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病句辨析教與學:教學設計方法
(2)成分殘缺或多余。
例1:聽了校長的報告,使我受到極大的鼓舞。(缺少主語。應去掉“使”。)
例2:我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謂語殘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順。)
例3:市政府嚴肅處理了水泥廠擅自提價。(賓語殘缺,句末補上“的做法”才通順。)
(3)詞語誤用。
例1:老師為了培養我們,可真是廢寢忘食,處心積慮。(詞語感情色彩與句意不合)
例2:今年的產量減少了一倍。(數量減少不能用倍數,應改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4)指代不明
例1:張老師才到我校,許多老師還不認識。(到底是誰不認識誰?不明確,應在最后加上“他”)
例2:小明和小華的同學來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力量就用在這方面。
(5)語序不當
例1:博物館展出了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多層定語語序不當,應改為“展出了剛出土的幾千年前的文物”。)
例2:她做了兩個丈夫喜歡的菜。(賓語的修飾語語序不當,產生了歧義,出現了“兩個丈夫”的語義不清的錯誤,應把“兩個”調到“菜”的前面。)
例3:趙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啊!”(修飾語語序不當,“親切地”與“走過來”應對調。)
例4:這里的情況,對于我們已經很熟悉。
(6)否定不當
例1:這悲壯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動得流淚呢?(反問句中的否定詞要注意,這句話最終表達了否定的意思,與本意正好相反。應把其中一個“不”字去掉。)
例2:春運期間,為防止類似的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有關部門加大了監管與督查力度。
(7)成分重復多余
例1:你交來的稿件,正在進行排版。(刪去“進行”)
例2:王總和李經理多次反復論證這套技改方案。
例3:為精簡字數,我們不得不把這篇文章略加刪改一些。(附加成分多余,“一些”與前面的“略加”重復,可刪掉一個。)
例4:文藝百花園姹紫嫣紅,萬紫千紅,氣象萬千。
(8)自相矛盾或不合邏輯
例1:中國長城是世界上沒有的奇跡。(既然世界上都沒有,那中國怎么又有呢?應把“沒有”改為“僅有”)
例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先在全班后到全校)
例3:一天一夜沒停的吵鬧聲又響起來了。
例4:五一期間,我校全體初三學生基本全都沒有休息,在家認真復習。
(9)一面與兩面前后不對應。
例1: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前后不呼應,前面的主語是正反兩面的意思,后面的賓語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應。)
例2: 團結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關鍵。 例3:具有健康的體魄,是關系到一個人能否取得優異成績的基本保障。
(10)并列不當
例1:這個商店出售飲料、汽水和啤酒。例2:參加這項活動的都是共青團員和中學生。
三、學生活動二:學習修改病句。(15分鐘)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
(1)增——殘缺的成分要增補上
(2)刪——重復多余的詞語要刪除
(3)調——語序不當的要調整
(4)換——搭配不當的詞語要更換
對于病句的考查,有時不限于辨析,而是進一步,要求修改。修改要以辨析為前提。我們通過辨析查明了病因,然后便可根據病癥,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
應當注意的是,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變句子的本意。尤其應該注意,能調整語序的就不能增刪,能改動一處的,決不能改動兩處,改病句也應簡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