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教學設計板塊式思路
4.學用實踐 (約13分鐘
重點學習、運用一種“三列式”的語言表達方式。所謂“三列”,就是一個句子成分、一個句子、或者一個小段由三個結構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構成。如: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潢,也可以增長才干。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做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成偏執的書呆子。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潢。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
學習之后,同學們自選內容,就“青春”(或“書”“時間”“學習”“讀書”)等,每人寫一個“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這個設計的特點是線條簡潔,內容樸實。教師將課文中重要的語言訓練內容分為四個學習的板塊,較完美地覆蓋了教學內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塊一塊地來落實”,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
例二:《賣油翁》教學簡案。
教學板塊:四讀 四說——全課教學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叉構成。
1.導入,初讀課文。(約6分鐘)
①介紹作者: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謚號文忠,北宋吉州永豐(現在江西省永豐縣)人,著名文學家。
②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2.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 說譯文 (約10分鐘)
①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②學生自讀自譯。
③男生讀課文,女生說譯文。
④女生讀課文,男生說譯文。
⑤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⑥學生再讀課文。
3.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 析文句。(約10分鐘)
①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語調的輕重。
②教師以句子為單位,以對句子的表達作用進行理解為重點,要求學生發言。
教師示范:“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文章開篇就用這句話寫人物,寫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對自己的欣賞。
學生們發言,老師點撥。如:
“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這句話有兩層,寫了陳堯咨的一次活動,由此引出一個更重要的人物賣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顯現在我們的面前。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這句話寫賣油翁看射箭的態度,這種態度表示他對陳堯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這就給故事的發生、發展設置了懸念。
3.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 品字詞。(約10分鐘)
①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②請同學們用“……用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談談對字詞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寫出了陳堯咨的特長;“自矜”用得好,畫出了陳堯咨的神態。
“睨”和“微頷”用得好,寫出了賣油翁不以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寫出了陳堯咨的惱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寫出了陳堯咨的折服。
賣油翁的“無他,但手熟爾”“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用得好——它們反復出現,借賣油翁之口點出了事物的真諦,也表現了賣油翁的謙遜與樸實。
4.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 說感受。(約8分鐘)
①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②同學們就“感受”進行發言準備。
③學生發言,老師評點。
這個設計的特點是雙線結構,內容精細。“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中的小板塊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教學的過程顯得嚴整而又細膩,表現出一定的結構之美和造型之美。由于需要“讀”與“說”,便充分而科學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使他們在課中有充分的活動與豐富的積累,有創造的條件與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塊的細致劃分且學習要求與角度的變化,學生能夠讀得起來,也能夠說得起來,整個教程同樣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塊一塊地來落實”,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而努力。由上述教例,我們可以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