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與主要內容 設計(一)
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與主要內容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重點: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及其主要內容;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地理解對外貿易中的順差、逆差問題;
教學目標 :
1、知識方面:
識記:
⑴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
⑵對外貿易的幾種方式;
⑶海關和關稅的基本含義;
理解: 說明征收關稅的道理,以及關稅保護對于發展民族工業的意義。
2、能力方面:
理解能力:
通過外貿的內容、構成及出超、入超、貿易平衡的學習,正確理解“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
3、思想覺悟方面:
辯證思維能力:在對外貿易中,要對“入超”和“出超”作辯證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出超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但了不能一概而論,籠統地認為“出超”就一定越多越好。
復習提問:
請看兩組材料(放投影片)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它所必需的72種礦物原料中,有30多種在不同程度上依賴從國外進口。
美國棒球運動員使用的手套等體育用品,大部分是從日本進口的,而日本用以制作該手套的牛皮來自巴西,巴西以加工的生牛皮又是從美國進口的。
請問:
(1)上述事實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3)上述現象屬于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哪一種活動?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有二:一是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更加全面認識對外開放的必然性;二是承上啟下,溫故而知新,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導入 新課:
上述事實反映了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也不可能擁有本國發展所必需的全部資源,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占有優勢,不可能生產本國需要的一切產品,不可能中限于消費本國生產的產品。隨著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更加密切,聯合更加廣泛,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日益形成。
上述現象屬于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對外貿易活動。那么,什么是對外貿易?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對外貿易中心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以及對外貿易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這些問題正是第二節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第二節 我國的對外貿易(板書)
一、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與主要內容(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2頁第2自然段至第116第2自然段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什么叫對外貿易?它與世界貿易是什么關系? 現代意義的對外貿易都包括哪些類型?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教師歸納) 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板書)
1)內涵(板書)
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別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它與世界貿易不能等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了世界貿易。換言之,世界貿易是指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2)處延(板書)
要搞清現代意義的對外貿易包括哪些類型,讓我們讓將現代意義的對外貿易與古代對外貿易作一比較。
請看投影片:
古代對外貿易 現代意義的對外貿易 基礎不同 生產力有了一定發展 社會化大生產 范圍不同 對外商品貿易 對外商品貿易、對外勞動貿易、對外技術貿易 時間不同 偶然發生 經常、必然發生
由引可見,現代意義的對外貿易所包括的范圍極其廣泛,既有傳統的對外商品貿易,又有新興的對外勞務貿易和對外技術貿易。
這三種貿易形式有什么區別呢?請看資料卡片:
我國擁有12億多人口,勞動力資源豐富。1978年國務院宣布批準成立首批對外承包公司以來,勞務輸出得到較快發展,到1988年底,我國從事勞務輸出的的外經公司已達86家,除青海和西藏處遍布各省,與世界上11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勞務合作,共派出勞務人員30萬人次,簽訂勞務合同5100多項,合同金額106億美元。
請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a . 這種貿易活動屬于 國際商品貿易 國際技術貿易 國際勞務貿易 對外貿易
b .其交換對象是: 可以從事服務性勞務和物質生產性勞動的活勞動 技術知識與轉讓技術知識有關的機器設備 食品、燃料、原料、油脂、機械及運輸設備等 商品、勞務和技術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勞務貿易的概況,它屬于對外貿易的一種,所以第一問應選C、D。國際勞務貿易的對象是可以從事服務性勞務和物質生產性勞動的活動勞動,所以第二問應選A。B項是技術貿易的兩種形式;C項屬于商品貿易;D項是對外貿易的對象,外延過大,所以B、C、D三個選項都不能選。
這三種類型的對外貿易不僅有區別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2頁第2自然段至第114頁第1自然段后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對外貿易的主要內容(板書)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對外貿易都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構成,因此對外貿易又叫進出口貿易。
1)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板書)
進口貿易是指從國外購買技術設備、勞務和國內需要的商品;出口貿易是指將國內生產的商品銷售給其它國家和地區。
2)進口貿易是對外貿易的基礎。(板書)原因有:
首先,出口貿易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為迅速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我國生產力,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相當數量的消費品,要進口就需要外匯。而我國外匯又主要來源于出口貿易。出口商品帶來年外匯在我國整個外匯收入中約占80%?梢哉f,出口創匯能力決定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的范圍和程度。
其次,出口創匯的規模制約著利用外資的規模。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建設資金不足的狀況長期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外資。而利用外資要用外匯償還本息。另外,按一般慣例,外資還本付息總額不得超出當年出口創匯的20%~25%。所以,要引入和利用外資,必須不斷擴大出口貿易。
再次,發展出口貿易有助于加速我國生產企業及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十分激烈,要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商品出口,就要生產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能力的商品,而這必然要求出口商品的生產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最后,發展對外貿易還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但也帶來上個就業問題。發展出口商品的生產,可以為解決就業提高更多的機會。
總之,出口貿易在對外貿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展對外貿易首先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進口是對外貿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板書)原因有二:
首先,出口創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從國外進口我們所需要的商品,沒有進口貿易,出口貿易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進口往往還能帶動出口,因為進口本國缺少的技術設備、生產工藝、原村料,可以擴大出口商品的生產,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就能增加出口。因此,在擴大出口貿易的現時,要適當增加進口,更我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等。
那么,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在數量上是什么關系呢?在對外貿易中,出口總額在于進口總額叫什么?反之,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又叫什么?如果進口總額相等,又被稱為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講解)
4)貿易順差、逆差和平衡。(板書)
請看投影片;回答下問題:
A、1995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額超過1萬億美元,順差1350億美元。這說明: 發達國家的出口額超過進口額1350億美元 發達國家的進口額大于出口額1350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與發達國家相比是出超 發達國家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有利地位
B、1995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8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出口額1488億美元,進口額為1321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9%和14.2%。可見,1995年我國的對外貿易是: A、順差(出超) B、逆差(入超) C、收入大于支出 D、支出大于收入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第1個問題應選A、D,第2個問題應選A、C。
從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扯出,貿易差額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收支的重要指標。在一般情況下,貿易順差反映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有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場的商品競爭中處于優勢;反之,則處于不利地位和劣勢。那么,是不是出口越多越好呢?
(學生討論,教師概括)
首先,對外貿易包括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其次,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過度的出口并非一定有利。出口的增加,如果在生產不能相應擴大的條件下,必然會抑制國內需求的滿足,影響本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再次,觀察對外貿易不能只看數量,還要分析外貿結構。
從出口角度看,如果過多地增加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出口量,不僅對國內其他產業推動力較小,而且會失去國內深加工的機會;反之,若增加汽車出口,不僅會引起汽車工業投資的增加,而且由于產業間的連鎖關系,還會導致機械、鋼鐵、橡膠等產業的投資和收入增加。
從進口角度看,假如進口商品多屬機器設備,那么,不僅會因此減輕國內在為此產品上的短缺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國內生產的效率,擴大產出能力;相反,如果進口的多屬于消費品特別是那么高檔的奢侈品,那就不僅不能很好地促進國內生產的增長,反而消耗大量的外匯,助長國內不正常的消費個欲望個和水平。
可見,國家必須對進口貿易加以調節。那么,國家一般都是通過什么手段進行調節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8頁第4自然段至第120頁第2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說明) 關稅是調節一國對外貿易的有效措施(板書)
許多國家都是通過低稅、免稅和退稅來鼓勵商品的出口;通過提高或降低稅率來調節商品的進口。
何謂關稅?
1)關稅的含義(板書)
關稅是指由國家海關當局對進出邊境的貨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種稅。
關稅是怎樣調節的呢?請看教材第頁的練習四,辨析:對于征收關稅,人們有不同的議論,有人說:“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對消費者很不利,應當取消關稅”:有則人認為:“征收商品關稅有利于國內與進口商品競爭,應當提高關稅”。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兩種看法均有片面性。關稅是進口商品經過一國邊境時,由政府所設置的海關向其進口商征收的稅收。它是調節進口貿易的一項措施。關稅高低往往反映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
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有利還是不利不能一概而論,主要是看進口什么樣的商品,對不同商品的進口要區別對待。
對于本國國內能大量生產或暫時不能大量生產便將來有可能發展的商品征收較高的進口關稅,其目的是保護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對消費者的長遠利益是有好處的。
對于本國不能生產或生產不中的原料、半成品、生活用品或生產上的急需品,則不能采取高稅率辦法,應制訂較低稅率或免稅,鼓勵進口,以滿足國人生產和生活需要?梢姡
2)關稅的調節作用。(板書)
關稅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國內能大量生產或暫時不能大量生產但將來可能發展的產品,征收較高的進口關稅,限制進口,以保護國內同類商品的生產和發展;另一方面,對本國不能或生產不足的原料、半制成品和生活必需品或生產上的急需品的進口、降低稅率或免稅,鼓勵進口,以滿足國內生產和生活需要。
變更關稅稅率是一種最普遍、最常規的調節對外貿易的手段,根據自由貿易的原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發達國家為5%,發展中國家為15%,我國的關稅稅率也在逐步降低,到2000年將降至15%左右。
除此之外,西議貿易保護主義還通過政府干預、多國聯合干預、級對外貿易附加“政治”條件、實行雙重標準、發放帶有條件的出口信貸、進口貿易封鎖、利用關稅同盟,推行地區保護主義、實行配額和許可證等、設計技術障礙、制訂商品包裝和標簽的苛刻條件、設計名目繁多的認證制度等方式對對外貿易進行干預,對于這些有悖于國際貿易自由化和公平性準則的貿易保護主義,必須予以廢除。
(設問)關稅作為一種稅,由誰來征收呢?(學生回答,教師導入 下一個問題)
3)海關的性質與作用(板書)
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中國海關作為國家執法部門,在征收關稅、進出口商品監管、查輯走私、打擊毒品的國際非法販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請看資料卡。
(投影或電視片)
年份 查獲走私物品 1987~1996年 汽車 2.17萬輛
香煙 115.07萬箱
家電 127.65萬臺
文物 9.19萬件
毒品 3.3萬公斤
淫穢物品 45.83萬冊(盒、盒)
反動的宣傳品 331.93萬冊 1991~1996年 鋼材 75.12萬噸
脫合板 39.92萬立方米
食用油 42.77萬噸 1993~1996年 成品油 14.99萬噸 1995年 原白糖 50.41萬噸
走私,是一種秘密地違法進口和出口貨物,逃避海關檢查,偷稅漏稅以牟取暴利的行為。目前,國內走私商品品種繁多,數額驚人,國家已為此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一些原本就處境艱難的國有企業雪上加霜。為此,1998年7月13日至15日,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一場大規模的反走私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走私是一種國際性犯罪。據巴西全國貿易聯合會估計,1997年有150億美元的國外商品通過各種非法渠道進入巴西市場,使國家損失40億美元的稅收。據有關部門前不久公布的統計的數字,目前,巴西全國投入使用的350萬部移動電話中有60%是非法的進口貨,全國市場出售的攝像機有2/3是走私產品。因此,反走私必須加強國際合作。1998年4月中美洲6國海關署長簽署了《中美洲海關統一法規條例》,以期使各國海關工作得以協調,避免繁的手續,從而杜絕部分走私活動。
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對外經濟關系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外貿易。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基本知識呢?(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鞏固新課:
請同學們談談對關稅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