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教練:履行責任義務
馬羅爾醫生最后說:“埃米精神可嘉,但她的做法在實踐上行不通。醫學院教了她4年兒科知識,并不是讓她來當護士或者營養師的。我們希望她能學會只負分內的責。”我恍然大悟,現代社會的職責都是有界限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分工協作,“負責過頭”未必是好事。
(選自《環球時報》)
1.文章開頭對兩位實習醫生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以前對“職責”的理解是怎樣的?聽了馬羅爾醫生的話后,“我”對“職責”一詞的理解又是怎樣的?
3.請根據文意總結“負責過頭”的危害。
4.請簡要談一談你閱讀本文后的感受。
強化訓練二
生命的責任
吳川安
清晨,突然被一陣聒噪聲吵醒,經過仔細地尋覓,發現住房鐵窗上方的屋檐下,不知什么時候竟然多了一個鳥巢,聒噪聲正是那鳥巢里三只尚未睜眼的雛鳥發出來的。看它們正張著嫩嘴,顯出一副嗷嗷待哺的模樣,準是正在等它們的父母回來喂食。
大地尚在酣睡,正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時刻,想必,這三只雛鳥的父母也正在急著找尋哪只貪睡的懶蟲,欲銜回哺育雛鳥吧?我心里才剛這么想著,就瞥見一只嘴銜尚在蠕動蟲兒的小麻雀,只見它貼著屋檐東張西望了一下,便快速沖入巢里,腳還未立穩,就急急忙忙地將自己嘴上的蟲兒放入雛鳥口中。沒多久,又一只嘴上銜著蟲兒的麻雀,貼在同一處東張西望了一下,就沖進巢里,同樣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嘴上的蟲兒放入雛鳥口中,雛鳥終于被喂飽,不叫了。一幅溫馨的喂兒圖,也深深烙進了我腦海里。
此后每天清晨,我就會特意去注意這個“家庭”的動靜,大約都是一樣,并沒有什么變化。但約莫半個月后,雛鳥身上開始長出了一層羽毛,并開始在父母的監護下學飛,學自立。
剛開始時,只見小家伙們愣頭愣腦的,沿著窩巢四周飛飛停停又跌跌撞撞的,但不一會兒就能飛進飛出;第二天清晨時,見到它們一家五口飛了出去,就沒再飛回來。傍晚回舍房時,我特地搬來一張椅子墊腳察看,但看了半天一點動靜都沒有,整個窩巢空蕩蕩的。近一個月里每天看它們熱熱鬧鬧地喧嘩,突然靜了下來,感覺上像是少了什么似的,心頭突然襲上一陣莫名的惆悵,許久許久不能平靜……
翌日清晨,我再搬來椅子,把臉貼近鐵窗不死心地仔細往窩巢及四周搜尋一番,依然靜寂、空蕩,我才坦然地接受它們已經搬家的事實,也知道雛鳥已能自立不再依賴父母了,雖然心頭仍不免有一層淡淡的別愁,但更多的是祝福──愿它們“雀”程萬里──無妄無災。
住房又回歸安靜,沒有聒噪聲,然而我已習慣了早起對著那窩空巢注視。似乎,這空蕩的窩巢里經歷了一個生命成長、延續責任的過程,清楚地顯現出生命的存在意義,與無可回避的責任……
(選自《智慧背囊》)
1.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描繪了一幅“溫馨的喂兒圖”,有什么用意?
2.請用三個簡要的詞語來概括本文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
3.題目“生命的責任”有什么深刻含義?
4.人有責任,動物也有責任。文中的事例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見到或感受到,請你再舉一個這樣的例子。
強化訓練三
論責任
任仲平
總有這樣一些人讓我們感動。黨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為民、忘我工作詮釋“生命一分鐘,敬業六十秒”;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熱情懷書寫執法為民的人生壯歌……從中,人們無不感受到一種品格,一種境界。這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