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小說的有關知識,培養鑒賞小說的能力。
2、學習小說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關系的丑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1、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巧妙的構思,掌握曲折的情節。
教學難點:1、對小說主人公的判斷。2、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妙的一種感情,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曲優美的輕音樂,面對滾滾紅塵中的物欲橫流,有人卻玷污了人世間的親情。親兄弟形同陌路。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二、請同學們看《導與練》及其它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并勾畫出代表作。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師生共同點評。
敘述人(“我”),我母親--克拉麗絲,我父親--菲利普,于勒,船長。
四、看課后習題三,小說選錄時刪去了開頭和結尾,是保留好還是刪去好?
刪除開頭和結尾,能使小說情節線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關系表現得更清楚。
五、誰能概括這篇短篇小說的情節內容?
本文通過描寫菲利普一家人對于勒前后三次的不同態度對比,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金錢關系或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六、研討與探究,師生互動解決。
1、試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小說的情節結構。(分別用三個字概括)(生說,師板書)
開端(1—4):盼于勒 (在海邊棧橋上等待)
發展(5—19):夸(贊)于勒
高潮(20—47):遇(見)于勒(買牡蠣)(在海船上相遇)
結局:(48—49):躲于勒 (乘另一艘船)
2、找出文中我一家對于勒稱呼的變化,試看對于勒,我家父母態度的變化。(生說,師板書)
①當初于勒糟蹋錢:壞蛋、流氓、無賴(恐怖)
②第一封信,希望賠償損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第二封信,發了財,一起過快活的日子:(福音書)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④船上巧遇,于勒成窮水手:這個小子,這個家伙,這個賊,那個討飯的,那人,這個人,這個流氓。
3、菲利普夫婦對于勒變來變去的態度中有什么不變的東西?造成他們態度多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