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趣》一課反思
在四年級美術《童心童趣》一課的教學中,我緊扣了“童、心、趣”這三個字來設計展開教學。我先是請學生欣賞了一些優秀的、童趣十足的兒童繪畫作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再請學生上臺來講述一個自己熟悉且覺得十分有趣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故事的大意,并對故事的寓意進行說明,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得興致高漲,十分投入,參與的積極很高,對故事的表述也十分的生動活潑。例如:有一位同學給大家講了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語言表述的很具感染力,既刻畫出農夫的善良又描述出毒蛇的狠毒與無情,大家都有聽入迷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隨后的觀點,這位同學也說明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并且說出了自己將會怎樣畫這幅作品,怎樣表現出農夫與蛇的不同性格,以及自己的理解。又如:另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自己養小貓的故事。通過語言的組織,很好的表述了養小貓的方法、過程,以及自己的一些對小貓生活習性的切身體會。突出了小貓捕捉了很多只老鼠的事,并說說明了有了這只可愛的小貓,他們家就再也沒有見到過老鼠,體現出了小貓的功勞,這個故事很好的展示出孩子的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和爛漫純真的童趣。再如:還有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述了一個暑假與父母一起到香港迪斯尼樂園游玩的故事,從孩子繪聲繪色地表述中,不難看出她玩得十分盡興,大家也都被她帶入了這個故事之中。這幾位學生講完故事之后,我讓大家分四人小組講故事,并且根據自己的小故事開始作畫,老師也和大家一起畫,并輔導學生的作畫過程,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大家畫完之后,教師再引導大家對作品進行評價與總結。這種將故事與繪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童心童趣,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