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語文考點梳理十七:語文綜合實踐
常見失誤分析
例 綜合性學習(含1~3題,8分)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壯成長。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同學們學習了他的不少作品。為了展示學習成果,班上將開展“讀魯迅作品,學魯迅精神”的讀書活動,請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務。
1.辨識作品
小晴收集了魯迅的四篇作品,請你幫她選出不屬于《朝花夕拾》的一篇。(2分)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b.《故鄉》c.《父親的病》d.《二十四孝圖》
2.擬串聯詞
串聯詞一般需要在兩個環節中間穿線搭橋,既要關照先前,畫龍點睛,又要引導其后,渲染蓄勢,把活動的兩個環節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恰到好處地調動活動的氣氛。
本次讀書活動,有介紹魯迅作品內容的環節。小洋向同學們介紹了《五猖會》,接下來將由小云介紹《孔乙己》。
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串聯詞,將兩個同學介紹的內容銜接起來。(要求:串聯詞要扣住文章內容,60~90字)(3分)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鵬摘抄的魯迅名言,這些名言反映了魯迅的哪些精神?請你分別用四字詞語概括。(概括出三種精神即可)(3分)
名言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名言五: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XX年云南昆明市中考試題)
答案:1.b 2.示例:剛才小洋帶領我們體會了魯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時急切、興奮的心情,以及他被父親強迫背書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下面讓我們跟隨小云去認識一位在封建科舉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讀書人——孔乙己。(符合串聯詞要求,能圍繞作品內容表述,語言簡明流暢即可) 3.示例:愛憎分明;珍惜時間(勤奮努力);勇于實踐(勤于探索)。(意對即可)
分析:這道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閱讀積累(作家作品及體裁辨識)、情境表達和概括探究的能力。
第1題,考查的是閱讀積累,屬基礎層級考查。考生答題時可能由于對作品體裁辨識不清,而造成誤選。初中語文教材中,我們接觸到的魯迅作品主要出自四部選集: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小說集《吶喊》(如《故鄉》《社戲》《孔乙己》),散文詩集《野草》(如《風箏》《雪》),雜文集《且介亭雜文集》(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同學們在學習課文時,應聯系作品的主題與體裁,對其出處予以相應的積累,而不是機械性的記憶。《故鄉》的創作,不免會有作者自身生活體驗的融入,甚至有對往日生活的回憶,但它是以往日生活為題材創作的小說,因此不可將其等同為回憶性散文,而歸入《朝花夕拾》中。
第2題,考查情境表達,融作品閱讀、內容概括、語言表述于一體。寫串聯詞,對于初三畢業生并不陌生,加之題干中有對“串聯詞”特點及功用的解說,相信同學們都能把握得來。易誤處在于,有些考生因為平時只是泛泛閱讀,不能對作品內容予以準確概括,從而出現與作品情節不符,甚至張冠李戴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