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型的實踐者──對教師角色轉變的思考
不應充當一個“獨唱” 的主角,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勵學生對事物探究的熱情。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鼓勵小組成員創造性地活動,以朋友和知音的身份幫助學生克服種種困難,使學生獲得成功。對學生來說,在探究路途中隨時會產生發展中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以知識的傳授或簡單的說教所能解決的。在藝術實踐中,技能上的運用既有知識和經驗的,又有身心發展中的個性問題。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和悉心觀察,找出表面現象下的深層的原因。假如一個粗獷有余、細膩不夠的學生,若被判為是“態度” 或“技能” 上的問題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通過觀察、體會,將自己置于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理解學生的行為,就會將學生的個性變成一種閃光點。學生就會從自卑變為自信;從戒備變為包容;從攻擊變為友善;從驕傲變為謙虛。這樣的角色并不是一個在學科領域里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所能擔當的,教師把學生推到前臺唱主角時,他扮演著幕后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學活動既需要精心策劃,又要在具體的活動中善于管理和組織,以良好的心態,處理教學中產生的各種事件。二、美術教師是發展和豐富教育理論的實踐者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美術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一理念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但從學校和社會地位上看,作為“小三門” 的美術課不被看重的現象依然存在。少兒美術教育在缺少外在動力的支持下,一部分教師產生了不良的情緒,把工作視為“飯碗”,缺乏工作熱情,對教學缺乏自主性,缺乏反思和探索的動機與投人感,“等、*、要”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清楚教師的工作是一種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的創造性工作,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將新的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通過應用、檢驗、發展,逐漸消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不但應有較高的業務知識,還必須要有自己的美術教育理念、思想、智慧、個性和勇敢前行的精神,要改變落后的美術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做發展和豐富教育理論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