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衛與葫蘆》 教學設計
《清兵衛與葫蘆》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前后對比照應的寫法。
2.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
3.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本文前后對比照應的寫法及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
難點: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設想:
主要教學內容:檢查預習、速讀課文、分段、完成課后練習
五、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檢查(注音)
1.生字:
茶鹵(chá lǔ) 葫蘆籽(hú lu zǐ) 呵斥(hē chì)
戰戰(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隱瞞(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沒收(mòshōu) 沒有(mé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參(rénshēn) 參考(cānkǎo) 參差不齊 (cēncībùqí)
朝鮮(cháoxiǎn) 朝氣(zhāoqì)
3.詞語:
呵斥:大聲斥責。
熱衷:十分愛好某種活動。
隱瞞:把事情真相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閃亮發光。
茶鹵:很濃的茶水。
異常:不同尋常。
鄭重:嚴肅認真。
名伶:舊時稱著名的演員。
干涉:參與過問別人的事。
校役:學校中做輔助教學工作的人。
古董店:專門經營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的商店。
乖覺:機警聯聰明。
薪水:工資。
怨恨:對人或事物強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猶疑不定。
(二)作者簡介:
志賀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宮城縣,祖父是相馬藩府的家臣。3歲即隨父母上京,開始受貴族子弟式的教育。18歲從學于宗教家內村檻三,21歲入學習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學創作。19xx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xx年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英文系,兩年后轉國文學科,中途輟學。與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共同創辦傳閱雜志《望野》。創作短篇小說《某晨》、《到網走去》,向《帝國文學》投稿被退回。繼續創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說。19xx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志。圍繞于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
志賀直哉是“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19xx年發表曾被《帝國文學》退稿的《到網走去》與新作《剃刀》,19xx年發表短篇小說《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眾的才華,為文藝界矚目。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志于文學與父親發生沖突而終于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場合》、《好人物夫婦》(1917)等名著,以及歷史小說《赤西蠣太》(1917)相繼問世。
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歷時XX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寫一個孤獨的知識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與思想苦悶的道路上探索的歷程。主人公時任謙作是祖父和母親的私生子,在兄弟間一直遭受歧視,在母親死后,他與祖父及其年輕的妾共同過著寂寞的生活。為立志從事文學事業與父親發生沖突,婚后又發現妻子不忠,便獨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趕到時,只見病床上的丈夫睜開柔和而充滿愛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