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九下12
第二課時
一、品讀人物,解析矛盾
1.請鮑西婭的飾演者說說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同學參與討論。并通過分析“鮑西婭的智慧具體體現在哪里”這類問題進入情節細部。
2.請飾演夏洛克的同學說說對夏洛克的理解,大家討論。問題:你想表現一個怎樣的夏洛克?其他人物為什么都討厭他甚至憎恨他?你討厭他嗎?
(引導學生關注:“一磅肉”的糾紛只是外在淺層次的矛盾,更深層次是教派與民族的矛盾,文中人們以“猶太人”來代替對夏洛克的稱呼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幻燈補充第三幕第一場夏洛克的經典臺詞“他曾經羞辱過我”一段及有關猶太民族的背景資料。)
二、選讀臺詞,賞析語言
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臺詞朗讀,然后說說這段臺詞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感受莎翁語言詩劇般的華美和鋪排使用修辭的表達效果。
【課后探究】
布置閱讀《威尼斯商人》全劇,給學生提供從《慳吝人》《死魂靈》《歐也妮·葛朗臺》《儒林外史》中選出來的關于吝嗇鬼的經典描寫片段。
主問題:為什么不同時代《威尼斯商人》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思考?(探尋莎劇歷久彌新的藝術奧秘,要求從莎劇本身找原因。)
探究步驟:
1.請學生比較莎士比亞筆下的吝嗇鬼與其他吝嗇鬼的不同。
2.為什么普希金說“莫里哀的慳吝人只是慳吝而已;莎士比亞的夏洛克慳吝、機靈、復仇心重、熱愛子女,而且敏銳多智”?
(要點:無論是“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吊死”的阿爾巴貢,“一個鐵釘,一角碎瓦他都拾了去”的潑留希金,還是為了抓住鍍金十字架一下就送了命的葛朗臺老頭,以及臨死還伸著兩個指頭怕兩莖燈草費了油的嚴監生,他們都是純粹的吝嗇愛財,但是夏洛克的形象要復雜立體得多。)
莎士比亞最初是想表現高利貸者的殘忍心腸,也表達了反猶太的思想,但他沒有把夏洛克塑造成扁平的標簽式人物。當他在寫夏洛克的時候,他就忘記了自己,成了夏洛克本人,不由自主地站在了夏洛克的立場上思考說話。正因為如此,才有后人對他筆下的人物的多義性的理解,才有了主題多義性解讀的可能。理解到這一層次無疑對于學生以后閱讀文學作品包括莎劇都是有益的。
【實踐提示】
ab兩種教學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和自己教學的個性特點選擇使用。前一種方案偏重于常規教學,特點是由情節梳理進入人物分析,再到主題探究;后一種方案偏重于學生自主探究,特點是從人物進入矛盾沖突分析,回到語言賞析。最后的探究設計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是否采用。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 3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