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
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雨說》(九年級語文人教版實驗教材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首十分優美的現代詩歌,也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作者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雨及其它事物以生命的靈性,使之成了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讓人覺得親切可愛,充滿情趣和美感。“雨”又是愛的使者,它傳遞著詩人對祖國兒童的無限關愛和誠摯的祝福,讀來令人感動。全詩風格清新明麗,節奏歡快,充滿情趣。
2)教學對象(學情)分析:通過七、八年級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對詩歌有了一定的興趣,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閱讀詩歌的方法,如通過朗讀整體感知,把握意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等。但濃厚的興趣還需不斷的培養,品味意象意境、把握詩歌內涵等鑒賞能力還須通過更多的具體閱讀才能得以提高,尤其是要通過比較、拓展、遷移等多種手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審美情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誦讀課文,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現代詩歌的興趣。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鑒賞詩歌思路:欣賞詩歌意象意境,理解詩歌內涵主旨、把握詩歌情感,提高審美情趣。
2、學習擬人、聯想、想象等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味作者情感,引導學生發現美、熱愛美、追求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
三、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賞析詩歌意象意境,把握詩歌內涵,體會作者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四、教學難點:學習和運用生動形象、凝練精美的詩歌語言。
五、教法設計:誦讀感悟、比較鑒賞、拓展遷移
六、教時安排:一教時
七、教學實施:
(一)、導語設計:還記得唐朝偉大詩人杜甫的那首贊美春雨的詩——《春夜喜雨》嗎?大詩人杜甫用擬人的手法,對“知時節”的春雨進行了形象的描繪和熱情的贊美,說它在萬物最需要的時候,悄悄地隨風而來,默默地滋潤萬物,生動的描繪中飽含著作者對春雨的贊美之情。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描寫雨的現代詩歌——《雨說》,看看中國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筆下的“雨”會對我們說些什么,想一想它為什么要說這些?
(二)、檢查預習情況,督促學生養成查找資料、主動識記、認真書寫等良好習慣,滲透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
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由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查找到的資料進行介紹。(一生主講,其余補充)
(2)老師根據學生的介紹適時作方法指導:篩選信息,抓住要點;條理清晰,便于識記。
[鄭愁予:現代詩人,原名鄭文韜。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15歲開始寫詩,49歲隨家人去中國臺灣,現旅居美國。他的詩歌多描寫旅人心緒,故被稱為“浪子詩人”。詩風豁達而不失婉約,其名作《錯誤》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本詩寫于1979年,此時,詩人身在美國,心系祖國,他以滿腔的熱忱關注著祖國兒童的成長,并通過此詩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的真誠祝福。詩歌中“雨”就是一位溫柔美麗而又親切的愛的使者,作者通過它寄寓了自己對祖國兒童最真誠的祝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