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記敘文中表達方式的作用
在那段熱得讓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著拐杖離開家,慢慢走到田地盡頭的堤壩邊。我的爺爺已經坐在那里抽煙了,準備開始一天的辛勞。我艱難地坐下來,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坐著,眺望遠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藍色的波浪緩緩起伏,在爺爺淡淡的煙草味里發出夢的囈語。也許,只有這一刻的單純和寧靜,才能讓我暫時忘卻心里的哀愁與無助。
那天,我正望著蔚藍的大海發呆,素來沉默寡言的爺爺突然在我背后問:“孩子,你口渴嗎?”我漫不經心地“嗯”了一聲。爺爺又接著說:“那么,我請你喝冰鎮可樂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對于我貧困的家庭而言,可樂是只有圣誕節才會偶爾兌現的奢侈夢想,何況車禍后為了給我動手術,家中已是負債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問:“您是認真的嗎?”“當然,”爺爺微笑著說,“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必須自己穿過馬路去對面的便利店買。”他見我沉默了,隨后又補充道:“其實不用害怕的,我會站在路邊提醒你來往的車輛。”冰鎮可樂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我咬著牙點了點頭。
攥著爺爺給我的硬幣,我拄著拐杖站到了路邊。要知道,自車禍以后,我就再也沒有走上馬路,噩夢猶在。雖然天氣炎熱,但鄉村公路上來往的車輛永遠都不會停歇。汽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卷起一股股悶熱潮濕的氣流,陰影又開始彌漫,我怎么也不敢邁出這第一步。這時,爺爺大聲地吼起來:“嗨,孩子,難道你打算一輩子的路就只走到這里嗎?勇敢些!”我心一橫,屏住呼吸拄著拐杖走了過去,而當我踏上路另一邊的沙地時,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了。那一瞬間,我忘卻了身后就是曾奪走我右腳的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夢魘般恐怖的車流,我只知道,我已經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歲那年橫亙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鎮可樂的清涼,即便在35年后的現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裝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樣行動自如。我有相敬如賓的妻子,有活潑可愛的兒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帶上家人去童年時的海濱度假。而每一次把可樂遞給兒子時,我總會指著瓶子上飛揚的緞帶標志說:“你看,它在對你微笑呢。”一如爺爺當年對我說時的鄭重。
假如你對生活微笑,上帝便會把你所有的辛辣與苦楚釀成這世上最甜美的可樂。
(選自《環球時報》)
探究練習
1.寫法理解。第一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的是對自然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需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來分析。作品中的“我”當時才7歲,卻因一次車禍失去了右腳,失去了童年的歡樂。既不能歡快地奔跑,又不能和小伙伴在海里游泳,心情是十分煩躁的。因此,應扣住這一點來回答。
[解題誤區]不能理解這是因為孩子的心情失落才會出現的景物特征,回答可能沒有深度。
[參考答案]自然環境描寫。寫故鄉的“炎熱”和所有生物的“蔫蔫”,是為了襯托7歲的“我”在失去右腳后的痛苦心情,看什么都不順眼,眼中的一切都顯得沒有生命的活力。
2.內容理解。爺爺為什么非要讓失去右腳的“我”親自去馬路對面買冰鎮可樂?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的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爺爺的良苦用心。“我”失去右腳后,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爺爺想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讓“我”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