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教案
6、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
(1)段落分析:
點拔:這篇小說圍繞“一厘米”,通過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為一個“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的執著追求,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對完美的執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對不完美的理解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二、三部分為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烘制螺旋形沾滿芝麻的小火燒”):交待主人公的做事原則和身分,為人物的出場做鋪墊。
第二部分(從“她領著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圍繞“一厘米”集中寫了主人公陶影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三部分 ( 從“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結尾):圍繞“一厘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熟悉了課文的故事情節,課后請大家認真閱讀文章,想想陶影在你心目中是個怎樣的母親形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陶影的性格,探討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總是給予子女最無私最博大的愛。課文中的陶影,也全力以赴地給孩子以正面教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偉大的母親,去感受她心中對兒子那份摯熱的愛情。
二、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陶影的部分。
1、看后請思考:你認為陶影是一位( )的母親形象?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a、 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惟獨對這個小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孩子深沉的愛。
b、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的。
——動作和心理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感情。
c、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
—一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d、(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動作描寫)省吃儉用
自己把西瓜皮啃得很苦,兒子把瓜皮啃得太苦時卻勃然大怒。
——(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自身生活拮據,但又要培養孩子的大家風度。
e、(輕松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么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執著、認真
f、不要車票報銷
——教孩子誠實做人,不要撒謊。
“為了小也,她忍”
——(語言描寫)為了孩子,忍氣吞聲
陶影獨自坐公共汽車時,經常不買票。
——家庭經濟拮據,盡量少花錢。心中充滿無奈和自責。
g、(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么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
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語言,神態描寫)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
h、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中。
——(比喻句)擔心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 破壞的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