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南亞
第二節 南亞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②、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③、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地圖上以及從課外資料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中國主要鄰國的知識內容。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三、教學難點:
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四、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歷史故事傳說引入新課內容。
中國古代發明了指南針后,非常注重對外的交往,有絲綢之路、有鄭和下西洋、有鑒真東渡、也有我們從小就聽遍了的唐僧取經——也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學生為全體學生簡單介紹,提高興趣。
板書:第二節 南亞
二、講授新課:
板書:一、南亞次大陸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南亞次大陸名稱的由來
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印度(南亞)地理位置:(通過讀圖啟發學生。)
1、位于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
2、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指出南亞的范圍:包括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馬爾代夫群島。
3、印度次大陸。強調次大陸的概念不同于大陸或島嶼,而是“相對獨立”
4、主要國家、首都:
臨海國: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孟加拉國——達卡
內陸國:尼泊爾——加德滿都 不丹——廷布
島 國:斯里蘭卡——科倫坡 馬爾代夫——馬累
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各自控制其中一部分(圖上找出印巴停火線)
板書:二、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三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p42活動題,講授解題思路與技巧。
1、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請學生用鉛筆在p42彩圖上作地形區的標記,完成書上練習進行讀圖、析圖訓練。(邊看邊畫,加深印象。鍛煉學生讀圖的能力。)
板書:三、河流
在地圖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簡圖中繪出大體位置、形狀指導學生讀圖分析,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并對照南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源地、流經國家和注入的海洋。
三、小結及作業布置
1、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課練雙基達標:選擇題第5題、綜合題第8題。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南亞
一、南亞次大陸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
2、國家與地區
二、地形特征(三大地形區)