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
(八)教學反饋:
八、設計體會:《雨說》是中國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孩子們寫的一首現代詩歌。全詩格調清新明麗,節奏歡快,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美妙的詩情畫意。詩中的主要意象——“雨”,清新、美麗,帶著濃濃的愛意,輕盈地在祖國大地上漫舞。作者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聯想、想象,展示了一幅幅生動優美的畫面的同時,寄寓了一個海外游子對祖國,特別是對祖國的未來——少年兒童的深切的關愛和殷切的期望之情。可以說,《雨說》是運用了美的手段,表達了愛的深情。所以,在設計教學時要突出以下幾點。
(一)、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具體學情,創設閱讀情境,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導語設計、研讀課文,我都聯系了舊知,即杜甫的《春夜喜雨》,通過比較,促使學生產生閱讀與探究的欲望,真正地走進詩歌。
(二)、抓住詩歌本身特別適合朗讀的特點,加強朗讀指導,通過充分朗讀,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欣賞詩歌美——節奏美、韻律美、語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等。在欣賞美、體驗美的過程中,學習詩人運用擬人、想象、聯想等方法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
(三)、啟發學生探究詩歌形象所蘊涵的情感,體悟詩歌內涵,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同時,陶冶高尚情操。
(四)、拓展、遷移的目的在于,啟發學生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見解。作業設計是知識的鞏固和運用,也是對教與學的效果的檢驗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