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綠色的和灰色的》教案(精選2篇)
小學一年級《綠色的和灰色的》教案 篇1
綠色的和灰色的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能準確認讀十三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準確流利地讀課文。
能力目標:寫字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美的意境。讀出自己對詩中小動物的真實感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
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美麗的綠色世界,看看那里發生的故事。
生:欣賞美麗的綠色世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產生讀書欲望。
新授:
1、認讀二類字。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在文中圈出來。同桌之間讀一讀圈出的字。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正音。
3、出示詞語、句子,強化認讀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不丟下任何一個孩子)。
4、要求學生讀熟課文。生自由讀。
5、檢查讀書情況。誰來把自己讀的很棒的一遍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個人讀、分組讀。學生間互相評一評。
6、讓學生講這首詩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把詩歌的語言轉化成敘述的講故事的方式,隨機點評。以鼓勵為主。
7、讓學生表演課文內容。先分組,再做好充分準備。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聽、說、演、記等綜合能力。
生: 準備語言、動作。分組表演。
8、提出問題:通過表演課文內容,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想對詩中的那個小動物說說話?
生: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讀與思相結合,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9、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學生回答。并對學生的答案給予總結,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感受。
10、指導學生讀出詩歌韻味:“嘆氣”生讀出一定的情感即可。
11、出示課件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要問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指名學生說一說。學生提出問題。
12、記字寫字。體現主動性,方法性、審美性。強調書寫習慣的養成。
生:一看、二描、三寫、四評、五改。
小學一年級《綠色的和灰色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詩歌。2、通過情景表演,感受詩歌中角色扮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背景圖(內含森林,草地,小溪),嵌入式圖片(狐貍、小鳥、頂著棕櫚的兔子),頭飾(狐貍、小鳥、兔子、棕櫚葉)。 活動過程:一、 引入詩歌“今天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幅畫”(教師出示背景圖)“這是哪呢?”“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森林?”(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給予肯)“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森林?在這個森林里將會發生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朗誦詩歌第一部分-)。 二、分段欣賞詩歌,理解詩歌情節。1、第一段1)教師朗誦一遍提問:“你聽到了什么?”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朗誦詩歌。“狐貍它在干什么?”(嘗試學習詩歌)“翠鳥它知道以后是怎么做的?”(嘗試學習詩歌) 2、第二段1)小兔們知道了這個秘密,你們覺得兔子們會想什么辦法可以走出森林又不被狐貍發現。(幼兒自由發揮想象,教師給予肯定)2)那故事中的小兔們想了什么辦法?它們有沒有躲過狐貍呢我們聽一聽。3)教師朗誦第二段小兔們想了個什么辦法?它們是怎樣經過的?(可以請幼兒嘗試表演,教師和幼兒朗誦)狐貍它發現了嗎?你從哪里聽出來的?(教師朗誦灰色的狐貍等啊等啊——和綠色的小溪、)狐貍為什么沒有發現呢?3、教師邊演示教具完整朗誦詩歌一遍。4、詩歌表演三、活動延伸 請一位小朋友來當狐貍,一位小朋友當翠鳥,幾個小朋友當小兔,進行表演。分配角色請幼兒嘗試扮演(教師朗誦,其他幼兒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