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節選)•教學設計
這樣的自主思考,學生將會終生受益。
(更多學生發言內容略)
生5:我想起《魯濱孫漂流記》中有一段內容:“我緊跑一陣,雙腳終于踏陸地,一鼓作氣,攀上岸邊的巖石,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心也像一塊石頭落了地。此刻,危險已離我而去,我的心中充滿死里逃生后無法形容的狂喜!”我突然感到,生命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在平時,許多人都輕言生命,說一些不珍惜、不尊重生命的話,但真正當我們面臨危險,生死未卜時,生命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凌駕于精神和靈魂之上的。
合作探究,創意閱讀
師:同學們讀小說非常有心得,更可貴的是對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審視,藉此重新認識了自我,這一點可能你們在以前讀小說時沒有想到吧。中國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就是在鼓勵人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怎么認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發現,原來讀小說不僅僅是消遣娛樂,在小說中也能成長。同時也啟發了我們,讀小說也有多種讀法、多種發現呢。那么,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一下,今后讀小說還可以從哪些角度嘗試新的讀法,獲得新的閱讀樂趣和體驗呢?
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共同的學習者。
思想的碰撞,常常引發智慧的火花。
教師也參與進來,師生同說,這表明在新的語文課堂中,學生這樣的小組探究活動訓練有素,已經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氛圍。教師再巧妙地由閱讀引向綜合性學習,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
(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生1:我們小組都很氣憤,我們中國有那么多偉大的作家,像魯迅、冰心等等,可為什么諾貝爾文學獎就從沒有獎給中國作家呢?我們想比較一下,那些得了獎的外國小說,到底好在哪里?
生2:我們小組探究認為,所謂“無巧不成書”,很多小說都有情節上的巧合,作家是怎么設計這些“巧合”的,我們很感興趣,想探究一下。
(更多學生發言內容略)
師:這些探究的課題都很有意義,不是課堂上這么短的時間里就能探討清楚的,我們把這個任務當做一次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各個小組課后繼續探究下去,并將探究的成果進行交流,看哪個小組的探究最有成效、收獲最大!
教學反思
①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說閱讀課,也是學生幾年來課外閱讀的一次“匯演”課,學生閱讀的寬度和深度,閱讀積累的成效和文學作品鑒賞的水平,在這次課上都充分體現出來了。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閱讀經歷、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還因勢利導,開展綜合性學習——如何多角度地閱讀小說,這樣就更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其實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才剛剛開始,我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把學生引向了更為廣闊的“漁場”,學生的收獲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