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水滸》——名著導讀《水滸傳》教案(精選4篇)
走進《水滸》——名著導讀《水滸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水滸》小說中個別任務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把握小說波瀾起伏的情節,體會小說的鏈式結構和巧妙構思。
3.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4.學會讀書與思考相結合,并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重點與難點:
1.結合小說情節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及小說人物形象。
2.使學生學會創新的思維,創新的閱讀。
教學環節:
導入設計
一、播放《水滸》主題歌《好漢歌》
《水滸》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皆愛的名片巨著,他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塑造了不少的不計其數的人物,個性之鮮明,在文學史上首屈一指。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國》,勇不勇,看《水滸》。意思是三國出智士,梁山多勇夫。《水滸》勇夫知多少,通過閱讀,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多少涼山英雄好漢。
學生活動:學生盡多地說出英雄好漢的名字。
二、一部偉大的著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感動著不同時代的廣大讀者,這與作品人物性格的創造有密切聯系,梁山好漢各個以正義和公理于一身,他們嫉惡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大家既然知道了這些好漢的名字,我在考考大家,請同學們在我的描述中這時那位英雄好漢,并說出小說中與他有關的故事或情節
人物競猜:
1.他時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節級,他與無用是舊交,自幼練就一身行走如飛的功夫。人稱“神性太保”。宋江潯陽樓題反詩,蔡九曾經派他捉拿,他讓宋江披頭散發,把屎尿坡在身上,裝瘋逃過捉拿,他曾經被蔡九派往東京送信,在駐桂的酒店里被蒙han藥蒙倒,后背連累入獄,或梁山好漢營救,排梁山好漢第20位。受招安后,被封為兗州府都統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廟陪堂,了此一生。
此人是梁山好漢:戴宗
2.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第二,生的豹頭環眼,早年是東經八十萬禁軍教頭,曾得魯智深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雪夜入梁山,為白衣秀才王倫不容,后火并王倫,。? document.clear ; <!--p,body { font-size: 9pt%}
楊志,我們曾經學過一篇有關楊志的文章,《智取生辰綱》請大家回憶原文,對穩中人物加以評價
楊志:精明,脾氣暴躁,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吳用:聰明,機智,知己知彼……
四、讀《水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毛澤東愛看書,尤其愛看《三國》、<水滸》,他看了,水滸,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和獨到的見解。
如:"毛澤東認為,<水滸>一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又如,有人認為:《水滸》是一部官逼民fan的史詩
請你根據你的閱讀和理解為以上的觀點找到論據。
引導學生從小說的故事情節及人物性格加以探討
例如魯智深拳打鎮官西、林沖被迫上梁山、花容、楊雄、解珍、解寶……
五、金圣嘆曾說:”別一部書 ,看過以便就可,獨有《水滸》只是看不厭,為非要把一百零八個人的性格,都寫出來,任憑提起一個,都有似曾相識之感,文字有氣力如此”.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水滸》是一枝獨放異彩的奇葩,他的出現,使小說自身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作者喬云妙筆,塑造了8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作品《水滸》精彩片段《武松打虎》、《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分組加以賞析。
提示:可以從內容 主題 寫法等方面入手.
六、拓展閱讀: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教授在做客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至于說《水滸》中108將是不是都是好漢,我得意見是,不要籠統的說稱水泊梁山108條好漢,最好做具體分析,如果說到108的話,最好說108位頭領,或者說是108將,這樣比較準確,請你再次品讀《水滸》為周教授這種觀點找到論據,并據此寫成一篇小論文。作為課下作業。
走進《水滸》——名著導讀《水滸傳》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作者如何針對《水滸》的特點選擇重點分析和評析文學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體和局部兩方面的獨特層次結構。
三、學習本文凝練、生動的語言特色,體會作者選煉字的高超技巧。
教學設想
一、根據“預習提示”與“思考和練習”,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二、在教學過程 中,注意貫徹教學目的。
教學時數 3教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通讀課文,弄清評論的中心論點及要點,初步理出課文的整體結構層次,閱讀單元知識中有關文學評論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從有關《水滸》的文學知識和學生學過節選自《水滸》的課文導入 。
1 《水滸》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跟《三國演義》、《西游記》、《金瓶梅》同為中國明清小說的“四大奇書”。
2 節選自《水滸》的課文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智取生辰綱》等。
二、根據“預習提示”與“思考和練習”的內容,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三、講讀課文:
分別從內容、形式兩方面質疑設問。
1 文章評論的中心點是什么?
標題。即《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2 關于人物描寫,作者指出了哪幾個特點?
①善于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關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一按語。
3 《水滸》的結構有什么特色?
①從全書看,不是有機的結構;
②從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看,是嚴密的甚至是有機的。
4 閱讀課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體結構怎樣?
由“分”到“總”。第5段是過渡段;第8段收縮全文,照應文題,并指出本文評論《水滸》的人物描寫和結構是“從大處看”,排除偏頗之嫌。
四、指導閱讀“單元知識和訓練”有關文學評論特點的部分,抓住要點。
1 什么是文學評論?
2 可從哪些角度對作品進行評論?
3 文學評論常采取怎樣的寫法?
4 文學評論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五、布置作業 :
1 課外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 解釋課本后“附錄”有關本文的詞語,特別是方言詞語。
3 編寫本文寫作提綱。
4 試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一的有關問題。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結合文學評論的理論知識,具體研討課文,理清課文局部的層次結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 注音:撰 揣 栩 遒 絢 曳
2 指名口述或板書演示課文的寫作提綱。
二、研討課文:
1 課文第1段的內容要點及其作用是什么?
首段直入文題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對《水滸》人物描寫的評價,或“言之過甚”或“杜撰”、“附會”,為自己的評論作了引言和鋪墊。
2 課文第2段怎樣以比較的方法分析林沖、楊志、魯達這三個人物,并以此作為例證來說明觀點的?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的關鍵句是什么?
以“不但如此”為標志可分為3層。夾敘夾議、評議結合、逐層論述。
①先敘三人“落草”不同。敘中有析,以后得出結論,“《水滸》從這三個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畫了三個人的性格。”
②先作結論,“《水滸》又從這三個人的不同思想意識上表示出三個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進行敘述和分析。
③也是先作出結論,“《水滸》又從這三個的思想意識上說明了這三個人出身于不同的階層”,以后敘述,評價。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識不同,思想意識不同由于階級出身不同。這三層文字,層層深入,進而指出了《水滸》“善于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最大特點,這是這篇評論的創見,可以說,茅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評論《水滸》人物的第一人。
3 課文第4段評論了《水滸》人物描寫的又一特點,其評論敘述和分析又是怎樣結合的?
先提出觀點,后進行敘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對敘述和分析進行說明,“《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
4 課文第6段對《水滸》的結構特點提出了怎樣的看法?形成此特點的原因何在?
這是本文在《水滸》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創見。既看到整體的松散,又看到局部的緊湊。“在這一點上,足可證明《水滸》當其尚為口頭文學的時候是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5 課文第7段是就《水滸》結構哪一個特點重點加以評論的?其層次又怎樣?
對“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結構,進行評論。先指出“共同特點”:“第一,故事的發展,前后勾聯,一步緊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第二,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避免平鋪直敘。”然后以林沖的故事為例,并與楊志的故事比較,邊敘邊析,論證“共同特點”。
三、落實“思考和練習”題一,指導學生討論。
四、研討“思考和練習”題二。
1 對比閱讀課文中所舉出的《水滸》中描寫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原文和課文有關部分。
2 作者是怎么復述的?復述時突出了什么?是怎么評論的?評論的主要意見是什么?
突出了原文情節發展的頓挫開闔,對它作了極扼要的敘述,從而提出這段文字寫得“錯綜而富于變化”。評論的主要意見是:“筆墨之經濟,達到了極點。”
五、布置作業 :
1 課外閱讀《水滸》,口頭復述一段《水滸》故事,就其中的某一個人物或某一情節發表自己的看法。
2 試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三。
3 閱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北京的色彩》一文。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思考幾個問題,分析語言特色,試寫一篇文學評論。
教學過程
一、思考幾個問題。
1 《水滸》有著多方面成就,作者為什么單單選擇人物和結構兩個方面進行評論呢?
提示:閱讀課文第8段的內容,思考并作出簡要回答。
2 《水滸》一百單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為什么只選了林沖、楊志、魯達為例貫連前后進行分析評論?
提示:①結合考慮“思考和練習”題一提出的五個問題:②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學觀點和方法分析、評論;③觀點和材料統一,深入淺出。
3 作者分析《水滸》的結構時,既說不是有機的,又說是嚴密的,甚至是有機的,矛盾不矛盾?為什么?
提示:不是一個標準。是從兩方面談結構問題。第6段明確說明了這一點。
二、分析凝練、生動的語言特色。
結合討論“思考和練習”題三。
三、閱讀欣賞《北京的色彩》一文,寫一篇文學評論。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優美而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其中不乏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開朗自然的聯想,反差鮮明的對比,準確形象的妙喻,以及流動于字里行間的蘊藉純正的審美情趣。學生可以選取自己體味最深的某一方面展開評論。
〔附〕板書設計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茅盾
內容:
層次:
[1]
走進《水滸》——名著導讀《水滸傳》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 掌握根據文學作品自身特點評價文學作品的途徑。
2 學習敘、析、評三者有機結合的評述方法。
3 懂得運用階級分析法評價文學作品的道理。
教學設想
《水滸》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體小說。雖然學生在初中學習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高中學習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學并沒有讀過《水滸》原著。這就是說,大部分同學對《水滸》似了解并非全了解。今天,要教學《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如果學生對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該課前,教師可組織一次關于《水滸》的報告會,或在學習該課前,利用2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水滸》作簡要的介紹。
從《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一文看,課文的重點十分明確:一是評價人物,二是評價結構。至于作者是如何評價的,是否準確、精辟,有獨創見解,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不過,這篇文章的結構十分清晰,呈“分—總”式。因此,教學時,可采用抓住重點,分散難點,逐層剖析,最后歸納的途徑,以及師生共同“議”與“評”相結合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結合學生已學過的課文,概括介紹《水滸》原著的主要內容。
2 結合課文注釋,了解課文內容,理順課文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水滸》內容簡介。
要點提示:
1 《水滸》是一部在人民群眾集體創作基礎上,作家進行整理加工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結晶。
2 《水滸》是一部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
3 《水滸》在人物描寫和結構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滸》的巨大影響。
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在第四點上。其他三個方面,可以用幾句話概括介紹。
二、學生自讀課文,理順課文結構。
提示: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段),談《水滸》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特點;第二部分(5—7段),談《水滸》的結構特點;第三部分(8段),著重談論《水滸》的人物和結構為什么“應當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 明確《水滸》在人物描寫上的兩大特點。
3 具體分析“敘、析、評”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讀揣摩第1自然段。
提問:這一段主要的內容是什么?放在開頭有什么作用?
提示:首先,總說《水滸》的“人物描寫”的藝術成就:“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其次,說明《水滸》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特點:“個個面目不同”。接著,說明《水滸》人物描寫成功的秘訣:朝夕揣摩。開門見山提出論題,引起讀者重視。 、 \pnb0閱讀第2至3段,填寫下表:
討論:
提示:第一,三個人在不同的遭遇中表現出了不同的個性特征。
第二,三個人的鮮明個性是與他們不同的階級出身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第三,讀者對三個人表現出的不同感受,實質是對三個不同階級的階級意識的感受。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強調: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這是《水滸》的人物描寫的第一大特點;抓住人物的階級意識去評價人物的立身行事,這也是評價文學作品的重要關鍵。
三、分析比較。
關于《水滸》人物描寫的第二個特點:關于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一按語。文中是怎樣說明的呢?
提示:仍以林沖等三人為例:①詳寫了三人的出場情況(都是在別人事件的中間驟然出現的。其中,特別強調了“三個人物出場之時,除了簡短的容貌描寫而外,別無一言介紹他們的身世,自然更無一言敘述他們的品性了);②概括說明“他們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們的后來的行動中逐漸點明,直到他們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時候,我們這才全部認清了他們的身世和性格”。即說明人物的個性是在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顯示出來的,而不是靜止的描寫。如果用文中的比喻說明,那是一種“由遠漸近”的方法。
關于《水滸》人物描寫的這一特點,教師一是要引導學生注意全面說明,注意“;”號前后的兩層意思。至于對這一評述的教學,不必花很多時間了。
不過,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比較一下文中的這兩大特點在寫法上的異同。相同點:舉例論證
不同點:前者是逐層論述,最后歸納;后者是先提出觀點,而后論證;前者詳細,后者概括、簡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 具體認識《水滸》結構上的特點。
2 比較林沖與楊志人物安排的不同點。
3 指出本文觀點對以后“文學評論”論壇上的深遠影響。
教學過程
一、閱讀概括。
在閱讀第6自然段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概括《水滸》結構上的特點。
提示:從總體看,“不是有機的結構”;從每一個人物(局部)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即“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那么,“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又有哪些特點呢?教師可指導學生在書中將第7自然段開頭兩句勾畫出來。特別是著重強調:“第一”中的:“前后勾聯”“疏密相間”;“第二”中的:“變化錯綜”。
二、口述情節。
要求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分別口述“林沖”與“楊志”的情節安排,具體體會《水滸》在人物故事中安排上的上述特點。
三、比較分析。
林沖與楊志在情節排上有何區別?
提示:
林沖:時松時緊,曲折有致;騰挪跌宕,逐步推進。
楊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縱橫開合)。
四、點撥。
主要揭示作者在文中論述《水滸》的觀點在文學評論論壇上的影響。
參考意見:作者對《水滸》的人物描寫和結構上所論述的觀點,都是作者獨特的見解,在文學評論論壇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比如,關于《水滸》的結構特點,自作者的觀點提出之后,在論壇上就出現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特別是作者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用階級觀點分析人物,不僅對《水滸》的研究有指導意義,而且對一切文學作品的評價都有指導意義。
五、練習訓練。
1 關于〔思考和練習〕中的“一”“二”題,可放在課文分析中結合進行。第“三”題,可在課后完成。
2 閱讀下段文字,其中,對這段文字理解及最恰當的一項是( )
因為高衙內想把林沖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沖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滄州,而對這樣的壓迫陷害,林沖只是逆來順受,所以在野豬林內,魯達要殺那兩個該死的解差,反被林沖勸止;到了滄州以后,林沖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內又派人來害他性命,這他才殺人報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 這段引述的文字簡潔地介紹了林沖的遭遇,具體說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 這段文字主要是的揭露高衙內利用權勢欺壓人民的兇狠嘴臉。
C 這段引述的文字既講明了林沖幾次遭遇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他逆來順受的性格。
D 這段文字主要在歌頌魯達仗義救人,敢作敢為的勇敢精神。
3 《讀〈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一文中,只舉出林沖、楊志、魯達三個人物的事例進行分析,這是為什么?
提示:在《水滸》書中,這三個人物是書中的主要人物,而且,這三個人物的經歷各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性格特點,能反映不同階層人物的思想面貌;其次,文章前后都以這三個人物的事例進行分析,就能比較全面地介紹每一個人物,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達到評論的目的。
[1]
走進《水滸》——名著導讀《水滸傳》教案 篇4
1、《水滸傳》的主要題材是(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
2.《水滸傳》歌頌的主要精神是(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3.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及其綽號是:(九紋龍史進)。
4.《水滸傳》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綽號:(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
5."智撲擎天柱"中英雄好漢的名字及其綽號:(浪子燕青)。
6.《水滸傳》中英雄好漢們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重友情,講義氣)。
7."黑熊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天蓬惡煞下云梯."這幾句話寫的是(李逵)他的性格特點是(耿直,純樸,莽撞)。
8.《水滸傳》通過(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動故事)揭示當時的社會矛盾。
9."大鬧野豬林"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魯智深,林沖)。
點是:(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11."眼如丹鳳,眉似臥蠶.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額闊頂平.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心機.志宇軒昂,胸襟秀麗."這段話描寫的人物是(宋江)他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仗義疏財,濟弱扶貧,精明練達,但有濃厚的正統觀念與忠君思想)。
12.粱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人物是:(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閑星入云龍公孫勝)。
13.大闖五臺山的人物是:(魯智深)。
14.寫出有關武松的三個情節:(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
15.吳用的性格特點是:(沉著冷靜,足智多謀)。
16.《水滸傳》中堅決反對招安的將領是:(李逵,武松)。
17."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江東."這首童謠唱的人物是(宋江)。
18.《水滸傳》中,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林沖)身上體現得最明顯。
19.《水滸傳》中由身為朝廷命官卻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林沖),(楊志)。
20.《水滸傳》中"浪里白條"所指的人物是(張順),和他相關的故事是(夜鬧金沙渡)。
21.在《水滸傳》中,作者刻畫了一個具有驚世駭俗之美,又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蓮)。
22.《水滸傳》中諸英雄落草前是軍官的有:(林沖),(楊志),(魯達).
23.在《水滸傳》中,被稱為"神機軍師"的人物是(朱武),相關故事是:(朱武打破六花陣)。
24.在《水滸傳》中,被稱為"拼命三郎"的人物是(石秀),相關的故事是:(智殺裴如海)。
25.《水滸傳》中的故事及相關的人物:誤入白虎堂(林沖);大鬧清風寨(花榮);探穴救柴進(李逵);風雪山神廟(林沖);怒殺閻婆惜(宋江)。
26.《水滸傳》中兩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點是:(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李逵在沂嶺殺四虎)。
27.在《水滸傳》中,放火燒戰船,幫助宋江兩敗高太尉的是:(劉唐)。
28.《水滸傳》中描寫了眾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其中一開始逆來順受,后來怒而反抗的人物是:(林沖)。
1.《水滸傳》中誰飛檐走壁輕松自如?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梁山好漢又是誰?(寫出名字及綽號)____,_____
2.書中這樣寫道:“山頂上立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忠義堂前繡字紅旗后面:一書‘山東呼保義’一書‘河北玉麒麟’”。請問,上段話中的字是哪兩位首領的稱謂?__________________
3.花和尚和林教頭的名字分別是:____,______
4.《水滸傳》中,有一位俠肝義膽的英雄,為歷代讀者所喜愛。為了”打開危險路殺盡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顧什么朝廷法度、佛門清規,更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寫出名字和綽號):_______
5.某劇院前貼出一張海報,上寫”豹子頭刊金印后,野豬林伏酒家前“。據此,可猜測這場戲與《水滸傳》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位英雄有關?(寫出人名)
6《水滸傳》中宋江的隊伍后來又去鎮壓了江南誰起義軍?他是哪位梁山英雄活捉的?
7.宋江率軍戰勝方臘以后,在回師途中_______坐化,_____、_____、_____病死,_____、_____、____、______全身隱退。由___帶頭,在太湖小結義。
8.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水滸傳》寫得蕩氣回腸轟轟烈烈,全書的高潮部分是_______________;全是的低潮部分是___________。
9.(1)請你從《水滸傳》中推薦一位令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 作品名稱:《________》
(2)寫一段話介紹這位另你敬佩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頒獎詞“一樣見解流暢:(最好不少于150字)
10.讀完《水滸傳》這部名著,相信你一定受益匪淺、愛不釋手,請你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寫出推薦理由。(可以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方法、語言特點等方面入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闡述,不少于150字)
答案:
1.鼓上蚤-時遷,神行太保-戴宗
2.宋江,盧俊義
3.魯智深,林沖
4.花和尚-魯智深
5.魯智深,林沖
6.方臘,魯智深
7.魯智深
8、楊雄,楊志,時遷
李俊,童威,童猛
李俊
9.第七十一回 排座次
征方臘以后
10.我最為喜歡的人物便是人稱“小李廣”的“神箭手”―――花榮。
他集勇氣智慧于一身,講義氣對宋江忠心耿耿。最重要的是他身手不凡,且擁有“百步穿楊”的絕技。
在《水滸傳》中,花榮第一次出現,是在宋江來到清風寨時。當時,宋江見到花榮時看見的是“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身上戰袍金翠繡,腰間玉帶嵌山犀。滲青巾幘雙環小,文武花靴披綠低”這么一副英俊瀟灑的模樣。從這之中,我們可以看出花榮是一表人才。
花榮可不只是個外形英俊的“繡花枕頭”,他還擁有過人的膽識。
而說道花榮的“勇”,那就表現在他大鬧清風寨這個故事上。當時的花榮作為清風鎮的武知寨(即現在的副鎮長),為了為大哥宋江報仇,竟殺了正知寨劉高,惹來了極大的罪名,但他卻無所畏懼。這便顯示出了他的勇敢。
光有勇可不行,英雄好漢當然還要有“智”。
而說道花榮的“智”,那便是他在清風山大戰秦明的一仗。當時,花榮在白天與秦明大戰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之后,想到了智取。于是他就抓住了秦明性急的弱點,把他引上清風山,并在半夜多次騷擾秦明軍,造成秦明實在無法忍耐,結果一路追到山上一條河中,花榮便在上游放大水,最后把秦明軍500多人淹死大半,而后又設陷阱生擒秦明。在這件事中,我們又看到了花榮的機智。
在梁山好漢心中,“義氣”是排第一位的。
再說道了花榮講義氣,就是上文中所說的“大鬧清風寨”,他為了報宋江被誣陷被捕的仇,竟不顧自身安危,到劉高府中劫人。而且正是因為救宋江而被朝廷逼上絕路,只好上梁山“落草”。還有在最后,他在受了宋江托夢之后,和吳用一起在宋江墳邊上吊而死,一起陪伴“哥哥”。這可以看出了花容講義氣,而且為朋友奮不顧身。
最后就是要說說他的身手不凡,首先是他具有超凡的武藝,這可以在上文中與秦明交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就看得出來。
可是,有村俗卑鄙的劉正知寨,便有風流儒雅的花副知寨。有剝削人民,不分良莠劉正知寨。便有文武雙全,無用武之地的花副知寨。天下的情況也是如此,握權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而沒權利的人卻多才多藝,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文雅的花榮卻免不了和劉高爭權,至兩敗俱傷,真可謂:薰蕕不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