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阿房宮賦》:唐代杜牧23歲作。這篇文賦,打破四六定格,融入古文句法,是文賦成熟的標志,影響了蘇軾的《赤壁賦》。
3.請你為大家介紹一下文章涉及的歷史事件。
鉅鹿之戰:秦末農民起義軍摧毀秦軍主力的戰役。秦二世派秦將章邯攻趙,以重兵圍鉅鹿。宋義和項羽分別為正、副將,率起義軍救趙。宋義在中途不進,項羽殺宋義后渡漳水,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干糧,表示血戰到底的決心。在鉅鹿激戰多次后,大破秦軍。
鴻門之宴:劉邦攻占秦都咸陽后,項羽進駐鴻門,準備消滅劉邦。劉邦應邀到鴻門會見項羽。宴會上,項莊舞劍,欲殺劉邦;項伯也舞劍,以身掩護劉邦。最后樊噲執劍闖入,劉邦趁機脫險。
垓下之會:楚漢戰爭的最后決戰。劉邦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糧盡援絕,四面楚歌,以為劉邦已得楚地,突圍至烏江自刎。
4.“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這句話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在全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5.怎么理解作者關于《史記》的議論?
作者指出《史記》的精妙之處,認為對此應該反復誦讀,然而從總體看,《史記》不必篇篇都看。這告訴我們:讀書要有選擇,應該學其精華,去其糟粕,即使《史記》這樣的千古名著,也不例外。
6.本文作者的觀點有何新穎之處?
一般人以為“過目成誦”、“無所不誦”是好事。而鄭燮以具體的事例,批駁了這種觀念,認為“過目成誦”,“最是不濟事”,而應該反復閱讀“微言精義”;還指出“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而應該選擇精華“反覆誦觀”。這種認識和主張與眾不同,頗有新意。7. 以鄭墨的口吻,用現代漢語,給鄭燮寫一封回信,談談讀書心得。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黃生借書說》,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