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教案(精選2篇)
江城子密州出獵 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欣賞詞的能力。
2、感知蘇東坡豪放的詞風,復雜的性格。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誦《望江南》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兼詞人,他是花間詞的鼻祖,此后的五代詞風多是傷離惜別。懷春感秋、男歡女愛、閨怨相思等,直至蘇軾高唱出一首首恢弘飄逸、豪邁奔放的壯歌時,詞壇震動了,詞人震驚了。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由此后與婉約相對的豪放詞風確立起來了。
二、溫故知新,簡介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四大家”。
詞風豪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三、文體小常識
是否問過自己何謂豪放,何謂婉約?
婉約派:內容上以情感為題材;語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風格委婉,綺麗。代表人物:溫庭筠、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內容上多抒發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語言暢達流利,直抒胸臆;風格豪邁奔放,意境雄奇闊大。由北宋詞人蘇軾開創,經南宋詞人辛棄疾發展而推向高峰
四、文本解析
(一)初讀感知判斷風格
1.輕聲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礙的詞句。
2.小組合作,根據課下注釋,交流疑難,理解詞的大意
(1)老夫:作者自稱。當時蘇軾三十九歲。
(2)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太守。
(3)聊:姑且,暫且。(4)黃:黃犬。(5)擎:向上托。(6)蒼:蒼鷹。(7)胸:胸懷。(8)膽:膽氣。(9)開張:寬闊豪壯。(10)持:拿著,握住。
(11)會:定將。(12)挽:拉,牽引。
(13)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14)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
(15)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3.小組推選代表概述詞意,可以合作完善。
全詞翻譯如下:
青春朝氣在我老漢胸中激蕩,
左手牽著獵狗毛色褐黃,
右手舉著的獵鷹羽片青蒼。
錦帽貂裘多么威風
指揮騎士馳騁山岡
大伙兒追隨使人感動
我要親手射殺那猛虎
重現那孫權的豪壯
酒酣氣盛神足氣壯
鬢角白發飛揚
又有何妨?
我是漢代的云中太守,
朝廷的任命不能使我失望
將大弓拉得像一輪圓月
箭頭指向西北方向
我要射落那兇殘的天狼
4.在了解詞意的基礎上初步判定風格?以怎樣的語氣腔調讀這種風格的作品?
—豪放——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5個別試讀齊讀(注意讀出高亢激昂,豪邁奔放)
(二)二讀品析感受豪放
1詞中哪些詞句體現出豪放之情?
(1)—“狂”
“狂”表現在哪里?左牽黃,右擎蒼其狂一;出城看而“傾城”,其狂二;
獵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孫郎,其狂四
(2)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寫太守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像狂風一樣飛快地越過小山岡。也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
“卷”字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3)為報傾城隨太守表明觀看太守狩獵的百姓很多。
(4)親射虎,看孫郎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太守觀的盛情,作者要親手射殺猛虎。自比孫權,可見其豪放,更見其“狂”。
(5)鬢微霜,又何妨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鬢間雖已染白霜,又有何妨!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手持符節前往云中,何時朝廷才能再譴馮唐?(召我奔赴戰場)
(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時)我定將手中的雕弓拉成圓月一樣去參加戰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這一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祖國、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2帶著豪情齊讀詞。
3圍繞“狂”字,上下闕分別寫了什么?
上闕記敘:密州出獵的盛況 為下闋抒情作了鋪墊。
下闕抒情: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板書:
上闋出獵——狂左、右、卷、射
下闋抒情——御敵立功、報效國家
小結:
1中心: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表達了為國效命的堅定決心和愛國思想,并委婉的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以“狂”字統攝全詞,豪放在其出獵場景的壯闊,在其報國之心的濃烈。上片的敘事為下片的抒情鋪墊。全詞巧用典故,借出獵表達報國之心。這也確實是一首風格豪放的詞篇。(中心主題)
拓展講座——用典,傳情達意的生花妙筆
典故:文獻典籍中的詞語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語委婉曲折地表達“今”義。
用典的效果:使表達委婉含蓄,生動典雅。
《江城子密州出獵》:一首因用典而豪氣洋溢的詞
師:比如“臥薪嘗膽”,它既是詞語又是故事。我們也常在口語中用到它,這就是典故。我們在運用成語的時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種高層次、很雅致的表現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動典雅。句子的含義是需要人們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說“我要報效國家”、“我希望被重用”,而是用典故來說話。
下面我們再來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1“親射虎,看孫郎”:自喻孫權,要像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表現了作者雖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氣,意氣奮發。
2“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決心。
(三)三讀吟誦再現豪放以高亢的音調、充沛的激情,再現詞人不可抑制的豪情!
五、拓展研讀1.這首詞不僅我們讀來感受到萬丈豪情,就連蘇軾自己也較為得意,他自己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其實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風格的詞,在豪放派詞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蘇軾也成為豪放派詞風的開創者。再欣賞他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豪放風格的詞篇。(讀出豪情)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liǎo),雄姿英發。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lèi)江月。
思考:如果說《密州出獵》豪放在其場面的壯闊,報國心的濃烈,那這首詞有表現在何處?——雄奇壯麗的景色、如畫的江山、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一切都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2.詞人在豪放詞篇中表現出其昂揚的風姿,豪邁的氣概,似乎是以為錚錚鐵漢。可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蘇軾同樣擅長婉約風格。就在創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這天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被陳師道夸贊為“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起欣賞,并結合對蘇軾的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蘇軾的形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3.一句話概括蘇軾形象(我心目中的蘇軾)例如:他是一位有著錚錚鐵骨而又綿綿情意的詞人;他是一位內柔外剛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他是一個兒女私情與家國在計兼顧的矛盾體;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背誦本文
附
拓展1:蘇軾一生多次遭貶,但是每一次被貶他都表現得很是從容于樂觀。被貶杭州時他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被貶惠州他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被貶黃州他又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聽一聽,這是多么樂觀與豁達的心境,蘇軾在挫折與困難面前已經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偉大的榜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選擇堅強?
拓展2:《望江南》與《江城子》比較
示例:《望江南》是細膩柔美清麗的,《江城子》是粗獷豪邁奔放大氣的
a.從題材上,《望》是閨怨詞,畫面凄美《江》射獵詞,場面壯闊
b.從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望》愁苦的思婦《江》豪邁的英雄
c.從抒發的情感上,《望》女子的相思之情《江》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
1069年返京;任職史官
1071年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38歲任密州太守
1076年40歲任徐州太守
1079年43歲任湖州太守;入獄(烏臺詩案)
1080年謫居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1086年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91年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年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年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年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江城子密州出獵 教案 篇2
1.集體背誦。
2.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 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 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 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3.補充注釋與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3) 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 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4.內容與形象分析。(1)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 形象?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2)再來分析詞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 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 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 “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去體會,去感悟。
6.聯系學習《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四、課堂訓練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字數、調數,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五、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六、布置作業
聯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課后記: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