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精選12篇)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發布時間:2023-08-30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精選12篇)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1

  綦江縣古南中學八年級(下)語文導學案

  課題:《與朱元思書》     課型:講讀課     執筆:代顯鋒

  審稿:古南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領導審核:

  姓名         班級           

  一、              學習目標

  1、         誦讀課文,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學習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誦課文。

  二、              教學重點:

  1、         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習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              教學難點:

  1、    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四、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熱身

  1、朗讀課文2—3遍后,勾畫出生字、詞,并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再將詞語在下面橫線上抄寫兩遍。

  縹(piǎo) 湍(tuān) 軒(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天(     )經綸(     ) 鳶(yuān) 窺(kuī) 柯(kē)

  2、簡介作者。

  本文作者      ,字      、     朝     文學家。本文選自后人所編輯的《      》。

  3、             解釋詞義。

  (1),風煙俱盡(    )                (2),從流飄蕩(    )

  (3),一百許里(    )                (4),水皆縹碧(    )

  (5),直視無礙(    )                (6),急湍甚箭(    )

  (7),皆生寒樹(    )                (8),負勢競上(    )

  (9),互相軒邈(    )                (10),爭高直指(    )

  (11),千轉不窮(    )               (12),鳶飛戾天(    )

  (13),望峰息心(    )               (14),經綸事務(    )

  (15),窺谷忘反(    )               (16),橫柯上蔽(    )

  (17),在晝猶昏(    )               (18),疏條交映(    )

  答案:(1)全,都  (2)順著  (3)表示大約的數量  (4)青白色   (5)阻礙  (6)急流  (7)耐寒碧綠的樹   (8)憑依  (9)作動詞,比高遠  (10)向  (11)同"囀",鳥鳴聲  (12)至  (13)平息  (14)籌劃、治理  (15)同"返",返回  (16)樹枝  (17)白天  (18)掩映

  4、參照注釋,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從流激蕩,任意東西。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勢競上,互相軒邈。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補充不懂的字:

  補充不懂的句子:

  4、             預習思考:

  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______富春江山水______之美,概括為“__奇山異水_,_天下獨絕”八個字;第二段承“異水”二字,抓住“_清__”和“__急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兩岸群山_之美。

  預習等級:       組長簽字:         

  (二)、學習課文。

  1、導入新課。(解釋題目: “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

  2、簡介作者

  3、朗讀課文,讀準節奏、停頓,粗知文章大意。

  (范讀、領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4、疏通文意。

  ①小組合作,解決疑問,并記下來。

  ②             譯講課文。

  a、  一人一段,輪流譯講

  b、程序:讀一遍,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全句。

  c、其他同學補充。

  5、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研讀課文,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水色-縹碧(靜)

  板書:異水                           視

  水流-甚箭 若奔(動)

  山行-負勢競上 爭高直指

  奇山     山聲-水激 鳥鳴

  蟬轉 猿叫                聽

  山光-橫柯上蔽 疏條交映    視

  講解:文中寫“異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后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文中寫“奇山”部分,首先從視覺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聽覺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泉聲、鳥聲、蟬聲、猿聲,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最后從視覺的角度寫山林中“在晝猶昏” 以及“有時見日”的神奇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學習等級      組長簽字:       

  (三)、鞏固拓展

  1、通假字

  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異義詞

  (1)一百許里。許:表約數,左右;應允,可能。

  (2)鳶飛戾天者。戾:至,到達;罪過,乖張。

  (3)經綸世務者。經綸:籌劃,治理;指政治規律。

  3、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     形容詞,絕妙。

  

  猿則百叫無絕  動詞,斷,停。

  負勢競上     動詞,向上。

  

  名詞作狀語,在上邊。

  4、詞類活用

  (1)風煙俱凈   形容詞作動詞,消凈,散凈。

  (2)任意東西   名詞作動詞,往東,往西。

  (3)猛浪若奔   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4)互相軒邈   形容詞作動詞,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5)望峰息心   動詞使動用法,使·· ·· ··停止,平息 。

  (6)橫柯上蔽   名詞作狀語,在上邊。

  第二課時

  (一)、預習熱身,思考:

  1、個人或小組準備熟練的誦讀課文;

  2、找出表現富春江美的句子,并聯系其中某一個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3、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文中某個句子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預習等級:       組長簽字:         

  (二)、課堂學習

  1、欣賞一組美畫。播放有關富春江山水的美麗畫面(配樂),渲染氣氛,激情導入。

  2、誦讀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讀課文:

  ①指點學生單讀,師生共同點評;;

  ②小組展示朗讀;

  ③學生配樂齊讀。

  3、描繪一幅美景。請同學們用描述性的語言回答下面的問題:你從文中看到或聽到了什么?用“我讀  (句子),仿佛看到(或聽到)了            。”句式說話。

  a、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從這句感覺到了山谷的幽靜、連綿不絕。從聲音聽出了環境的安靜,這是以聲寫靜,也是反襯的手法。(板書:泉水、好鳥、蟬、猿——以聲寫靜,反襯。)

  b視覺: 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d、我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仿佛看到了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為“千丈見底”、“游魚細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卻能看到水底的細小的石頭和魚。

  提問:從“千丈見底”、“游魚細石”感受水深與清澈,這是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前面是正面描寫,后面是側面描寫(板書:水深、水清——正面、側面描寫)

  e、我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讀出了這里的水水流湍急,氣勢非凡,特別是“甚箭”、“若奔”運用夸張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進行了描繪。(板書:水急——比喻、夸張)

  4、體味一份美情。你從文中感到了什么?用“我讀        (句子),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的句式說話。

  學習展示程序: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小組展示。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贊美之情。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作者享受自然的自由,無拘無束的愜意之情。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也體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對自然的熱愛。

  “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更是體現了自己對富春江山的向往,留戀之請。/。。。。。。。。。

  教師小結:馬克思說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能創造人”確實是如此,美的自然環境能凈化人,能另人身心愉悅,陶冶情操,忘記很多世俗的煩惱。就像文中說的能另“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同學們,寫景時將自己這種情感寄于景中不僅能寫出自己的獨特情感還能襯托出景的特點。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5、表達一段美感。

  讀到現在,你有什么感受,借助畫面,發揮想象,你能用一段話表明自己的感受嗎?。

  《與朱元思書》一文所繪景色真是美極了!讀著吳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歷富春江一樣。讀到“風煙俱靜,天山共色”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象到眼前廣闊的視野、明凈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闊大的胸襟以及從容出游的舒暢心情。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既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三)、鞏固拓展

  1、背誦課文。

  (學習等級              組長簽字             )

  教師綜合評價                  

  第三課時(課堂練習)

  (一)   、文學常識填空

  《與朱元思書》選自     ,作者是   朝梁代有名的     。本文是   寫給    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是   文的佳作。

  《藝文類聚》  南 文學家 吳均 朱元思 駢體

  (二)、給加點字注音。

  縹碧(  )    軒邈(  )    泠泠(  )    鳶飛戾天(   )(   ) 經綸(  )   

  急湍(  )    柯(  )     蟬(  )

  piǒo  miǒo  ling  yuōn  lì lún  tuān  kē  chán

  (三)、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風煙俱凈          2.皆生寒樹

  3.嚶嚶成韻          4.經綸世務者

  5.在晝猶昏          6.望峰息心

  1.都2.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3.鳥鳴聲4.籌劃、治理5.白天6.平息

  (四)、本文是一篇優秀的山水散文,多使用駢句,請你從文中找出兩個駢句。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五)、按要求寫句子(用原文語句回答)。

  1.寫出江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2.寫出江水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從聽覺角度寫景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4.寫出本文流露出作者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的句子: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六)、辨別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不同意義。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負勢競上

  猿則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

  (七)、翻譯句子。

  (1)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3),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八)、 閱讀吳均《與朱元思書》,回答問題。

  1.下面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b)。

  a.窺谷忘反(通“返”) b.在晝猶昏(夜晚)

  c.負勢競上(向上) d.從流飄蕩(隨著)

  2.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請說說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異”在哪里?

  寫山的“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寫水的“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

  第一問: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問: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九)背誦默寫課文

  學習小結:

  (學習等級              組長簽字             )

  教師評價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2

  為了參加全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最近我校組織了校內選拔賽,其內容之一就是上課,于是我選擇了上《與朱元思書》這一篇課文。

  以前,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來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容,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的用時就要占課堂時間的一大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聽的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嘗試著一些改變,現在算是找到了一點成功的喜悅。

  我今天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用了一節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尤其要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基本能夠翻譯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接著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行小組(四人)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本組的疑難問題,之后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翻譯課文的時間,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我將繼續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3

  教學理念:

  把研究性學習和語文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吟詠體會,體會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

  教學方法:

  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一、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富春江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114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旖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可謂美不勝收。作者及作品

  二、作家作品介紹:

  吳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出身寒賤,好詩文,文章風格清拔有古氣,稱為“吳均體”。為人耿直,因私下撰寫《齊春秋》,如實記錄齊、梁歷史,被焚書稿并免職。后奉詔撰寫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信,描繪了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抒發了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心態。

  本文為駢文,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間定句者又稱“四六文”。

  三、讀得順暢。

  自主朗讀,熟悉課文。

  要求:

  1、讀得流暢響亮。

  2、讀得字正腔圓。

  3、讀得抑揚頓挫。

  4、讀得層次分明。

  具體實施如下:

  A、生自由讀。

  B、抽一位同學來讀。

  C、請同學對剛才那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

  D、教師朗讀課文。

  E、學生評價教師的讀法。

  四、課文學習:

  學生活動:

  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教師活動: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俱:都共:相同色:顏色)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高爽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

  ②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從:沿、順流:江流東西:虛指,作者隨心所欲觀賞景物使船所至)

  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③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許:用在數詞后,表示約數“左右、上下、大約獨絕:獨一無二)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④水皆縹緲,千丈見底(縹緲:青綠色。縹,本義是青白色的絲織品;碧,本義是“石之青美者”,青色美玉,用在一起組成近義聯合式復合詞。)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

  ⑤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

  ⑥急湍甚劍,猛浪若奔(湍:急流的水。甚劍:甚于劍,比劍還快。奔:飛奔的馬。甚、若互文。)

  湍急的水流比劍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⑦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負:憑借,仗恃。競:爭逐。上:向上。軒邈:本義是高遠的意思,這里形容詞做動詞,比高遠,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直:筆直地。指:向,這里是向上的意思。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相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峰。

  ⑧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激:沖擊。作:發出。響:聲響。好鳥:美麗的鳥,又說百鳥。韻:和諧之聲。

  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越的泠泠之聲。百鳥相互和鳴,鳥聲嚶嚶,和諧動聽。

  ⑨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千、百:言其多。轉:同“囀”,鳥婉轉地叫。這里指蟬鳴。無絕:不絕,與不窮對偶。

  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

  ⑩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鳶:鴟,俗稱老鷹。鷂鷹。戾:到。息:停止,平息。經綸:整理絲縷,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反:歸,還。

  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⑾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柯:樹枝。疏:稀疏。交:互相。映:掩映。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列出文章的結構圖。

  五、深入探究,從審美的角度關照課文內容。

  具體實施方法:

  由教師給出探究的角度,適當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內部合作解決問題,焦點問題,全班共同探討,提倡有不同的見解。

  1、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提示: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發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2、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

  提示;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寫景重點上,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3、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提示: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后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4、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

  提示:聽到的是歡快的聲音,它們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

  5、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山水巨大誘人的魅力,使作者產生隱居之想,表達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6、本文是駢文,請找出文中出現的對偶句,并說說它們的妙處。

  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提示: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讀來瑯瑯上口,節奏感極強。

  六、拓展延伸:

  請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這句話中雖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奮發有為,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但所蘊含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個人名利,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奇峰。聆聽“泠泠作響,嚶嚶成韻”的'美聲,不禁心曠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祿之心。

  假如我們置身山水,是否會產生和作者類似的想法?賞景產生的感情是由欣賞者的處境和心態決定的。樂景可以產生樂情(如:《社戲》),樂景也可以產生哀情(如:《小石潭記》)。同樣,富春江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吳均產生退隱之心,也可使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產生積極進取之心,也可使一些遭遇挫折而不能正確對待的青年在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吳均

  奇山異水

  主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4

  一、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縹(    )碧       軒邈(    )    泠(    )

  戾(    )天       橫柯(    )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    )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    )

  5.猿則百叫無絕                  (    )

  6.經綸世務者                    (    )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與朱元思書

  吳  鈞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文章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水時,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點。

  3.寫山奇,分別從____覺和____覺來寫景,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賞了奇山秀水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結構有何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  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①。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②。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③。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④。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⑤;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⑥。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⑦。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⑧;露濕青皋,麥隴朝雊⑨。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⑩?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11)?然是中有深趣矣(12)!無忽。

  因馱黃蘗人往,不一(13)。山中人王維白。

  《四部備要》《王右丞集箋注》卷十八

  【注釋】

  ①臘月下:當臘月(農歷十二月)之末。景氣:景物氣候。故山:舊居之山;舊游之山。作者在終南山陲置有輞川別墅(故址在今陜西藍田縣南);以前作者曾和裴迪一起在輞川山莊“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過:拜訪。②溫經:溫習經書。猥:鄙*之意。謙詞。③輒便:就。憩(q@):休息。感配寺:寺名,故址在今陜西藍田縣。④玄:幽深。灞:灞河。源出藍田縣東秦嶺北麓,流入渭河。⑤輞水:即輞川,又稱輞谷水,在藍田縣南,向北流入灞河。淪漣:波紋。⑥村墟:村落。舂:搗米。疏鐘:稀疏的鐘聲。⑦仄逕:狹窄的小路。⑧蔓發:滋發。可望:可以觀賞。鰷(ti2o):白鰷魚。矯:舉。⑨皋:澤邊地。朝(zh1o):早晨。雊g^u:雉鳴。⑩斯:這。指春景。倘:或許。(11)天機:天性。清妙:清遠妙悟。(12)是中:這中間。(13)“因馱”句:趁藥農馱黃蘗進城的方便捎信前往。因:趁。黃蘗(b^):通作“黃檗”“黃柏”。一種蕓香料落葉喬木,樹皮可入藥。不一:不一一細說。

  1.此信描寫了山中幽美的景物,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襯出夜之靜謐。

  2.此文中作者想表達的感情是什么?

  3.請用橫線在文中劃出作者的想象之筆。

  參考答案

  一、pi3o xu1n mi3o l0ng l@ k5  二、1.隨著  2.獨一無二  3.好像  4.軒:高 邈:遠 都作動詞用  5.不停止  6.籌劃,治理

  三、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清 急  3.視 聽 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兩岸群山之美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5.先總后分

  四、1.月光、燈火、犬聲、春聲  2.懷念友人之情。  3.“當待春中……麥隴朝雊”。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為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法指導]

  通過自主探究、質疑討論、精講點拔、熟讀感悟激發想象完成導學任務:

  [學習時間] 45分鐘

  [導學過程]

  (一)指導誦讀,讀對讀順   (8分鐘)

  1、導入  新課: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2、指導誦讀

  教師范讀一一明示目標一一學生對照下注給生字注音一一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一一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3分鐘)

  1、提示: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用小黑出示)。

  設疑:①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這里的美景怎么評價稱贊的?

  ②所寫之景屬于哪個季節?你怎么看出來的?

  2、檢查自讀。  (問②若不能回答暫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12分鐘)

  1、分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提示:結合下注,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2、檢查解疑。小組代表發言,其余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15分鐘)

  l、教師引導、點拔,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析讀結合):

  (若前“整體感知”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2)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為什么?)

  (4)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5)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

  (6)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6分鐘)

  獨立思考后,創新復述: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1、教師示范復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復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復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  (1分鐘)

  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作者郵箱: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6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大綱中有文言文背誦推薦篇目20篇。《與朱元思書》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單元提示中要求“熟讀并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來”。《與朱元思書》是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2、熟讀背誦全文;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悅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后,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鑒賞、記憶、積累。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后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插入了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讀文思考、標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圈點批注的學習習慣;為了解決重難點,選取了大量的圖片并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由學過的寫景文引起學生的回憶,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又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本文是一篇自讀篇目,文下的注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要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后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讀也有了著落。

  第三步,誦讀課文。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獲的前提下,教師指導并進行范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后留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屏幕提示的問題思考、標劃。

  第四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文中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著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如,在引導背誦第一節時,選擇了一幅山水畫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來游去,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作者坐著小船飽覽“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同時,引導學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后,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這一幅幅畫卷,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

  第六步,結合圖片的綜合展示,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達成目標。

  第七步,在悅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7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疏通文意并且熟練的背誦課文。

  3、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學習重點】

  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義。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應著力于誦讀,只有在反復的誦讀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和文中所寫景物的詩情畫意,才能體會出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與志趣。學習時可先對照注釋,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再通過反復誦讀,并展開聯想,放飛想象,體會文章的意境,領略語言的神韻;最后熟讀成誦。朗讀課文時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讀出情趣。

  【知識鏈接】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這里看到的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風光,如詩如畫,引人入勝,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駢文,駢文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

  1、熟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水皆縹碧( )急湍甚箭( )泠泠作響( )鳶飛戾天( )( )

  經綸世務( )互相軒邈( )( )嚶嚶成韻( )千轉不窮( )

  2、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A層、B層、C層必做)

  從流飄蕩:______水皆縹碧猛浪若奔: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___________泠泠作響

  嚶嚶成韻千轉不窮鳶飛戾天者

  經綸世務者:___________窺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橫柯上蔽

  3、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4、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范讀、領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課文用哪八個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5、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

  6、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7、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作者寫奇山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寫了哪幾種景物?

  各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

  ★8、說說你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9.《與朱元思書》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家,字__________,吳興故鄣人。

  10.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有人仿效他的文體,稱“__________”

  1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

  ⑵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

  ⑶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

  12.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富春江的景色特點,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

  第二段承“異水”二字,運用和的修辭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緊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從、兩個角度寫景狀物。

  13.本文從應用范圍及標題形式看,它屬于__________體;從文章的內容看,它屬于__________;從語言特點上看,它屬于__________。

  14.用原文填空。

  (1)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側面表現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達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

  視覺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覺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對對聯:上聯:山高生寒樹下聯:

  15、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8

  結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1、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為創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

  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9

  語文學習對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各類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所占比例都比較大。所以掌握好閱讀理解是對提高成績相當重要。為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整理了這篇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有答案及翻譯,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有答案及翻譯

  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完成8—12題。11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施從事書

  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①;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

  之鳥,千翼競來;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③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④。

  【注釋】

  ①漢:銀河。

  ②企水:口渴求飲。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羅:即女蘿,一種爬蔓植物。

  ④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意思是,在對美好景物的欣賞中,內心確實會有所感悟。信足,的確,確實。蕩累,消除煩惱。頤物,留連物態以怡情養性。悟衷,啟發性情。散賞,隨便欣賞。

  8.解釋加點字。2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軒邈

  ③橫柯上蔽 ④千翼競來

  9.翻譯句子。2分

  ①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與朱元思書》寫作者坐船游覽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看似沒有固定的放向,實際上作者的游覽是有固定方向的,證據是“ ”(1分)

  11.作者是如何有層次地描繪“異水”的? (2分)

  12.從感官系統看,上面兩文都從 角度寫景,從寫作目的看,兩文都抒發了

  之情,《與施從事書》中能證明這一點的句子是 。(4分)

  參考答案:

  8. ①奔,奔馬。 ②軒,向高處伸展。③柯,樹枝。 ④競,爭。 9.略

  10.自富陽至桐廬

  11. 先用寫江水的靜態,突出其清澈的特點(1分);再寫江水的動態,突出其湍急奔騰的氣勢(1分)。

  12.視覺(1分) 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2分) “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1分)

  《與施從事書》翻譯

  在故鄣縣東邊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懸崖陡峭,直聳云霄,綠樹濃密,山路崎嶇。鳥兒競相飛來,千翼相連;口渴了來喝水的猿猴,成群結隊,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蘿鋪成了小路。即使風雨交加,前程艱難,也不更改自己的氣節。在這么優美的環境里,的確可以消除煩惱,怡情養性,有所感悟。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寫的富春江獨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5、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6、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主旨。

  7、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細心體味、盡情觀賞。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讀音:

  縹碧(piǎo)急湍(tuān)軒邈(xuānmiǎo)泠泠(líng)

  戾天(lì)鳶飛(yuān)經綸(lún)橫柯(kē)

  2、指名學生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五、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小組交流,每組在統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六、學生根據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千丈見底水之清

  異水

  急湍猛浪水之急天

  從高山寒樹樹之奇下

  流負勢軒邈山之勢獨

  飄奇山泉鳥蟬猿山之音絕

  蕩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七、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與朱元思書》。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學點評。

  2、提問:本文為我們呈現了怎樣一種意境?

  學生思考,交流。

  三、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問: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詩文都很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請反復品味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四、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五、探究拓展

  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為適于人類生存的美好環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結合這段話,談談你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習題)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

  2、欣賞作者筆下的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3、閱讀和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文,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

  2、難點: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探究。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郁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板題)這篇雖是書信,卻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現在讓我們一起品賞作者吳均筆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異水。請大家打開課文,先看看注釋,說說吳均是何許人也?(學生說后,屏幕展示作者簡介)

  二、看視頻聽名人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語速和感情,邊聽邊劃出難認難讀的字詞并說一說。(學生說后,屏幕展示課文生字詞,再集體讀一遍。)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品讀它,欣賞它并力求當堂背誦。

  2、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邊讀邊發現問題。

  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組內討論解決。

  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班內共同解決。

  3、在探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

  4、學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說說本文寫作上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優點:多用對偶,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用詞精練,字字珠璣,無以復加,無以舍棄。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寫景。

  寫景狀物善用動靜結合,總分結構一目了然。

  寫景不忘抒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據總寫“奇山異水”到分寫的寫作結構應先寫“奇山”再寫“異水”。

  三、拓展

  找出描寫上面圖片的句子,并選其中你喜歡的句子擴寫一段話。

  四、小結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五、作業

  1、收集描寫山水的詩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寫作結構和方法,寫你見過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書】

  總寫:奇山異水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視覺)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寫: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奇山(聽覺)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 篇12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3、側重在朗讀中感悟,除讀出情感外,還要求表現出作品的音樂美。 

  重點難點 

  1、強調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深入體悟詞語的表現力為重點; 

  2、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聯想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教學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

  (多媒體)“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縈繞倘佯在同樣青翠的群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吳均的《與朱元詩書》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二、讀

  1、聽讀:明確讀音和句讀 

  (多媒體)欣賞:課文錄音及畫面,要求仔細聽,并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朗讀:學生齊讀和個人讀相結合(注意字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

  三、學

  1、自由朗讀,對照課本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詞句,并相互討論。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理解(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四、析

  1、三讀:理清課文結構 

  朗讀:采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為什么? 

  (請1—2個學生談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就圍繞這兩句來寫)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奇”和“異”的? 

  (請2—3個學生談看法,要求:利用屏幕上的關鍵詞句,語言流暢)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屏幕,明確—— 

  景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 四讀:明辨課文的主旨 

  全體朗讀課文,可利用屏幕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后明確: 

  作者以側面烘托的方法表現出山水之美,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備用:關于吳均的生平介紹: 

  吳均:(496-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人,史書稱他好學有俊才。梁武帝曾經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其詩多為與友人的贈答應酬,詩風以清秀為主。《梁書》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被人稱為“吳均體”,其文傳世的大多是短小書信,如《與顧章書》、《與施從書》和本篇。  總之,從生平可見:雖想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五、結

  1、(多媒體)五讀:借助下列畫面,發揮想象,再現作者所繪美景。

  提問:讀到現在,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段話表明自己的感受嗎?

  (師) 《與朱元思書》一文所繪景色真是美極了!讀著吳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歷富春江一樣。讀到“風煙俱靜,天山共色”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象到眼前廣闊的視野、明凈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闊大的胸襟以及從容出游的舒暢心情。

  (生)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既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與朱元思書》一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及心靈的愉悅。  

  六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2、小結

  本文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段分別從“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展開生發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在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而且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得當。

  六、練

  (多媒體)1、請欣賞歷代文人墨客對富春江美景的贊美。

  唐朝韋莊稱富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見,富春江的確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請結合課文及上面的內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寫一篇關于富春江的游記。

  作者郵箱: 

《與朱元思書》講學稿(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初三上冊《與朱元思書》課堂實錄(精選14篇)

    根據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節課,初三語文組同仁來到12班聽我上《與朱元思書》。我課前把課題、作者、朝代都寫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補充的詞語解釋寫在左板書位置。...

  • 與朱元思書 教案(精選16篇)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一、說教材本單元是文言文教學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其中《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描寫山水景物的精品,不僅讓我們體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時還帶給我們...

  •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通用13篇)

    學習目標:1、能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能準確的翻譯全文。學習重難點能準確的翻譯全文。教學過程:一、定向導學:1、 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示例(通用17篇)

    一、導入新課以李白詩《朝發白帝城》導入。這首詩寫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們欣賞一下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看著富春江水是怎樣的流速,周圍的山又是怎樣的?二、介紹作者和背景1.作者簡介。...

  • 精選與朱元思書教案(精選17篇)

    教學要點 1、 利用錄音手段,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2、 誦讀、釋詞、譯句相結合,初步學習利用關鍵詞語分析課文結構、輔助背誦的方法。...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3、側重在朗讀中感悟,除讀出情感外,還要求表現出...

  •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案(通用11篇)

    教學目的1、熟讀課文,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句。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了解課文內容。3、體會本文的寫景文字,賞析語言特色。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難詞、句,掌握寫景文字內容。教學難點:1、對景物的感悟。2、本文的語言特色。...

  • 《與朱元思書》八下(精選12篇)

    與朱元思書【教學目標】u 知識與能力:1、進一步掌握積累一些常記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2、理解文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u 過程與方法: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自學尋找資料,了解吳均的創作和寫作特色。2.通過課堂競賽、導游、演講把握文中的字詞解釋,解讀作者對山水的喜悅之情。3.體味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逸的高潔志向。4.培養學生想象與聯想的能力。...

  • 《與朱元思書》(精選17篇)

    教學要點 1、 利用錄音手段,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2、 誦讀、釋詞、譯句相結合,初步學習利用關鍵詞語分析課文結構、輔助背誦的方法。...

  • 《與朱元思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精選16篇)

    一、課文分析這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也許并不是信的全文,因為我們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知道作者給友人寫這樣一封信的目的。但我們仍然可以把這篇文章當作一篇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來欣賞。 我們先整體感知一下課文的內容。...

  • 《與朱元思書》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

  • 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的答案(精選14篇)

    語文學習對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各類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所占比例都比較大。所以掌握好閱讀理解是對提高成績相當重要。為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整理了這篇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有答案及翻譯,以供同學...

  • 八年級語文 《與朱元思書》教案(精選12篇)

    教師寄語: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學習目標: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3.熟練地背誦課文。...

  • 初中語文《與朱元思書》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與朱元思書》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誼,無不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摸日日添日日躁av | 国产综合精品五月丁香好久久 |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 亚洲最大色综合成人av | 亚洲第一天堂影院 | 大香伊在人线免97 | 自拍视频国产 | 噜噜88av偷拍 | 国产免费一级特黄真人视频 | 91丨国产丨蚪窝海角社区 |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一区 | 阿拉伯一级黄色片 | 国产极品紧身牛仔裤av片 | 大地资源网中文在线观看免费节目 | 日本熟妇人妻XXX╳Ⅹ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 | 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青草 | 成人一级 | 免费观看爱爱视频 | 国产jizz18高清视频 |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 国产一级淫片a直接免费看 91精品无人成人www | 中国老太婆野外xxxx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免费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 中文字幕老妇偷乱视频在线小说 |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自拍|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最新国产露脸在线观看 |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韩 | 性欧美18一19sex性欧美 | 欧美xxxxxbb | 亚洲色图手机在线 | 12孩岁女A处破娇小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 免费在线?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