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過著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新詩的音律美、繪畫美、情感美;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掌握美詩美讀的技巧,培養美讀現代詩歌的能力。
(2)引導學生認識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培養聯想、想象和創新的能力。
2、情感態度目標
(1)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擺脫封建束縛、追求光明的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
(2)堅信理想的世界定會來臨,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堅定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按照“讀——想——析——練”的思路進行教學。通過朗讀來掌握詩歌的韻律、節奏,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詩歌寫作的技巧,掌握詩歌欣賞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導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回有許多遐思幽想。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放飛你的思緒,展開聯想。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嗎?曾經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看到這靜謐的夜空時,也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只不過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結局是悲慘的、痛苦的,而詩人心中的牛郎織女則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麗的街市中。現在我們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詩作一起去游歷那美麗的“天上的街市”。下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詩人郭沫若。
2、介紹寫作背景(出示幻燈片)
設計意圖:文史不分家。在觀看圖片之后,適時地介紹寫作背景,有助于學生了解作者作詩時的感想以及通過詩歌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簡介作者、作品(幻燈片)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通過簡介,了解作者的寫作道路、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以更好地學習作者、作品。
(1)了解寫作背景,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2)掌握詩的朗讀技巧,朗讀并培養語感。
(3)認識聯想和想象,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分析、解讀全詩:
(一)、詩人眼前所見之物: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和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同學來說說
街燈聯想到明星
明星聯想到街燈
出示聯想的定義:聯想:這由某人或某物而引起與之相關聯的人或物的思維,就叫聯想
聯想時抓相似點
(二)、詩人想象的事物: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淺淺的天河等
出示想象定義:這種在頭腦中對已知形象進行加工,經過新的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就叫想象
(三)分析:詩中是如何運用聯想和想象的?
第一小節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后,屏幕隨即打出問題的關鍵字,即板書。
設計意圖: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這些問題的提出,將學生帶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通過想象在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世界。
(四)詩人極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
展示交流,歸納小結:“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語氣這表明了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八、再讀課文(配音樂)
要求:讀出情感美:齊讀2、3、4節,找出詩人的想象中天上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討論交流:牛郎織女騎著牛兒自由地過天河,天街閑游
九、合作探討:
1、議:聰明的你們,能夠想象得出,牛郎織女還會做些什么呢?
小組各抒己見
示例:
牛郎織女正在天街閑游的時候,忽然下起了小雨,他們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在桂花樹下躲雨,嫦娥姐姐會用桂花來款待他們呢!
看圖片,再分組議一議: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與詩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本質區別在哪里?
小結: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只能夠(七夕相會)
詩中的牛郎織女卻能夠(自由來往)
2、進一步探討:詩人為何在詩中對民間傳說進行如此大的改動呢?
播放背景音樂(牛郎織女的兩種生活)
出示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資料:本詩寫于1921年,中國當時軍閥混戰,時局動蕩,民不聊生,詩人在現實中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于是把希望的目光移向浩瀚的宇宙,借助奔騰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表達他對人壓迫人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追問)背景思考: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象,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朗讀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把握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通過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大膽想象,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鼓勵學生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展開想象,激發他們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反復朗讀詩歌,品味詩句,把握詩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難點:培養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味、合作探究、拓展運用
四、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朗讀磁帶、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請同學們說說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后)大家知道嗎?郭沫若先生這位偉大的詩人,他看到這靜謐的夜空時,也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只不過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結局是悲慘的、痛苦的,而詩人心中的牛郎織女則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麗的街市中。現在我們就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詩作一起去游歷那美麗的“天上的街市”。
請學生介紹詩人郭沫若。
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一部新詩集。它確定了郭沫若在我國現代史上新詩歌奠基人的地位。
(二)初步感知詩歌的畫面和內容
1、配樂朗讀詩歌
2、生字
縹(piāo)緲(miǎo)
3、生詞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這樣。
珍奇:貴重稀奇。
閑游:悠閑散步。
陳列:把東西擺出來供人觀看。
4、學生自由讀詩
讀后思考:同學們讀完詩,知道詩里有哪些畫面?詩人都有哪些奇思妙想?
(1)學生回答并朗讀相關詩句。
(2)明確:街市——縹緲的、美麗的、陳列著珍奇
牛郎織女——騎著牛兒、閑游、提著燈籠
5、詩人借助什么手法為我們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點撥聯想與想象的區別。(小黑板出示:
聯想:由實際存在的事物想到與它相似相關的.其他事物的心理過程。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學生說運用聯想或想象的例子,教師適時引導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觀蚊如鶴;夏蚊成雷,擬作全鶴舞空。)
(2)思考:本詩什么地方用了聯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
(3)朗讀第1小節中自然的聯想。
(4)朗讀2、3、4小節中豐富的想象。
適當指導肯定語氣的朗讀情感。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體基調;通過設計朗讀腳本,體會詩人對美好的向往。
2、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理解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在表達詩人情感時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理解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在表達詩人情感時的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方式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腳本批注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請學生講述牛郎織女故事。
詩人郭沫若曾寫過一首詩,里面涉及了牛郎織女,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這首詩《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筆下牛郎織女的生活與剛才大家所講的內容有什么不同,體會詩人借這個故事表達的情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1、請同學自由朗讀詩歌,嘗試感受詩歌的主基調。
自由朗讀后,請學生談談這首詩的主基調。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詩中的重點詞語,關注作者筆下牛郎織女的結局,得到主基調──抒發對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
2、再請2~3位同學進行朗讀展示。
教師抓住能反映本詩歌基調的語句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詩歌的基調和情感。
(三)內容探究
我們知道的牛郎織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寫的那樣,詩中牛郎織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我們在朗讀時,讀到詩人給我們描繪的景象時,有什么感覺?再請2位同學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詩中畫出作者想象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想象的內容在你的腦中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布置學習任務:
1、請2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圈畫出表現詩人想象的詩句。
2、小組內合作,學生用幾個關鍵詞描述“看到”的畫面;相互補充后,派代表與全班交流。
3、班內同學傾聽別人的發言后,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幅畫面給你的感受。
學生朗讀,其他人圈畫。學生小組內討論。討論后,將關鍵詞寫在黑板的指定位置。展示后,學生先用一個詞表達聽后的感受,之后進行闡釋。通過此種方式進行相互評議。
(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評議進行點評。重點關注學生對詩句內容以及詩人情感的把握,關注學生有理有據的闡釋。)
詩中的珍奇物品與牛郎織女的生活都是作者的想象。這些美好的事物令作者心馳神往,這種強烈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詩人內心的向往。詩人借這樣一些美好事物,表達出自己的追求。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想象,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思。
(四)語言探究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
詩歌是高度精煉的語言,老師發現在這首詩當中反復提到了“定然”這個詞。反復出現一個詞未免顯得有些啰唆,以第二節為例,我們一起來試試看這個詞是否可以刪掉?
刪一刪:
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誦原版和刪除“定然”的詩歌,其他同學體會兩種表達有何不同。
請同學將比較后的感受寫在第二節的旁邊,并用簡介的語言對自己的感受加以闡釋。之后,再次進行朗讀,進一步體會。
【設計意圖】進一步使學生明確郭沫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五)活動學習
1、根據對詩歌的理解,自行設計朗讀腳本并進行批注。
朗讀腳本范例:
重音用“?”標注,停頓用“/”,語調用“↗、↘”標記。
2、小組內相互交流。每位同學在小組內朗誦詩歌,其他同學提出改進建議。推舉小組代表,參加班內朗誦競賽。
3、請小組代表按照組內設計的朗讀腳本來朗誦詩歌,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六)布置作業
有選擇地布置檢測練習。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4
天上的街市
洪里初中朱繼勝
學習目標:
1. 聯想想象的學習及應用。
2. 理解詩歌的內涵。
3. 朗誦詩歌,讀出詩味。
學習重點、難點
朗誦詩歌,讀出詩味;理解詩歌的內涵。
學習方法:導出理論,了解內容,把握背景,讀懂詩歌;緊扣感情讀出詩味。
學習過程:
一、 回味《賣火柴的小女孩》,理解小女孩的現實遭遇與美麗幻想之間的關系。
現實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人疼愛,感受不到絲毫的快樂。而幻想中卻擁有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這些美麗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抨擊。
交流考試成績不理想地的心理。
小結:丑的現實能激發人們追求美的理想。
二、 教師范背詩歌,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美。
三、 小組自由朗讀,討論交流詩歌的美。
景美:璀璨的街燈和明星(實景)
美麗的街市 (虛景)
情美:牛郎織女的生活
小組自由朗讀體會、交流,并閉目想象其美麗畫面。
四、 討論交流詩歌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的區別。
1、 學生簡要講述牛郎織女神話傳說了解其生活。
2、 與詩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對比。
神話傳說:天河阻隔,七夕相會
詩中: 騎著牛兒來往,在天街閑游
五、 閱讀歷史書目錄,了解中國近代史,出示作者的相關材料。
近代中國自1840年以來,長期處于戰亂之中。社會黑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詩人作為一個熱血沸騰的有志青年,目睹這一現狀,他的內心里現在會想什么?
(附作者介紹)
六、 歷史背景、詩中美景、導語 材料三者相結合,討論作者在詩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 朗誦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體現出作者這種思想感情的詞,并加以分析。
八、 聽錄音朗讀,想象詩中絢麗的畫面,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 輕聲跟讀,把握詩歌的節奏和感情,讀出詩味。然后自由朗讀并交流朗讀體會。
十、 作業 :營造你心目中的天上街市。
板書設計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丑的現實——————————美的理想
明星、街燈——————聯想———————— 美麗的街市
以丑寫美 想象
黑暗的社會——————反襯—————— 牛郎織女的生活
詩人批判當時黑暗的社會,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2、 教學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②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節(引導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范,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想,還要要求所聯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借此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序】
1、 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1分鐘)
明確目標(1分鐘)
指導朗讀(15分鐘)
提問探究并質疑(15分鐘)
小結鞏固(5分鐘)
練習提高(8分鐘)
2、 教學環節設計
引導入境:(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①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解說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現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現詩中的“美”,問題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b、怎樣聯想和想像?c、詩歌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鐘)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和節奏重音,接著教師屏幕顯示朗讀要點并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并核準節奏和重音,然后組織齊朗誦、小組內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并質疑(15分鐘)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a.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并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鐘)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于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后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美親切,節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鐘)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安排兩題:a、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聯想和想像,b、課后練習,仿例續寫。
3、 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說學法】: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培優轉差
從學生學習活動來說,這節課是四個板塊:
一是朗讀感悟,感受音樂美。培養朗讀能力,更多關注基礎薄弱學生,落實本課最基礎的目標。
二是探究內容,理解意境美。培養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學生為基準,達成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隱性目標。
三是探究寫法,領悟情感美。通過語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學的分析理解能力,讓基礎薄弱學生有基本的情感體驗。
四是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聽說讀寫” 為訓練主線,學生通過朗讀、模仿續寫、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擁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思維形式。
學生接受的學習方法指導主要是:朗讀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書】突出“美”:
音 韻
美
意 境 情 感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說課稿
下一篇:《天上的街市》說課稿(3)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6
在《女神》時代那一陣強烈、亢奮的情感噴發之后,郭沫若進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這時,他對過去曾以涌溢的熱情歌唱過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藝術誘惑。
在當時的中國,郭沫若是宇宙意識最強烈的作者。不同于當時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奧秘,常常陷進自造的煩悶、焦慮和悲緒。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調動起豐富的審美想像力,他找到了自己的心靈對應物——夜空。</PGN0261A.TXT/PGN>
在郭沫若看來,無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個體生命之中:“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灣清澄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著好像一張明鏡,宇宙萬物的印象都涵映著在里面;一有風的時候,便要波翻浪涌起來,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活動著在里面。”(《三葉集》)當有限的個體生命與無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聯系,郭沫若以新的靈感方式改變了自己視覺感應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經大大偏離了古代作家的視覺常規。他不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靈感受夜空。夜空引誘著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審美化的態度與無限的宇宙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節奏中,既有“鼓舞調”,也有“沉靜調”(《論節奏》)。他的《星空》詩,便是“鼓舞調”的夜空的巡禮。在他筆下,夜空是那樣奇麗可驚,那樣蕩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許變換!/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機卻永恒在轉!”而《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則是一首“沉靜調”的清朗雋美的夜歌。就在寫作《天上的街市》的半個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達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潔凈”的詩的世界,呈現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潔凈”的想像世界的圖畫。
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詩人通過兩個互換本體與喻體的比喻,將天與地連成一體。“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無數明亮的燈與星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
詩的第2段至第4段描繪了詩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這十二行詩句中,詩人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其肯定的語氣會使讀者追隨著詩人的想像,模糊著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陳列著“世上沒有的珍奇”,那里一定是比現實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么?詩人仿佛看到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正在那里享受著</PGN0261B.TXT/PGN>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來,傳說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到天上以后是不幸福的,他們被阻隔在天河兩岸,一年只得一度相會,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詩中,天河變得“淺淺的”,不甚寬廣,它不再妨礙情侶們自由往來。因而牛郎織女可以雙雙游逛天街,詩人甚至看到了他們手里提著的燈籠。這虛幻的景象在作者筆下竟顯示出生動的真實感,作者所描繪的美麗幸福的天街向讀者提供著人間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在以心靈的眼睛眺望夜空時所看到的。在詩人郭沫若的心靈視野中,天上的世界對應著地上的世界。當地上的世界給他留下“眼兒淚流”“心中作嘔”的印象:“游閑的尸,/淫囂的肉”,“滿目都是骷髏,/滿街都是靈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寫了自己對光明的向往。
(選自《郭沫若詩詞鑒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用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寫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他們豢養的各派軍閥窒息著。詩人在苦悶中彷徨。他不滿現實,熱烈的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燦爛 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浪漫氣息濃郁的詩。
三、出示目標
四、請學生聆聽優美的配樂試讀,揣摩詩的感情;同時注意朗誦的節奏和重音。
五、聽讀,討論明確朗讀朗讀要求:
(一)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二)把握這首詩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憂郁的感情。
(三)劃出詩歌的節奏并標出重音,配樂朗讀。
六、配樂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 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2) 詩人看到明星景象時產生了那些想象?
3) 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4) 最后一節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區分聯想和想象:
八、自主合作探討問題:
1、詩中反復出現的“定”、“定然”有什么作用?
2、“那朵流星”的“朵”是不是錯用?為什么?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8
目標要求:
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2、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品味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播放背景畫面和音樂)看到這幅畫面,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燦爛星空總是能激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浪漫的詩人往往會借助種種想象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
(出現課題及作者,教師同時板書。)
二.誦讀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2.點一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點評。師問:為何要這樣處理。
3.師配樂范讀:
4.交流怎樣讀好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把握詩的感情基調,根據詩中所表達的感情處理好抑揚頓挫的節奏,努力讀出自己的理解,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齊讀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內容,感悟主旨。
1、請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的活動。比如:在的時候,詩人看到了,又想到了。
2.在詩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樣的?
3.你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嗎?在這首詩中,作者將這一傳說作了怎樣的改動?(從中寄托了怎樣的理想?)
如果學生需要,可適當介紹寫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陷入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這首詩第一次發表在1922年《創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來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欣賞一首好詩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煉傳神的語言。古人用“紅杏枝頭春意鬧”表現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鬧”字更是神來之筆。)
1.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組討論)(或者用啟發學生去換詞丟詞的方法體會這個詞在這里的特殊含義或表達效果。)
2.師生配樂齊讀全詩
3.試著背誦這首詩。(給出畫面和音樂,背完一行,出現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詩人由無數的街燈聯想到無數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燈,想到了天上有一個陳列著珍奇物品的美麗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織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滿的生活。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們來做這樣的一個想象訓練:
仿照示例,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續寫下邊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目標: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詩歌不可以不讀,讀是理解的基礎。關鍵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有效的指導學生去讀,包括朗讀和默讀。讀的不深入也就談不上對詩歌的鑒賞。熟讀乃至自然的成誦,我想,這應該是教學一首詩的最高境界。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9
一個晴朗的夜晚,沒有月亮,滿天銀星在遙遠的夜幕上熠熠生光。在學生沒有任何預習、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晚自習課上,我走進教室。
師:同學們,打開窗戶,都圍坐在窗邊,這一節課我們望星空。
(生驚異,繼而興奮,都涌向窗邊。教室內的燈關閉。)
師:大家看著天空,誰能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滿天的星星。
生:我看見了星星在眨著眼睛,一閃一閃的。
生:你看(用手指著天空),那顆大星星跟我家那盞落地燈似的,又大又亮,真好看!
生:西邊那兩顆星靠得那么近,好像在說悄悄話呢!
……
師:同學們看到了這么多這么美的畫面,真了不起!其實你們在不知不覺中都用到了文章中常用的兩種寫作手法——聯想和想象。根據你所表達的內容,你認為什么是聯想和想象呢?
(生熱烈討論,然后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高論”)
生:我覺得由這個事物想到那個事物就是聯想。
生:不對,“想”應該是一種心理過程,聯想應該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心理過程。(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
生:我覺得憑空想出一些事物就是想象。
生:憑空怎么想?我認為是在一個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想出來的。
生:我覺得想象出來的這個事物應該是現實中不存在的,而聯想出來的這一事物應該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
生:我認為想象和聯想同樣都是一種心理過程。
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太棒了,眾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好。下面就讓我們放飛聯想和想象的風箏,隨風再次遨游這美麗的夜空。你看,天空中除了星星,還有什么?
生:有好多金銀珠寶、奇珍異玩呢。(生哄笑)
生:我看到嫦娥在寂寞地起舞呢,也許她又思念人間的后羿了吧。
生:我看到牛郎和織女中間的那條銀河了,她害得牛郎和織女可傷心了。(露出憂傷的表情)
生:我看到最疼愛我的外婆了,她離開我一年多了,我真想她。外婆在天上沖著我笑呢,她一定過得很快樂吧!(陷入遐思中)
……
師:同學們,你們豐富的想象力真的讓我很佩服。在你們的心中,天上的生活如此之美,如此神秘,那么你們愿不愿意到天上去生活呢?
生:我愿意。我想去看看天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真的有許多人間沒有的東西。(有些同學附和著)
生:我也想去天上生活。你看《西游記》中天上的神仙們過得多么逍遙自在,我也想體驗一下。(眾人笑)
生:我不想去天上生活。我覺得我現在生活得挺幸福的,有疼愛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關心我的老師和同學,我舍不得離開他們。
生:我向往天上,但我不想去天上生活。我只想去旅游一次,去看一看,然后就回來,我也覺得現在的生活挺好的。(眾生紛紛點頭)
師:因為好奇,所以我們渴望做一次太空之旅;因為幸福,所以我們不愿離開現在的生活。只要我們努力耕耘,太空之行就不會遙遠;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幸福之花就會越開越盛。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多少年前,有一位詩人也曾和我們一樣遙望星空,浮想聯翩。他在想些什么呢?他也和我們一樣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室燈亮。生驚喜異常、迫不及待地朗讀起了詩歌)
課后反思
我通過有意識地制造機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本詩之前的佳境,在美麗的夜空中盡情飛舞、自由翱翔,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創新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成功地完成了聯想和想象的有關問題,并且讓學生明白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放心地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天上的街市》了。
總之,在整堂課的教授過程中,我注重了文本情境的創設,力求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更要授之以漁場。
創設文本情境,授之以漁場
——對《天上的街市》一詩的情境設置
內容摘要:1、制造機會,鋪設情境氛圍
2、自由體驗,引導把握聯想與想象的知識
3、深入思維,引導理解現實與理想的關系
4、激發興趣,進入文本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
.《天上的街市》教案4
.《天上的街市》教案3
.《天上的街市》教案2
.《天上的街市》教案1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實錄 4份
.《天上的街市》綜合能力測試
.《天上的街市》同步訓練
.《天上的街市》檢測與評價練習
.《天上的街市》同步練習
.《天上的街市》作業練習
《天上的街市》ppt課件
《天上的街市》ppt課件(內含配樂音頻)
《天上的街市》ppt課件(1)
《天上的街市》mp3音頻課文朗讀
《天上的街市》flash課文朗讀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下一篇:《天上的街市》說課稿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 學習詩人運用聯想和想象創造詩的意境的寫法
3. 指導朗誦詩歌
4. 訓練聯想和想像力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 通過課文分析.理解聯想和想象
3. 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 你們聽說過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嗎?
生:簡述故事的梗概。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 想一想牛郎織女在天上過的生活怎么樣?
生:自由答, 師總結: 不自由、不幸福, (板書)
師: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聽后說說在這首詩中描述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是怎樣的?(要求老師在讀的時候學生不要看書,盡量在頭腦中形成立體的圖像)
生:回答上述問題, 師總結:自由 富足 幸福
師:詩人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的想象呢?讓我們來進一步去欣賞這首現代抒情詩,(板書課題)
作者: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等。
師:再回過頭來看剛才的問題,詩人在詩中描述的牛郎織女的生活狀況為什么和神話中的完全相反呢?這要我們結合作者寫詩的背景來看,這首詩寫于1921年10月,1921年的中國狀況是怎樣的? 你們學過歷史能不能說一說,
生:自由回答,師作點撥后總結:冷酷、黑暗、腥穢的社會。
師:不難看出詩人寫這首詩的用意是什么?
生:自由答,師作總結:對自由,富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板書)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體會這首詩在閱讀時的節奏和語調。
生:自由答后,師總結,節奏:舒緩;語調:輕松、柔和,
二.
師:郭沫若說過:“詩的職責全在抒情,”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要抒發某種特殊的情感,必須借助于生活中的某種特定的景物作為依附,在第一個詩節里詩人借助了什么景物?
生:自由答, 師總結作板書:
(地上的)燈-----------------(天上的)明星 實景 相似:明、閃、現、點著.
(天上的)明星---------------(地上的)街燈
師:詩人描繪了哪兩個實實在在看到的景?地上的街燈是明星嗎?天上的明星是街燈嗎?這里作者用了一個詞“好像是”并不真正是, 這種由實際存在的事物想到與它相似相關的其它事物的心理過程叫聯想。
師:第一節詩中實際存在的事物是看到的“地上的街燈”和“天上的明星”然后由地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看到天上的明星想到地上的街燈,我們看“街燈”和“明星”的相似之處有沒有表現出來?在文中畫出來。
生:自由答,師板書見上,
師:其實在我們學過的文章和實際寫作中經常運用這種方法,能不能想出來?師點撥《荔枝蜜》《.驛路梨花》.等等
師:下面我們接著看詩,既然天上的明星好像街燈, 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有街市自然有物品, 有物品自然就有人-------牛郎織女
師板書:
街燈--------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織女
聯想 想象
師: 這種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叫想象。聯想和想象是文學創作中最必須具備的能力, 下一節課我們將會用一節課的時間培養你們的這種能力。
師:在詩人的想象中牛郎織女的生活是自由,富足和幸福的詩中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的?
生:可以用文中的詩句回答.
師:在黑暗中的人們對光明和幸福的向往是強烈的, 我們從詩中的那些用詞中可以看出來?
生:“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中的“定然”,別外還有其他詩句中的“定然”。.
師:最后詩人又巧妙地把想象中的景象與實景聯系起來,大家看看是哪幾句?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生:討論后,師明確:“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這樣寫與詩的開頭作者由現實展開想象到結束由想象回到現實形成照應,詩的結構更加完美。
三. 指導背誦, 學生自結.
四. 課后自讀<<靜夜>>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述全詩的意境.
提示: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感情基調與天的街市差不多,詩中也運用了想象,要注意事項的是詩人在某些方面1920年前后由于在日本留學,經常往返于祖國和日本之間,常有思念國家和親人的情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學創作中想像的魅力.
2. 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 上節課留了一個作業, 讓大家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述全詩的意境,現在找一位學生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 讀后讓學生給予評價。
師: 在這首詩中又寫到了“天河”和“月亮”之下孤獨的人傷懷流淚的情景, 在回想一下《天上的街市》也寫了“天上”這個無限空間中的故事, 抒發了詩人的情懷, 是不是郭沫若特別喜歡用“天上”這一無限的令人敬畏的空間來抒發他的情感呢? 其實從古到今不只是文學家。 就是剛會說話的孩子都會產生新奇的想法。 現在一提到“天上”.你們是不是也用很多話題?
生:自由答, 有學生談到: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 中國實現了千年的飛天夢。
師: “航天飛行” 是科技進步,人類發展的需要,是人類探索精神的體現,在人類的發展史上, 人類有無知到文明, 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人類不斷探索地過程,探索需要創新思維, 大膽的想象是創新思維的具體體現,所以有人說: “科學源于幻想” 。 那么如何培養我們的想象力呢? 在語文學科中主要依賴于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本身離不開想象,下面我給大家讀兩篇想象奇妙的文章:
(一)
夢 天
唐. 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 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 ,更變千年如走鳥。
遙望齊州九點煙, 一泓海水杯中瀉。
注: 老兔寒蟾: 指月亮。 鸞珮: 指仙女。 黃塵清水: 意為滄海桑田。 齊州: 指中國。
賞析: 在這首詩歌中, 詩人夢中上天, 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里, 你來我往過著寧靜的生活, 而下望人間, 時間是那樣短促, 空間是那樣渺小,詩歌寄予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 表現了冷眼現實的態度。
(二)
月 跡
賈平凹
(寫中秋夜幾個農家孩子在庭中喝甜酒.)
奶奶說:“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 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呢!” 下面有這樣一段:
我們都必須看看那酒杯,果真里面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 捧著,一動不動地, 手剛一動, 它便酥酥地顫, 使人可憐兒的樣子。 大家庭就喝下肚去, 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
賞析:月亮浮在酒中, 酒喝下肚,那么月亮不是也喝下去了嗎? 于是月亮就在每一個人心里了, 想象天真,奇特而富有情趣。
師:可見作家想像力是多么的豐富, 下面我們進行一些思維的訓練, 看看哪些同學最富有想像力。
師:《天上的街市》有一條聯想和想像鏈,請同學們填出來:
街燈——明星——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牛郎織女
師:請大家先看下面的材料:
景泰藍的紗質燈罩, 燈罩透出淡黃的光圈, 微微顫動著, 把我所住的小屋治染成一片朦朧的海, 這時我正在觀看窗外的波光浪影, 海, 卻突然撲了進來。
清涼的海水浸泡著我, 好像我已不是用嘴呵氣, 而是用腮,帶有腥味的水草纏著我, 紫菜、 海參、 隨手可摘, 紅珊瑚、 白珊瑚, 玲瓏剔透……
我, 發現我已不復存在!
我是在鼓鰭尋詩, 暢游心海……
題目設置:
1. 請寫出以上短文的聯想和想象鏈.
光圈——海——我——魚
2下面我們進行聯想思維訓練, 給兩個詞, 請你們經過四到五步中間聯想。 使兩個意義相距很遠的詞語聯系起來。
冬天 鮮花 . 鋼筆 月亮. 電腦 北京
3. 下面這首詩是汪國真的<<春的請柬>>, 詩中的一些字用的極富想象力, 現在我把這些字空出來讓同學們填一填, 填后與原詩對照, 看看原詩中的這些用字好在哪里?
既然眼睛已經長得很___,
既然思緒已經染得很___,
既然感情已經變得很___,
那就張開翅膀飛吧!
飛出四季做的___。
既然嫌夏天太___,
既然嫌秋天太___,
既然嫌冬天太___,
那就發一張請柬吧!
-—邀請春天。
注:( 高、 藍、 暖、 繭、 綠、 黃、 白 )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朗讀詩歌并背誦,要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之情。 教學重點:1、朗讀詩歌并背誦,要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2、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學設想:1、這首小詩是輻射性很強的教材內容,由它可引發出典型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和用這個題材創作的詩文,如《迢迢牽牛星》、《秋夕》等,所以學習本詩應盡量開發出這些學習資源。2、這首詩很美很短,學習時應指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音語速有感情朗讀,注意分清節奏,念準重音;同時在讀好的基礎上,當堂背下來。3、聯想自然、想象豐富是本詩的一大特點,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拓展延伸、課外作業設計中突出聯想、想象能力的訓練。 教前準備:老師:準備幻燈片、課文錄音、鋼琴曲《星空》。學生:閱讀《牛郎織女》故事;預習致疑,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摘出較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并寫下本組對這些問題的初步意見,“問”與“答”都寫在課堂活動記錄表里,確定好發言人,準備向班級匯報本組探究結果,進行班級交流。 教學過程:一、導入昨天同學們都已讀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誰能用一小段話概述一下?一年相會一次,雖然他們的生活有點悲慘,不很完美。但是詩人郭沫若卻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性地運用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為我們寫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詩《天上的街市》。大屏幕顯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從小受到民主主義思想的啟蒙和影響,1914年赴日留學,接觸了莎士比亞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積極投身于新文化運動。1919~1920年之間,完成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創造社”,從事新文學運動,參加了革命。解放后,擔任了文化領域的領導工作。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恢復》等。 二、感知內容,學習朗讀。1、教師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內容。詩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個怎樣世界?請用一、二個詞語概括一下。如:一個 自由自在 的世界……2、各自輕聲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過渡:詩人滿懷著激情為我們創造出這么一個理想的境界,的確,感情是詩歌的靈魂,沒有了感情就沒有了詩。請各自朗讀一遍,然后說說詩人是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為我們描繪這么一個理想的境界的?(對天上美麗街市的憧憬,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3、學習朗讀,讀好詩歌(朗讀體驗)過渡:可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主調:令人向往)(1)討論: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朗讀這首詩語氣語調、語音高低、語速快慢、節奏強弱等都怎么處理?(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語速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2)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節奏和重音,并用鉛筆做上記號(“|”、“·”)。(3)學生朗讀,大屏幕顯示朗讀的節奏和重音,讓學生對照。(節奏:詩的停頓或聲調延長處用“|”劃開;重音:朗讀時,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詞語讀得比較重一些,主要是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強調句中的特殊感情。)(4)叫一個朗讀較好的學生,配上音樂《星空》,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仔細體會詩歌思想感情。(5)全班齊讀、鞏固。 三、探究品味過渡:其實要有感情地朗讀好一首詩,必須深入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們先逐段理解。(一)選段探究討論拿出課堂活動記錄表,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與現在頭腦里產生的新問題在小組中討論一下,經過精選,形成初步意見,確定好發言者,準備匯報、求助。四人學習小組探究結果匯報,如有不同意見,可討論。個別本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向其他組成員或老師求助。……(二)整篇問題探究過渡:上面我們分組逐段合作探究了有關問題,下面我們就整篇提問一起探究。(以下為備用問題,因為有可能在上一個“學生致疑解疑”環節中已解決)大屏幕顯示:1、這首詩是怎樣逐步展開聯想和想象的?2、詩中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民間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詩中通過哪些詞表現出來?請圈出來加以體會。3、詩人為什么要對民間故事作這么大的改動?他的用意是什么?(引導學生看背景)大屏幕顯示:作者創作此詩的有關背景: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時代尚未來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他們豢養的各派軍閥窒息著。詩人在苦悶中彷徨,他不滿現實,熱烈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篇爛漫氣息濃郁的《天上的街市》。(1、通過討論形成板書: 2、“天河”不同: “他們的生活”不同 如:“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富足;“閑游”、“來往”→自在、悠閑、舒適、幸福;“淺淺的” →來往自由“那朵流星” →“朵”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3、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向往和執著的追求。)小結:這么一首富有創意而又清新的小詩,我們應該把它背下來,給同學們2分鐘的時間,能背下來嗎?練背全班背誦。 四、拓展延伸過渡:盡管在《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這個題材寫過詩文,如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等,但這些詩都擺脫不了那種愁苦、寂寞之風;而詩人郭沫若卻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展開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創造性地運用了《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一改這一題材的愁苦之風,為我們寫下了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詩。你是否從中得到啟發,如果要你發揮想象力,給《牛郎織女》來個“故事新編”,會怎么樣?請以《牛郎織女新編》為題目,改編故事,可以短一點,具體講述自以為有創意的精彩的片斷、其他地方可概括簡略帶過去。思考2—3分鐘,“講”,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 五、課外作業:1、將說的故事片斷再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故事。2、課外背誦《迢迢牽牛星》、《秋夕》。3、默寫《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新詩的特點及郭沫若的創作。
2、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體會全詩形象鮮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蘊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并運用“縹緲、定然、珍奇、閑游、籠罩、疏星”等詞語。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內容并熟練背誦。
2、學習借鑒詩歌精練、生動的語言技巧和想象、聯想的表現手法。
3、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德育目標
1、體會詩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2、培養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
【教學重點】
1、品位詩歌語言,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把握情感。
2、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位詩歌的意境和蘊含。
【教學方法】
誦讀法,想象法,比較法,啟發、引導、問答相結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今天特高興,知道為什么嗎?(生發言)因為呀,老師剛剛從天上回來,而且還從那里的街市上為大家買回了一件禮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教師播放錄音──《小星星》)
(聽完后)好聽嗎?(生答)歌中,天上閃爍的星星變成了調皮的小眼睛,這不由得讓我們聯想到《春》中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在今天這個“美麗新世界”里,看到藍天,有的同學會想到白云、小鳥;看到大海,有的同學會想到尼莫、鐵達尼……我們的世界無不充滿著豐富的聯想與奇特的想象。
老師的禮物真的是從天上買回來的嗎?(生答)那當然是──假的了。但是老師這節課真的想和大家共同到“天上的街市”(展示課題)去逛一逛,地上的街市我們大家都見過,有繁華的市場,林立的商店,喧鬧的人群,還有琳瑯滿目的商品等。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呢?是不是陳列有王母娘娘蟠桃園的仙桃,老君煉的仙丹,月宮出產的桂花酒等世間罕見的珍寶呢?那里的人們都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偉大詩人郭沫若是怎樣由眼前城市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進而想象出天上街市的美麗圖畫來,并借此表達自己怎樣的理想?”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47頁《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郭沫若。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明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省樂山縣人,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學方面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等,收在《沫若文集》里。本詩選自《郭沫若選集》有改動。
本詩寫于1921年,當時“五四”運動的高潮已過,中國仍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之下,面對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作者舉起了鋒利的筆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愿望,雖然當時社會“腥穢如血,冷酷如鐵,黑暗如漆”,可作者并不絕望。在這首詩中,作者想象了天上的美好環境,充滿了對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和執著的追求。
三、整體感知,指導朗讀
1、教師配樂范讀。(《小夜曲》)
2、學生正確、清楚地自由誦讀,師作誦讀指導。
明確: 這首詩是比較成熟的現代格律詩,很適合朗讀,朗讀時要分清節秦,念準字音,讀出感情。
⑴ 這首詩呈現出恬靜,明麗、清新的畫面,美好、恬靜、自在是詩的感情基調,全詩充滿幻想色彩濃重的兒歌風味。朗讀時節奏不宜太強,音響不宜太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輕松、柔和、舒緩一點。
⑵ 詩歌的節奏主要是通過停頓表現出來的。停頓沒有固定的格式。設計停頓時,一表達的意思清楚正確,不能把句子讀破,二要有利于正確體現作者感情;同時,要從全詩著眼,使語句協調上口。
⑶ 重音:在朗讀時,對某些起強調作用的詞語加重語氣。
3、聽朗讀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抑揚頓挫的聲調的傳情達意。
4、生隨著音樂有感情的朗誦全詩。
四、合作小組思考討論老師巡堂輔導后進行搶答
故事:1921年11月,《文學周刊》上任還不到一個月的新編輯收到了年輕詩人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的投稿,腦中犯難了:好新奇美麗呵!可有些問題他還沒弄明白,要不要給他發表呢?于是他就向有經驗的老編輯請教以下幾個問題,如你是那位老編輯,你怎樣回答?(教師屏幕展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老師巡堂輔導,然后轉入全班討論。)
1、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了什么?第二三四節又寫什么?
2、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是怎樣的?詩中所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神話故事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3、為何對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作這么大的改動?
4、詩作后三節連用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說明了什么?
5、能否刪掉第一節的街燈、明星而直接寫天上的生活?這是什么寫法?
(A、故事是編出來的,但這個環節創設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B、作一個有趣的設計最終的目的是初步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C、討論時老師可以提示幫助學生,如討論為什么要對傳統的神話故事加以改動時,可讓學生想,神話中的牛郎織女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王母娘娘象征什么?這就可讓學生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了。又如第5個問題涉及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要引導學生從詩歌出發,簡單而又明確的理解清楚。)
1、第一節寫了街燈和明星,第二節寫了天上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2、可先讓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再引導學生分析其不同。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被無情的分隔在天河兩岸,而詩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抓住詩中的關鍵詞語“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閑游”分析。
3、可插入略談寫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改寫了神話,想象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4、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象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5、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首詩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
⑴ 聯想:第一節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很像天上的星星,就很自然的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這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象打下了基礎。
⑵ 想象: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物品的珍奇,淺淺的、不甚寬廣的天河,牛郎織女來往閑游的幸福生活。人間天上,亦幻亦真,表現了詩人的理想與追求。這種想象,又是以第一節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
五、師提示并小結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
看下列兩組句子有何異同,明確什么是想象、聯想。
①│他的眼睛像葡萄│他胖的像小肥豬
②│他那晶瑩透明的眼睛像熟透了的葡萄│他身子滾圓滾圓的像小肥豬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提示:
第①組的兩句話都是由一個事情想起了另一件事物,這就是聯想。
聯想,也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
第②組的兩句話,對孩子的眼睛究竟是什么樣的,他胖的到了什么程度,都已做了回答,這就是相象。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聯想:甲事物────乙事物(相似關系、因果關系)
存在(想到) 存在
想象:甲事物────乙事物(來源于客觀現實)
存在(創造出) 不存在
由以上的概念,可引導學生復習在本學期有否學過類似的情況。學生自由發言,再小結──如:
1、聯想:《春》的最后三個比喻句,由春天聯想到“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突出春天的“新”、“美”、“力”的特點。
2、想象:《童趣》3個例子,由“夏蚊成雷”想象成“鶴唳云端”,“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3、據此可辨別這兩個概念。
六、能力遷移
試一試,發揮想象與聯想,補充句子:
例:甜蜜的夢像一條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想捉住它,它已經跑了。
1、皎潔的月光像___________________。
2、被放出籠子的那只小鸚鵡像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一天沒有吃東西,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全班有感情的配樂朗讀,語氣舒緩,帶出神往之意
明確:結合實際,當堂背誦全詩。
八、教師小結
明確:這樣的幸福生活在詩人所處的那個時代,只是一個期待實現的夢想,這個夢想描繪了詩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熱情。詩人的意圖是明顯的:天上的街市比人間美好,這也從側面流露出他對人間現實的不滿。我們現在可以看出:他以天上的美好光明,反襯人間的丑惡黑暗;他以天上的恬靜富饒,反襯出人間的污濁貧窮;他以天上的自由幸福,反襯出人間的冷酷痛苦。而現在,我們的生活與詩人當年的想像一樣。那就讓我們在音樂的陪伴下,再一次重溫詩人的這份夢想,再一次品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九、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星空》中的其他詩歌,更好的認識郭沫若詩歌創作風格。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篇13
一、下列黑體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燈籠 閑游 物品 陳列 縹緲 流星
a.lóng yióu wù liè miǎo lióu
b.lǒng yóu wù liè mǎo liú
c.lǒng yoú ù lèi mǐao líu
d.lóng yóu wù liè miǎo liú
二、選擇同音字組詞。
1.a.珍 b.真 c.貞 d.針
(1)堅( )不屈 (2)( )奇 (3)( )才實學
(4)如坐( )氈 (5)( )潔 (6)如數家( )
2.a.接 b.街 c.階 d.皆 e.揭
(1)啼笑( )非 (2)( )段 (3)( )頭巷尾
(4)交頭( )耳 (5)( )曉 (6)草木( )兵
3.a.嫻 b.閑 c.銜 d.賢 e.嫌
(1)負屈( )冤 (2)( )棄 (3)任人唯( )
(4)游手好( ) (5)( )靜 (6)( )情逸致
4.a.游 b.尤 c.猶 d.由 e.郵
(1)記憶( )新 (2)( )資 (3)怨天( )人
(4)( )刃有余 (5)( )衷 (6)聽天( )命
5.a.謙 b.牽 c.簽 d.千 e.遷
(1)事過境( ) (2)( )辭 (3)順手( )羊
(4)( )真萬確 (5)抽( ) (6)( )腸掛肚
6.a.慎 b.甚 c.蜃 d.滲
(1)謹小( )微 (2)幸( ) (3)海市( )樓
(4)欺人太( ) (5)( )水 (6)不求( )解
三、用下列字做聲旁各組成四個字。
1.交 4.青
2.令 5.吉
3.肖 6.扁
四、判斷下列各組形聲字結構分類的對或錯。對的畫“√”,錯的畫“×”。
a.鞭 詞 躬 嶇 ( )
b.籠 露 落 震 ( )
c.聞 哀 辯 裹 ( )
d.堡 貸 悠 整 ( )
e.裁 穎 旗 糜 ( )
五、為下邊句中黑體字選擇正確釋義。
1.淺:a.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里面的距離小 b.程度不深 c.時間短 d.顏色淡
(1)她今天穿了件淺綠的上衣。( )
(2)這本書的內容很淺,很好懂。( )
(3)河里的水很淺,剛剛沒過腳腕。( )
(4)我們彼此相處的日子還淺,不很了解。( )
2.深 a.從水面到水底,或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距離大 b.程度高 c.時間久 d.顏色淡
(1)洞庭湖的水很深。( )
(2)王教授有很深的學問。( )
(3)他畫的顏色太深了。( )
(4)夜深了。( )
六、在每條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反義詞,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1.買 2.天南 3. 驚 怪
4.是 5.厚今 6.憶 思
7.始 8.此起 9. 征 戰
10.甘 11.破舊 12. 昏 暗
七、用“/”劃分朗讀節奏,有誤的一項是( )
a.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b.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c.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d.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八、選擇正確答案。
1.與全詩不同的一項( )
a.我想他們此刻,
b.定然在天街閑游。
c.不信,你看那顆流星,
d.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2.對本詩中心思想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b.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不滿,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激發人們為實現理想而奮斗。
d.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生活,表達了作者郁悶的感情。
3.運用聯想的一項是( )
a.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b.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c.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d.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九、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主要特點是集中性、精煉性、音樂性。( )
2.詩歌可以分為情詩、敘事詩、格律詩、自由詩。( )
3.想象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
4.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
5.本詩從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和天上的街市是想象,后來又寫到淺淺的天河和牛郎織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聯想。( )
6.郭沫若,四川省東山縣人,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他是現代中國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 )
閱讀
一、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1.這節詩采用了互喻的方法,由 聯想到 ,又由 聯想到 。
2.“街燈”與“明星”有什么相似處?
3.詩中兩次出現“明”,詞性相同嗎?
(1)明星 (2)明(了)
4.詩歌講究韻律,請寫出這節詩的韻腳。
韻腳:
二、
爸爸的老師
任溶溶
我的爸爸是數
人人都知道他,
你們要是還不知道,
因為還沒有長大。
有天早晨爸爸起床,
像有什么要事,
誰知他跟媽媽說道:
要去看望老師。
我的爸爸還有老師,
你說多么新鮮!
這老師是怎么個人,
我倒很想見見。
我一個勁兒地求我爸爸,
帶我去看看他。
爸爸對我眼睛一眨,
說一聲:“唔,好吧!”
可是爸爸臨走以前,
對我反復叮嚀,
要我注意這個那個,
當然我都答應。
我一路想這位老師,
該是怎么個人。
他一定是胡子很長,
滿肚子的學問。
他當然比爸爸強,
是位老數學家,
如果不是老數學家,
怎么教我爸爸?
可是結果你猜猜看:
爸爸對誰鞠躬?
這事要讓同學看到,
叫我都要臉紅。
鞠躬的如果是我,
那還不算稀奇,
困為爸爸的這位老師,
就是我的老師!
可我都念三年級了,
她卻教一年級。
我的爸爸向她鞠躬,
你說多么有趣!
老師看著爸爸,
就像看個娃娃:
“你這些年非常努力。
成績的確很大。”
你想爸爸怎么回答?
“這得謝謝老師!
我全*著您的指點,
知道二二得四。”
于是我才恍然大悟,
不管什么專家,
都有一年級的老師:
曾經教導過他。
1.詩中寫了幾個人?他們的身份是什么?
。
2.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 )
a.歌頌爸爸不擺架子,尊敬老師的品質。
b.贊揚老師甘為人梯的精神。
c.表達了“我”學習爸爸的決心。
d.抒發尊敬老師,不忘師恩的感情。
3.這首詩押的什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