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西游記》教案
名著導讀《西游記》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西游記》的主要故事內容,培養閱讀興趣。
(2)、結合作品故事情節和景物來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認識《西游記》的作品現實意義。
2、 教學重點:結合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理解人物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形象,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
課前學習:閱讀原著,每人準備一個精彩的"西游記"故事。
3、 導入:
同學們好,上課前,先請大家傾聽一首歌曲。(放歌曲《敢問路在何方》)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在小聲哼唱,同學們喜歡這首歌,同時也會喜歡《西游記》吧?在四大古典名著當中,《西游記》是最受青少年喜愛的,它被拍成了電視劇,制成了卡通片,繪成了連環畫,可謂是婦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閱讀名著。同學們前段時間已對這部著作進行了閱讀,這節課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書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賞。
整體感知:
1、 哪位同學來把這部書的內容簡要概括一下?
明確:它寫的是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回了真經。
2、 是啊,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啊!最終“徑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學們讀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
明確:奇、妙 、好等。總結:對,西天路上艱險和災難的體現者,大都是動物變化的妖精,克服這些阻難的也是猴、豬的精靈。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橫生、興味無窮的童話。從文學欣賞角度說那就是“美”。
3、 讀后你認為它哪方面寫得美?(情節)師:我們就先來看情節。(板書“情節”)同學們最好這么來談:我認為……情節好。因為……比如:…….
學生可以從多角度來總結:比如:(1)、我認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這可以概括為“大鬧天宮”。因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為弼馬溫,他聽說是“沒有品從”下界了,自稱“齊天大圣”,招安后讓他看管蟠桃園,結果他亂了蟠桃會,反了天宮。我也認為這段好,因為它最能反映孫悟空的反抗精神。這大鬧天宮的確是孫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體現。
(2)、 我認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一情節也很好。因為它很曲折、生動。比如:妖精先變為少女,又變為老太太、老爺爺,表現得很可憐,使師徒兩人產生誤會,趕走了孫悟空。
(3)、我認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騙回。第三次才在菩薩的幫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鐵扇公主為什么不借扇給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為孫悟空收服了她的兒子紅孩兒。他們之間有仇。這是第幾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教師總結:所以這些故事是相對完整而又相互關聯的,這一百回就采用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結構。作為小說,情節生動這是擁有讀者的決定因素,吳承恩在這方面可謂功底深厚!
4、 除了情節之外,還有沒有你最喜歡的認為美的地方?(人物。)
教師點撥:在這部神魔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形象。(師板書“人物”)關于神佛你能說出幾個?(玉帝、王母娘娘、如來佛、菩薩(師演示劇照)這些可以說是最上層的了。還有嗎?托塔李天王、赤腳大仙……、還有巨靈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當然在取經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無數。同學們說說看?黃袍怪、精細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