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風下
描繪了華北一帶夏季暴雨的特點,細致生動,富有生活實感。這樣的描繪扣人心弦,使人不得不關注在這樣環境中的主人公的命運。狂風、暴雨、烏云、電閃、飛揚的塵土、狂舞的柳條混合著寫,有條不紊,有聲有色,曲折多變,動人心魄。
(2)作者怎樣描繪祥子在暴雨中拉車的情景? 坐車的怎樣?拉車的怎樣?
坐車的仿佛“死”在車上,拉車的在水里“掙命”;坐車的申斥拉車的,拉車的欲躲避風雨不得;坐車的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拉車的已顧不過命來。
最后以“像風雨中的樹葉”作結,繪出勞動者的毫無保障,脆弱可憐,使人心酸淚下。
四、總結:
本文重點在描繪景物,觀察細致,描寫具體、準確、生動。多角度,多種方法寫。語言節 奏感強。
乍看是“烈日”、“暴雨”折磨祥子,但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什么驅使祥子在奔走掙扎?造成勞動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制度而不在于天氣。因此這個風雨不僅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時代的風雨。勞動人民不如騾狗,不如樹葉。
這一章的結尾說: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 ;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边@正說明通過景物描繪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
打這以后,祥子生了一場重病,歇了一個月,再也強不起來了,一蹶不振了。
板書設計
在烈日下 在暴雨下(學 生分析)
總寫“發了狂”,“下了火”。
分寫“街上”、“馬路”、“便道”
——“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
細寫“吐”,“張”,“不敢吆喝”,“曬化”;
“寂靜”,“丁丁當當”;
“打盹”,“喝茶”,“看看”,“走”,“灌”,“栽”。
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同步
教學反思
1.放手讓學生獨立分析,學生興趣甚濃。由于第一部分做了樣子,獨立分析時困難不大,未走彎路。
2.抓住“烈”和“暴”推敲,學生能透過自然現象看社會本質。
3.學生說“坐車”的也不過是小資產階級,為生計奔 忙。如果真是有錢的,就會有包車、轎子,而不去雇車了。說得有一定道理。
4.告訴學生老舍在《我怎樣寫<駱駝祥子>》一文中說,“這是一本最使我自 己滿意的作品”,在寫作時,“筆尖上便能涌出血和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