國際樂壇的典范 。
此書是是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1954-1966年六月。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
二、整體感知
速讀《傅雷家書兩則》,整體感知
1、這兩封家書,分別是針對兒子什么境遇而寫的?
第一封:消沉苦悶之時。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時。
2、作者寫這兩封家書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第一封:勸慰兒子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
第二封:提醒兒子要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
父親是如何勸慰孩子的?
當孩子獲得成功時,父親又希望孩子怎么做?
3、請你說說傅雷希望兒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希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4、“堅強”一詞在詞典里的含義是:強固有力,不可動搖或摧毀。文章卻賦予它更多的意義。你認為該詞如何理解?
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得失泰然。“堅強”的最高境界是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5、用“堅強”一詞給兩信個各擬一標題
聽《一封家書》
四、品味語句,體會感情
如……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摘引自傅雷給兒子的一封信。
讀一讀,找一找,從這兩封信來看,這種“父子如朋友”的境界體現在哪些字里行間?
“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的一天!”
五、布置作業
1、閱讀課后名著導讀部分
2、寫一封信給自己的父母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4
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杰出的翻譯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書信的格式
能力與方法
體會文章中講道理和 抒發情感的兩種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能力
情感態度世界觀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的才是真正的 堅強
2、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父子之間真摯的 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把握兩則書信的 內容
具體學習第一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全班同學以“那回,我給爸爸(媽媽、爺爺、姐姐)寫了一封信”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要求:寫出何時、何地、因為何事給何人寫了一封信,別人又是怎樣回信的 ,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動的 話。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寫作背景:
簡略的說,《傅雷家書》是一位翻譯家與國外學習的兒子通信。通信時間12年,信的數量有180多封,這些“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 信件,起先是父親給兒子的訓誡,中途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最后是兩位藝術家之間平等的交流。
3、學生通讀兩則家書,填寫下表
第一則第二則寫作時間 主要內容 情感特色 語言特點 相同點:
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 不懈追求,對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讀第一則
閱讀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謂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傅雷在信中寫了幾層意思
。1)首先寬慰自己的兒子,別為父母擔心
(2)父母永遠是孩子傾訴的 對象
。3)情緒起伏是人生難免的
。4)怎樣面對情緒的起伏
3、學生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因為它告訴我 ” 或者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它使我聯想到 ”這樣兩個句式說話。
3、文章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古戰場的 比喻和 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結:本文的 說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說理
b、舉例說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聰,讀了這封信以后,你會對傅雷說……
。2)以”情緒消沉時,我是這樣度過……為開頭說一段話。
。3)將本文改寫為傅雷父子的 心靈的 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閱讀欣賞第二則家書
教學過程:一、導入
(一)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收到兒子的來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樣的 ?從那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種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禮物”。表現了 傅雷夫婦對兒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兒子來信,告訴傅雷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樣的,文章是怎樣表述的 ?
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悅
傅雷把自己的喜悅和激動,表述為三個層次
①父母對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谛蕾p藝術的 喜悅
、蹫榱俗鎳臉s譽而激動
(3)傅雷僅僅是為兒子的 成功而激動嗎?
——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 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 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 “快樂與茅盾”的問題,比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總結文章中”做堅強的人“的 具體含義。
。ǘ⿲W生互相討論,互相解決疑問
。ㄈ┰僮x課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語句,或從哲理或從情感或從技法的 角度進行賞析。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5
二. 重點、難點分析:
《傅雷家書兩則》
1. 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 體會兩封信中的聯系及“堅強”的含義。
《致女兒的信》
。壑R目標]
1. 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一抔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 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3. 體悟作者匠心獨運的行文思路。
。勰芰δ繕耍
1. 學會讀懂別人的文章。
2. 學習作者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的技巧。
。鄣掠繕耍 感知作者對愛情的獨特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 新課講解
《傅雷家書兩則》
。ㄒ唬┰~語積累:
1. 庸(yōng)碌 諛(yú)詞 扶掖(yè)
廓然無累(kuò) 涕泗橫流(tì sì) 枘鑿(ruì záo)
2.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扶掖:攙扶;扶助。
枘鑿:比喻不調協,格格不入。
廓然無累:指心胸開闊,沒有牽掛。
重蹈覆轍: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ǘ┳髡吆喗椋
傅雷(1908—1966),文學翻譯家。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市南匯縣人。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創辦的徐匯公學讀書,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論激烈,被學校開除!拔遑Α边\動時,他參加在街頭的講演游行。北伐戰爭時他又參加大同大學附中學潮,在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的威脅和恐嚇之下,被寡母強迫避離鄉下。1927年冬離滬赴法,在巴黎大學文科聽課;同時專攻美術理論和藝術評論。1931年春訪問意大利時,曾在羅馬演講過《國民軍北伐與北洋軍閥斗爭的意義》,猛烈抨擊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留學期間游歷瑞士、比利時、意大利等國。1931年秋回國后,即致力于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譯作豐富,行文流暢,文筆傳神,翻譯態度嚴謹!拔幕蟾锩逼陂g,因受政治迫害,夫婦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譯的作品,共30余種,主要為法國文學作品。其中巴爾扎克占15種:有《高老頭》《亞爾培·薩伐龍》《歐也妮·葛朗臺》《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贰秺W諾麗納》《禁治產》《于絮爾·彌羅!贰顿惒椤てち_多盛衰記》《攪水女人》《都爾的本堂神父》《比哀蘭德》《幻滅》《貓兒打球記》(譯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抄)。羅曼·羅蘭4種:即《約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傳《貝多芬傳》《彌蓋郎琪羅傳》《托爾斯泰傳》。服爾德(現通譯伏爾泰)4種:《老實人》《天真漢》《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種:《嘉爾曼》《高龍巴》。莫羅阿3種:《服爾德傳》《人生五大問題》《戀愛與犧牲》。此外還譯有蘇卜的《夏洛外傳》,杜哈曼的《文明》,丹納的《藝術哲學》,英國羅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頓的《英國繪畫》等書。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傅雷家書》(1981)整理出版后,也為讀者所注目。
(三)整體感知:
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第二封信,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前者,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后者,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滿感情。但融匯、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開始,傅雷首先寬慰兒子:不必擔心父母會因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煩惱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訴苦,在家信中發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著告訴兒子: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那么,應該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呢?首先,應該對這一切泰然處之,盡量讓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傷!爸灰叱辈贿^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彼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的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慢慢”“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情”,即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訓,引為借鑒。“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從而越來越堅強。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聰在音樂會上的成功演出。孩子的成功總是父母最大的幸福與驕傲,但傅雷與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與激動還來自于藝術的成功、祖國的光榮!笆澜缟献罡叩淖罴儩嵉臍g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作為父親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對兒子表達了他異常激動的心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許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偉大,就在于他借助兒子的成功之機,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贊許兒子:“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而這,正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如果說,上一封信是要兒子在消沉時保持堅強,那么,這里所說的成功時“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更是堅強的表現。只有做到了堅強,才能永遠不怕孤獨。傅雷對“堅強”含義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尋味!皥詮姟钡淖罡呔辰,乃是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因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這可以說已經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來,傅雷奔放的思緒又從藝術飛到了中國的“黎明”。他從傅聰如流水般的演奏風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的“復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他激勵兒子,被這般偉大的文明之河哺育過的藝術家,“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洋溢著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中華文化的信心。
書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第一封信里,他曾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這一次,他又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從而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讓“完美”的地平線永遠激勵著我們向前進。
(四)深入剖析:
1. 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確:(1)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一: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2)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二: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2. 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明確:(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做到冷靜、灑脫。)
3. 閱讀課文并體會“堅強”的具體含義。
明確:“堅強”有兩方面的表現:
。1)在失敗時,精神消沉時:(第一封信)
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所侵蝕。
(2)在成功時:(第二封信)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4. 傅雷在兒子成功時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贊賞,請找出具體的語句,并理解傅雷對兒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確: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延伸體會:傅雷在此時用了激動的心情表達了對兒子的贊賞與自豪。試想像,在生活中別人或自己獲得成功時,你是怎樣的感受?)
傅雷對兒子的贊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體會與獨特的感受,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這樣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求兒子在藝術上“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藝術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5. 體會傅雷由兒子的成功演奏表現想到克利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復旦”的黎明時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絕的中華文明,這些想像表現了什么內容?
明確:這些想像激勵著兒子在音樂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時也洋溢著他對新中國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兒子在藝術上要有氣吞斗牛的表現。
6. 課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對這一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這是本課學習上的一個難點,首先找到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
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
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
明確:這是傅雷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解決矛盾后追求藝術更高境界。
《致女兒的信》
。ㄒ唬┰~語積累:
1. 讀音:
忐忑(tǎn tè) 繁衍(yǎn) 一抔黃土(póu) 怒不可遏(è)
2. 詞義:
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憤怒到極點。
(二)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蘇聯教育家。出生于烏克蘭一個農民家庭。1936~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帕甫雷什中學的校長。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自1957年起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是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曾獲兩枚列寧勛章、一枚紅星勛章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探討了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在學校集體中和家庭中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農村學校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及校內領導等問題。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他寫有教育專著和小冊子40余本。主要的分別收入烏克蘭基輔“蘇維埃學!背霭嫔缇庍x的《著作選集》(5卷本)和蘇聯教育科學院編的《教育著作選集》(3卷本)。其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1969)《帕甫雷什中學》(1969)《和青年校長的談話》(1973)《公民的誕生》(1974)等,已有中譯本。
。ㄈ┱w感知:
1. 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樣的一種形式來顯現的?
明確:本文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完成的。
2. 故事的中心情節是什么?
明確:上帝三次來到人間視察。
。ㄈ┥钊肫饰觯
1. 關于全文的主旨。
明確:故事本身并不費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宇宙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可是在這個童話里,為什么上帝沒有創造、也不能理解人類的“愛情”?上帝惱怒于人類的自我創造,幾次三番地要毀滅人間的“愛情”,為什么最終無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離去?理解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故事開頭說,上帝創造世界時,“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會他們傳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結尾說,“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些議論,點明了全文的主旨: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志。故事中,上帝沒有創造愛情,是因為他僅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而愛情的無法毀滅和上帝的沉思離去,正說明了人將永遠不會再淪為動物,將成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為“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作者把它們放在一起談論,是別有深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異性間很“容易”產生愛慕之心,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的最大考驗:只有能經得起時間礪磨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為真正的愛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發現了“美和力量”——人間的摯愛,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體現!
2.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著緊密的關系: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3. 聯系全文,探討下面三句話的深層含義。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這一句飽含了人生哲理的話語,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異性或愛人之間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沒有創造愛情,起初,他僅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是人類自己創造了愛情。愛情的無法毀滅使上帝從“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終“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這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于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文章結尾說:“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薄叭绻簧拼龕矍,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些話都很好地解釋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的含義: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 基礎知識:
l. 下列加點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 庸碌(lù)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 繁衍(yǎn) 惱羞成怒(nǎo) 氣吞斗牛(dòu)
c. 諛詞(yú) 恪盡職守(kè) 彌留之際(mí)
d. 褻瀆(xiè) 廓然無累(lěi) 孤軍奮戰(gū)
2. 根據拼音填寫漢字,并解釋加點的詞:
麥suì( ) xī( )戲
怒不可è( ):__________ 繁zhí( )
zhù( )立:__________ tǎn tè( ):__________
3. 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 這種美勝過天空和太陽、大地和麥田——勝過上帝所創造的一切。
b.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c. 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d. 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
4. 寫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
。1)他以微笑戰勝暴力,以嘲笑戰勝專制,以譏諷戰勝宗教的自以為是,以堅毅戰勝頑固,以真理戰勝愚昧。( )
(2)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 )
。3)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 )
。4)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 )
。5)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
5. 選詞填空:
。1)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易、_______的法門,可惜被后來有些人說得太_________,倒變得不適實用了。( )
a. 直接 精妙 b. 直捷 精微 c. 直觀 精妙 d. 直接 精微
。2)他_________過一個職能,他___________過一項使命。 ( )
a. 完成 行使 b. 行使 執行 c. 行使 完成 d. 執行 完成
。3)但愿父輩的每一句話如同一顆小小的種子,從中_________出你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幼芽。( )
a. 萌生 b. 萌動 c. 萌芽 d. 萌發
6.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 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陡道准視凤柡麑鹤拥娜笎郏瑫r也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b. 梁啟超是近代思想家,維新運動領袖之一。飲冰室主人是他的別號。《敬業與樂業》一文闡述了“敬業”和“樂業”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c.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是法國19世紀的精神領袖雨果的代表作品,文章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特色。
d. 《致女兒的信》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中闡述了他對愛情的看法,飽含人生哲理。
7. 填空:
。1)這微笑有時變成放聲大笑,但是,其中蘊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過去曾服從____________,文明以后將服從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___________________出來!
二. 語言運用:
根據下面提供的特定情景,請按具體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說出她想說的話。
情景材料:李燕同學是某中學應屆畢業生。經過三年多的學習生活,她對學校、老師和同學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將畢業分別之際,她有許多話兒要傾訴。正好,班里舉行“畢業暢談會”,邀請了校長和所有任課教師參加。(不能出現校名及校長、老師、同學的名字)
(1)會上,李燕同學深情地感激學校、老師對她和同學的培養:
。2)接著,她又以同學、朋友的身份向同學們臨別贈言:
。3)最后,她從學生的角度對學校有關教育教學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三. 閱讀:
。ㄒ唬└道准視
1954年10月2日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并沒為你前信感到什么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里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死苟浞虿皇墙涍^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1. 傅雷是在兒子精神消沉時,給兒子寫這封信的,他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2.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說明了什么道理?
3. 這是一封充滿真情、流露真意的家書,讀后感人肺腑。請你用一副對聯表達出父子或父女親情。
上聯:
下聯:
4. 父母對子女傾注了全部的情感,那么作為子女,應該怎樣表達你對父母的愛?
(二)父親的期望
父親是個修車的,雖年屆四十,卻略顯蒼老了,那飽經風霜的臉上,被風風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皺紋。
打我記事起,父親便開始忙碌在修車鋪里,從早一直到晚,靠著他那僅有的手藝,維持著這個家。雖然整天忙碌,但在人們的眼中,修車畢竟是一個“低等的”活兒,因此父親常受到人的鄙視。然而父親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給了我。他期望我能勝過他自己,更勝過那些嘲笑他的人們。晚上,父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見到他,便興奮地撲到他的懷里,接著,父親便給我講一些偉人的故事,雖然他只知道一點,但這已盡他的所能了。每當這時,我總是非懂又似懂地聽著,用我那天真的眼,盯著父親的那張臉。
不久,我上學了,這是父親對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時候。父親為了能讓我安心念書,除了白天在修車鋪忙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家務,累得他常暈倒在地。有時我真想幫他,但父親總是笑著對我說:“沒事的,你只管自己念書!
一次,父親帶我上街,我好興奮。到了一家賣鞋的商店時,父親停住了,他看看我腳下的鞋,說:“這雙鞋太破了,很寒磣,還是買雙好點的吧,上學哪能沒有鞋!”我說:“爸,不要,我腳下的還能穿,幾雙跑鞋夠穿兩年了!钡赣H還執意要為我買。接著,為我在柜臺下選了雙皮鞋,雖然是柜臺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淚水已在眼中打轉了。“拿著,”父親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從找回的錢中拿出一部分給我,折了幾折放在我口袋中,說:“上學時,買東西吃,別空著肚念書!”
一路上,父親送我上車,我只是一路沉默,父親則好像很輕松。半路時,父親有急事要走了,臨走前,他用他那雙粗糙的手,撫摸了一下我的頭,輕聲說道:“去吧,上學別遲到,爸晚上來接你。”我吃力地點了點頭,看著父親遠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著,此時此刻的腦子中又浮現出了父親那張黝黑的臉,那不平凡的臉,我此刻拿著的仿佛不僅是一雙鞋,更是父親的真心和那濃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艱辛消磨了父親的英俊,但永遠消除不掉他對我的深切期望!
父親,兒子我會圓了您的心愿——
1. 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期望是什么。請在文中用橫線標出這句話。
2. “父親”“雖年屆四十,卻略顯蒼老了”,原因是什么?(不得超過15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4段中寫父親為“我”做了兩件事,請依次簡要概括這兩件事。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5段畫線句子,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最后,破折號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請你替“我”補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一. 1. b
2. 穗 嬉 遏:抑制 殖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忐忑:心神不定
3. c
4. (1)排比 (2)比喻 (3)設問 (4)反問 (5)對偶
5. (1)b (2)c (3)d
6. c
7. (1)有哲理的憂傷 (2)武力 思想 (3)光明從墳墓里
二. 示例:(1)感謝母校,感謝老師,感謝您為我們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的提高付出的心血!
。2)讓我們帶著母校教師的期望去創造新的輝煌。
。3)如果學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就更好了。
三. (一)
1. 勸慰兒子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
2. 運用比喻修辭。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
3. 意思對即可
4. 略
。ǘ
1. 他期望我能勝過他自己,更勝過那些嘲笑他的人們。
2. ①整天忙碌;②常受人鄙視;颍孩偕钇D辛,身體勞累;②精神疲憊。(兩個要點,意思對即可)
3. (1)父親給“我”買了鞋。 (2)父親給了“我”錢。
4. ①為父親的艱辛難過;②被父親對自己的關心深深地感動。
5. (不辜負您的期望,)①一定勝過您,②更勝過那些嘲笑您的人們。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6
上完九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傅雷家書兩則》這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談談:
1、上這課時注意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嘗試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品味語言,體會感情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2、在教學中,我注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兩則家書聯系起來進行閱讀教學,因為兩則家書雖寫作時期不同,內容不同,但貫穿的主旋律――教育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則是一致的,且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了“堅強”的含義,即消沉失意時要堅強,成功得意時更要堅強,這樣對學生來說,所獲得的啟示更全面。
3、新的語文課堂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給學生以精神。通過本文的學習,力圖打開學生的一片精神空間。九年級學生雖然只有14、15歲,對生活的理解有限,社會經驗尚少,但經過引導,是能體會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的。我在教學時,即注意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盡量的和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減少學生對久遠時代的隔膜。而對于“堅強”、“孤獨”、“赤子之心”等幾處飽含哲理、耐人尋味的議論,也不亦隨便帶過,而是把握好闡發的深度和分寸,以減少學生對此抽象思想的膚淺理解。
4、尤其讓我感觸較多的是,當我放下身子與學生共同成為學習的伙伴時,我感到自己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在教學中,我嘗試與學生同讀、同講、同議、同評、同寫,為學生的學習設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導他們去放映心靈的電影,去感受父母對我們的真誠的愛。當學生頭腦中出現了那么多感人的畫面時,我真正體會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從《傅雷家書》中獲得啟示,利用多種方式與你的孩子交流,給他們以幫助和鼓勵,成為他們的朋友。
5、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豐富的積累,在此課的學習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積累的重要。課堂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內引外聯,激活思維,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步驟(第1課時)
1、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2.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3.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4.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其次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5.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總結: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課時)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結合奧運冠軍的感受,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賞藝術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4.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5.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的直接解說嗎?
關于“堅強”的解說: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總結:在傅雷看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
6.在傅雷看來,堅強的境界是什么?
是擁有二顆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峰。而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希望傅聰做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族,因此音樂的表現力應該增加“氣吞斗牛”的陽剛之氣。
9.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總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業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1、傅雷運用古戰場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對于第一封信的學習,要抓住傅雷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8
教學目標
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體會兩封信中的聯系及“堅強”的含義。
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
教學重點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司、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難點對于“堅強”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教學方法及教具朗讀法、自主合作、小組字習
課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環節教學內容二次備課教學隨記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剛才大家聽得都挺投入的,從歌中,你們都聽出了些什么呢?
大家談得都很不錯,尤其是能從游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相思情感的使者。的翻譯家──傅雷,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寫得多了,經過整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問題。自主學習
1、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什么心境下寫的?找出句子。
討論明確:這種情緒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
開頭為什么這樣稱呼?稱呼:“聰,親愛的孩子。”
這樣稱呼起了寬慰兒子,給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1、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2、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討論明確:(1)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一: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2)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二: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4、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討論明確:(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ū扔髡f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做到冷靜、灑脫。)
3、歸納與總結:
參照課文段落層次的劃分,學生明確第一封書信層次及其大意,并總結劃分的方法與體會。
說明:教學過程包括預習內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反饋等內容。
板書設計
反思與重建
第二課時
環節教學內容二次備課教學隨記
教學過程1、導入:
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VCD片段。
2、指3、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體會“堅強”的具體含義。(學生分組朗讀課文)
明確:“堅強”有兩方面的表現:
。1)在失敗時,(2)精神消沉時:(第一封信)
“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所侵蝕。
(3)在成功時:(第二封信)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4、傅雷在兒子成功時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贊賞,5、請找出具體的語句,6、并理解
明確:世界上的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傅雷對兒子的贊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體會與獨特的感受,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這樣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求兒子在藝術上“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藝術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7、課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8、對這一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
明確:這是傅雷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解決矛盾后追求藝術更高境界。
四、學生參照第1課時,自己劃分并歸納段落大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習
五、布置課后練習:
摘抄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體會其含義。
課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庸碌諛詞扶掖
廓然無累涕泗橫流枘鑿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扶掖枘鑿廓然無累重蹈覆轍自知之明氣吞斗牛
3.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兩句話的意思,回答問題,并從課文中再摘抄幾句含義深刻的語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過感情的問題,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跋駥χ艖饒鲆话愕拇嬷鴳{吊的心懷”是怎樣一種情緒?
(2)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孤獨的赤子創造的是什么樣的世界?
說明:教學過程包括預習內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反饋等內容。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9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13
課題
7 傅雷家書兩則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掌握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
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情感態度目標
學會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
重點
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
難點
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回顧
掌握書信格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信后的回信,
讀后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一是如何面對挫折,二是如何對待成功。
閱讀、思考
熟悉課文內容
三、研讀第一封家書 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
1.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這么稱呼?
2.傅雷是如何勸解兒子的?
寬慰——肯定(兩點)——建議
討論、交流
明確主旨,接受教益
3.傅雷運用比喻和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掌握分寸;平和心態,控制情緒,頭腦冷靜,理智分析,
四、熟讀課文
教
后
反
思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14
課題
7 傅雷家書兩則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掌握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
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情感態度目標
學會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
重點
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
難點
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研讀第二封家書 兒子面對成功和榮耀的喜悅
1.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
什么樣的感情?
2.信中除了喜悅之情還寫了什么?
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主旨,接受教益
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3.請找出兩封信中,傅雷對“堅強”的
內涵的直接解說。
4.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比較兩封信中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
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主旨,接受教益
緒起伏的解說。
二、小結(略)
三、作業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教
后
反
思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10
【教學目標】
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體會兩封信中的聯系及“堅強”的含義。
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1、“堅強”的含義。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闡明。
【教學時數】安排2課時。
【教具、教法】多媒體教學;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結合。
第一課時
。ㄕf明:第一封信內容簡單,學生理解較易,教學時宜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一、導入新課
簡介人物:
傅雷(1908~1966)
傅聰的有關介紹 等網站。
。ㄒ髮W生課前利用網絡資源查找有關的材料。)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問題
1、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什么心境下寫的?找出句子。
討論明確:這種情緒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
2、開頭為什么這樣稱呼?
討論明確:稱呼:“聰,親愛的孩子!
這樣稱呼起了寬慰兒子,給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討論明確:
⑴ 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一:
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啤∶鎸η榫w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二:
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4、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討論明確:
⑴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啤∠駥χ艖饒鲆话愕拇嬷鴳{吊的心懷。
(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做到冷靜、灑脫。)
三、歸納與總結
參照課文段落層次的劃分,學生明確第一封書信層次及其大意,并總結劃分的方法與體會。
四、課堂練習
理解下列詞語的形、音、義。
舐( )犢之情:
重蹈覆轍:
庸碌:
驚心動魄:
憑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 vcd 片段。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體會“堅強”的具體含義
。▽W生分組朗讀課文)
提示: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教學時應指導學生找出具體語句。
明確:
“堅強”有兩方面的表現:
1、在失敗時,精神消沉時:(第一封信)
“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所侵蝕。
2、在成功時:(第二封信)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三、傅雷在兒子成功時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贊賞,請找出具體的語句,并理解傅雷對兒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確: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延伸體會:傅雷在此時用了激動的心情表達了對兒子的贊賞與自豪。試想像,在生活中別人或自己獲得成功時,你是怎樣的感受?
傅雷對兒子的贊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體會與獨特的感受,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這樣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求兒子在藝術上“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藝術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四、體會傅雷由兒子的成功演奏表現想到克利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復旦”的黎明時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絕的中華文明,這些相像表現了什么內容
明確:這些想像激勵著兒子在音樂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時也洋溢著他對新中國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兒子在藝術上要有氣吞斗牛的表現。
五、課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對這一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提示:這是本課學習上的一個難點,應著重指導學生用課文的語句去理解。
學生找出文中語句:
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
明確:這是傅雷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解決矛盾后追求藝術更高境界。
六、學生參照第一課時,自己劃分并歸納段落大意
七、總結
八、布置課后練習
1、摘抄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體會其含義。
2、嘗試給親友、師長寫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整體感知兩封家書中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家書的內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4、掌握書信格式,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
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難點:
理解傅雷家書的內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教學設想:
本文的主要內容比較清晰明了(尤其是第一封信),學生容易理解,所以不必詳細串講,可以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只要提幾個問題,使學生把握主題即可。如“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給兒子回的信,傅雷想通過這兩封書信告訴兒子什么?”“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呢?他還寫了什么?”
關于“堅強”、“孤獨”、“赤子之心”等幾處飽含哲理、耐人尋味的議論,學生可能會因為缺少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精神體驗而理解得不夠全面、深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并適時作一些適當的點撥。
教學步驟:
一、歌曲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教師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
師:剛才大家聽得都挺投入的,從歌曲中,你聽出了什么?
。ㄓ亚樘崾荆嚎梢詮男问,內容,語言,感情等方面談。)
學生舉手發言。
小結語:大家聽得認真,聽得動情;尤其是能從游子的思親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在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里,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的最好橋梁。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傅雷,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是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的。傅雷寫了許多封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后來整理下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家書,感受一下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牽掛。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兩封家書,看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給兒子回的信,傅雷想通過這兩封書信告訴兒子什么?(請比較這兩封家書有什么異同。)
學生速讀后舉手發言。
分析明確:
作者從兩個方面來表達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第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而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第二封家書,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前者偏重理性,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后者則充滿感情,滿懷欣喜,激情洋溢,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但融匯、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是一樣的,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三、再讀課文,探究品味。
正是期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使這兩封不同時間、不同內容的家書有了相同的內涵。同學們喜歡這兩封家書嗎?能把你喜歡的詞句和大家分享嗎?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2、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ㄌ崾荆鹤⒁庹n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兒子:不必為父母擔心會因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煩惱和不安。
其次,是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孩子向父母訴苦,在家信中發泄,乃是人之常情。二是人生必充滿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人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
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首先,應該對這一切泰然處之,盡量讓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傷。(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來說明這一點,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爸灰叱辈贿^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币痪湔f明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其次,“慢慢”“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情”,即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訓,引為借鑒。(“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從而越來越堅強。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這就是我們對待往事應有的心態。)
。ǹ偨Y: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3、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4、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對兒子表達了他異常激動、異常喜悅的心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賞藝術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ǜ道着c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激動與喜悅還來自于藝術的成功、祖國的光榮。如文中所寫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
5、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呢?他還寫了什么?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而這,正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如果說,上一封信是要兒子在消沉時保持堅強,那么,這里所說的成功時“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更是堅強的表現。
6、“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這句話起到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7、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
關于“堅強”的解說:
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
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8、傅雷對“堅強”含義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尋味。那么,對于“堅強”,我們又應怎樣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呢?
。ㄟ@是本文的一個難點,也是貫穿兩封信的內在精神。)
“堅強”的深刻含義具體表現是:
第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見第一封信)。
第二,是“不為勝利沖昏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
這兩方面合起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的一種平和心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說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第三,“堅強”的最高境界,在于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這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9、如何理解“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這句話?
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這些心靈的朋友,足以讓他無懼身邊的孤獨,永遠不感精神的孤獨!就像傅雷說過的那樣,“愛讓赤子不孤獨”。
【過渡】接下來,傅雷奔放的思緒又從藝術飛到了中國的“黎明”。他從傅聰如流水般的演奏風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的“復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他激勵兒子——被這般偉大的文明之河哺育過的藝術家,“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這些都洋溢著傅雷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中華文化的信心。
10、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概括一下嗎?
希望傅聰做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民族,因此音樂的表現力應該增加“氣吞斗!钡年杽傊畾狻
11、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那么,我們應如何正確理解“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傅雷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旨意在于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課文小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朋友和知音。
四、課堂練習,體會父子之情。
讓學生討論交流課后練習二。
(此題目的是要體會傅雷與傅聰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梢詮牟煌嵌然卮疬@一問題。有些方面可以從《傅雷家書》的其他篇章中尋找例子。)
“朋友”的意義,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與慰藉。當傅聰情緒消沉時,可以毫無顧慮地向父親傾訴,而父親并沒有高高在上、橫加訓斥,或者說些教條式的訓誡。相反,他能夠充分理解兒子的痛苦,首先盡力地安慰他,讓兒子覺得溫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談,以十分平等的口氣給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還在于志同道合,互為知音。傅雷與傅聰對音樂藝術有許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借鑒,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體現。
五、拓展延伸,體驗感悟。
的確,傅雷是偉大的,他的兒子是幸運的.或許,我們絕大部分同學都會羨慕傅聰有這么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嘆為什么自己就沒有遇上這么好的一個父親?其實愛是一樣的,父親和母親一起用真情為我們搭建成長之橋。只是父愛與母愛表達的方式不同:父愛是無言的,較之母愛,它更深沉,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發現。現在請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一下,感受一下父親對你們的愛。先把你的感受告訴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六、布置作業。
學生交流分享后,教師布置作業。
大家的述說很動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讓他為之驕傲的兒子——音樂家傅聰。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了父親并深深感受到了父愛,那么,只要同學們努力爭取,長大后也一定會成為讓父母因你而驕傲的人!
今天下課后,我們能否用自己的心,通過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呢?
另外,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傅雷家書》、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與《貝多芬傳》等名著。
六、結束語。
放歌曲《感恩的心》。
《傅雷家書兩則》人教九上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書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書的內涵
重點難點:
重點: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難點:對于“堅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
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第二封信,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前者,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后者,則滿懷欣喜,*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滿感情。但融匯、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開始,傅雷首先寬慰兒子:不必擔心父母會因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煩惱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訴苦,在家信中發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著告訴兒子: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那么,應該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呢?首先,應該對這一切泰然處之,盡量讓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傷!爸灰*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他還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的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慢慢”“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情”,即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訓,引為借鑒。“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從而越來越堅強。對于感情的創作,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聰在音樂會上的歷功演出。孩子的成功總是父母的幸福與驕傲,但傅雷與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與激動還來自于藝術的成功、祖國的光榮!笆澜缟系淖罴儩嵉臍g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作為父親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對兒子表達了他異常激動的心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許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偉大,就在于他借助兒子的成功之機,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贊許兒子:“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而這,正是“堅強的的證據”。
如果說,上一封信是要兒子在消沉時保持堅強,那么,這里所說的成功時“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更是堅強的表現。只有做到了堅強,才能永遠不怕孤獨。傅雷對“堅強”含義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尋味!皥詮姟钡木辰,乃是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因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這可以說已經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來,傅雷奔放的思緒又從藝術飛到了中國的“黎明”。他從傅聰如流水般的演奏風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的“復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他激勵兒子,被這般偉大的文明之河哺育過的藝術家,“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洋溢著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中華文化的信心。
書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第一封信里,他曾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這一次,他又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從而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讓“完美”的地平線永遠激勵著我們向前進。
(二)問題研究
1. 對于“堅強”,應怎樣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也是貫穿兩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兒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見第一封信)。
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說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俺嘧颖闶遣恢拦陋毜。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與“孤獨”?
傅雷說:“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傅雷對孤獨的理解,與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
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這心靈的朋友,這精神的世界,足以讓他無懼身邊的孤獨,永遠不感精神的孤獨!周國平說“孤獨產生于愛”,傅雷說“愛讓赤子不孤獨”,實在是異曲同工。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并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便都在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文中提到羅曼·羅蘭筆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以貝多芬為原型),說傅聰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個性也與之相像;又說“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其意旨在鼓勵兒子像貝多芬那樣,不懼矛盾,勇敢面對,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