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教練:履行責任義務
出生于1980年的武漢大學研究生劉麗冰說:“我天天關注火炬的傳遞。我越來越從骨子里覺得:祖國的強大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我們有責任承擔起‘愛國’這個命題所有的內涵和外延,我們必須這樣做。”
“80后”:愛國,熾熱而不失理性。
“80后”的中國青年,愛國心和愛國情是熾熱的,這種熾熱讓世人感受到新一代中國青年巨大的力量和一個國家無比深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同時,“80后”的中國青年在愛國心的引領下,又體現出了時代所特有的理性和理智。
“我覺得,愛國需要理智地思考。作為一名留學生,我感覺海外華人這個群體,身后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看清自己的大方向,腳踏實地地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把生氣轉化為一種動力,投入到我們以后的生活中去,抓緊每一分鐘時間,來建設一個越來越強大的祖國。”
激情演講《不能讓祖國受委屈》的李洹如是冷靜地回答關于下一步如何表達愛國熱情這個問題。
“如果問‘80后’青年的愛國到底有什么自己獨特的形式和特點的話,我覺得就是‘理性愛國’這四個字。”他說。
在一系列的舉動中,我們一方面能夠感受到“80后”那么熱烈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另一方面我們更驚喜于他們用現代最迅捷的傳播方式傳播信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懷。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富春說:“凝聚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情懷熾熱而行為理智,‘80后’的青年毫無疑問是中國充滿希望的一代。”
[注]文中“80后”指出生于1980—1989年間的中國青年。
(選自“新華網”,有刪節)
1.本文著力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作者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能力。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即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這種觀點和態度,有時比較明顯、集中;有時比較分散,需要考生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概括。
失誤分析:(1)理解不全面。考生只抓住“5月4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大做文章,沒有聯系文章其他的內容。(2)論點概括不全面。考生受文題的影響,得出了“‘80后’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答案,這個答案是個短語,根本不是句子,故不能作為論點。
參考答案:“80后”青年愛國不失理性。
2.作者用哪些事例證明自己的主要觀點?請概括回答。(至少概括三個)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解題時要緊扣題干中的“事例”來組織答案。答題前,考生要搞清一個概念:所謂事例,可以是具體的一個人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一類人的事例。
失誤分析:有些考生對事例的概念理解不準確,只在文章中找到具體人的事例,而遺漏了概括的一類人的事例。
參考答案:留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祖國加油;保衛奧運圣火;與企圖搗亂的反華勢力作斗爭;在互聯網上,用事實和證據批駁揭露西方媒體的謊言;李洹用法語在巴黎共和國廣場作題為《不能讓祖國受委屈》的演講;李洹接受采訪時說,自己作為中國人有責任這樣做等。
3.作者認為“80后”青年愛國的獨特方式是什么?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句子的提取與歸納能力。文中和“獨特方式”有關的句子有三句。很明顯,前兩句只是特征的表述,而不是具體方式的表述,只有第三句是具體方式的表述。
失誤分析:有些考生沒有理解題干要求,錯把特點當成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