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觀點
2、能運用文中的主要觀點對具體現象進行探究
3、學習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寫法。
教材分析:
《成功》這篇文章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指出無論是治學或是干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指出只有通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講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課文講課文,學生因為無新鮮感而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者必須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教者還要結合作者季羨林的經歷來講成功的公式。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體會來感悟、體會文章所闡明的道理。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實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平易,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學生學習起來還是易懂的,可以教給學生質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樂趣,從而很快的走進文本,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成功的一件事以及成功的原因。
2、教師由此導入: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道走進文學泰斗季羨林先生的《成功》一文。(介紹作者成功一例)
3、學生暢談自己成功的一件事。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本
學會解讀文本,積累生字詞語。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觀點,把握作者的論證方法。1、指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勾畫出值得掌握和借鑒的詞語及名言名句。
2、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
3、點撥學生思考作者所用的論據和論證方法。
3、安排學生結合課文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加以啟發引導。
三、研讀課文探究文本
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明白成功的決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在勤奮中走向成功。
(教師借助ppt展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深入探究文本內容。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成功離不開天資、勤奮和機遇。(師邊講邊寫出:天資+勤奮+機遇=成功)那么,這三者中哪一樣最重要呢?請大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2、作者對天資持什么的態度?又是怎樣佐證自己的態度的?
3、作者對文革中和現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評價分別是:“至今不解”、“不敢贊一詞”。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解。
4、作者對勤奮持什么的態度?又是怎樣佐證自己的態度的?
5、作者對機遇持什么的態度?又是怎樣佐證自己的態度的?
6、作者認為“天資是由天來決定,機遇是不期而來!我們無能為力”。請同學們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觀點,你又可以怎樣修改或作些補充?
7、朗讀背誦王國維的“境界說”,領會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話清楚連貫地闡述。體會作者引用這幾句話的作用?
(教師要引導他們進行辨析,要注意適當肯定、鼓勵他們做到言之無據。)
四、拓展延伸佐證觀點
通過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關于成功的三個條件和主次關系問題的論述,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