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漢字之美 妙在多維》教案
金文“美”字的來歷。后代“美”字從羊從大,即是由此演變而來,表示頭戴羊角(或羊毛)為美。甲骨文下從人,上像有羊形頭飾之狀,表示形貌好看。金文稍訛。篆文遂進一步訛為從羊從大,成了羊大則為美了。隸變后楷書寫作“美”。(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以及文中的提示分別認出甲骨文、鐘鼎大小篆、隸體、楷體、行書、草書。并分別說說自己判斷的關鍵:如何認識甲骨文之神秘美,鐘鼎大小篆之古樸美,隸體之端莊美,楷體之雋秀美,行書玉樹臨風之飄逸美,草書筆走龍蛇曠世奇美。教師總結:其實不同的書法家就算寫同一個字,表現(xiàn)的意蘊也各不相同,同一個人的心情不同,他所書寫的字也不同,書法還表達著人們?nèi)谌朐姰嬛械母星椤ㄈ莅偌叶黠@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正如作者所說:琳瑯滿目,美不勝收。3. 漢字已經(jīng)如此美妙,作者為什么還要從多維角度表現(xiàn)漢字之美呢?作者挖掘漢字之美的幾何多維角度與以上的美究竟有什么關系呢?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明確:(1)書法容百家而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源出于漢字具有極大的自由度。自由度來自多維空間。作者用一個“多維”把上面我們欣賞體會的所有的美都囊括進去,還進行了探根溯源。他是一位善于歸納的大師。(2)有同學說他是一位科學家,幾何學研究空間,空間具有維度,維度越多自由度越大。這位科學家從幾何學角度研究漢字之美,他又是一位兼容并包的學者。正是這位學者以一名科學家的視野去洞悉人文領域,讓讀者在感受科學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傾聽情感的聲音,發(fā)現(xiàn)靈魂的震顫。有人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位讓科學與藝術聯(lián)姻的學者了。4. 關于作者。沈致遠,江蘇溧陽人,1980年沈致遠由中國科學院派赴美國,在紐約理工大學任訪問科學家。1990 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擔任研究員、院士等職務。現(xiàn)任資深院士,負責高溫超導體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沈致遠在國際專業(y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過四十多篇學術論文。1979年由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微波技術》,被國內(nèi)高等學校有關科系長期用作教材;1993年在美國出版的《高溫超導微波電路》是該領域唯一的專著,并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中國清華大學等校選作博士研究生教材。近年來他致力于提倡科學文藝,1998 年應邀在《文匯報》副刊《筆會》上開辟了《天趣園》專欄,專門發(fā)表他的科學散文及科學隨筆。科學散文集有《科學是美麗的》和《科學是大眾的》兩本。《說數(shù)》《師法自然》《蒙娜麗莎微笑揭秘》等多篇文章被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四、精酌細賞。沈致遠在篆隸楷行草的漢字之間,在獨具一格的書法藝術之內(nèi),在人數(shù)眾多的書法家之中,在精益求精的書法工具之下,通過幾何學的維度重新解讀了令人驚艷、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一被人思考過千回萬遍的“漢字之美”,作者又做了怎樣別出心裁的重新思考。1. 挑戰(zhàn)大師:從科學的角度講究竟何為維度?先讓學生自己解釋維度。再讓學生細讀第2、3 自然段。比較自己解釋的維度和作者解釋的維度。作者解釋“維度”,洞中潛蛇、原上奔馬、空中飛鳥三個例子將“幾何學的三個維度”解釋得通俗淺近、明白曉暢。比喻使抽象的事物一下子生動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